郑捷:安踏未来会一如既往支持中国体育
晋江经济报:国旗款运动服装面向市场端,面向普通消费者,这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获知这一权益的时候,安踏内部是怎样一种状态?
郑捷:相当兴奋。毕竟这是从未有过的权益。我们也很感谢北京冬奥组委会给的这个机会。
为了呈现出更完美的产品,我们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组建专业团队。事实上,自从2009年跟中国奥委会合作之后,我们就组建了专门的团队在服务。此次,我们对这个团队进行了扩容,增补了创意总监、面料师、设计师等的力量,从商品源头上开始规划,并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商品企划到产品设计、生产、上市的整个流程,而这一系列流程正常是要用15个月来做。
在产品的呈现上,除了运动服装之外,我们还搭配了运动鞋及相关配件。总而言之,这是一条相当完整的产品线。
晋江经济报:此次在国旗款运动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上,北京2022冬奥组委会有何限制?
郑捷:无论是对于安踏或者是对于北京2022冬奥组委会来说,推出国旗款运动服装都是首次。也正因为是首次,在很多细节上双方都在摸索中前进。
事实上,组委会那边更多的建议是在国旗图案的使用上,而对于产品的设计、布料的选择等专业领域,安踏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毕竟,从2009年开始,安踏就一直在服务中国奥委会和多个国家队,在很多方面比较有把握。
对于国旗款产品的渠道,北京2022冬奥组委会也有相关要求。届时,消费者将能够通过我们设立全国重要城市的线下旗舰店体验,同时我们还将在线上开辟国旗款的专线。价格方面,相比安踏其他大货,国旗款相关产品会高两到三个价位段。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
晋江经济报:在你的理解中,此次国旗款运动服装的上市对于安踏来说意味着什么?
郑捷:此次在国旗款运动服装的设计上,安踏的LOGO能够跟国旗、北京2022冬奥会会标摆放在一起,这对于安踏的品牌形象就是最直接的加分。
为了呈现给消费者最好的产品,进一步强化安踏专业运动品牌的形象,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在面料的选择上,所有产品都采用功能性面料;在设计上,除了国旗形象外,我们还结合Z世代消费群体的偏好,以及他们日常不同的生活运动场景,对国旗元素进行再设计。
简单来说,此次推出的国旗款系列,并不是单纯的一组商品,我们更充分考量,在中国的体育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2020年,安踏能够做什么。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在运动中得到自我、得到提升,这是安踏希望传递给消费者的内容。正如此次提出的“生而不息”的口号,便与安踏“永不止步”的精神一脉相承,都是想传递给消费者更强的信念。相信当消费者看到相关产品的时候,他们是会喜欢的。
晋江经济报:我们了解到,安踏与北京2022冬奥组委会的合作是到2022年2月底。在合作期限之后,国旗款系列产品是否会延续?安踏未来还将以何种形式与中国体育产生连接?
郑捷:根据双方的合作条款,有国旗标示的产品销售目前是到2022年2月底。我们目前更多考虑的是在未来这十几个月怎么把系列产品及产品背后蕴含的理念、文化传递给消费者,这或许是此次北京2022冬奥组委会选择推出国旗款特许商品更重要的考量。毕竟无论是作为冬奥会,或者作为冰雪运动,都需要有载体向民众传播。冰雪场是一个载体,包括运动服装在内的特许商品也是一个载体。
至于说未来国旗款是否会再推出,相信国家会统筹考虑,当然,我们也会积极争取。此次推出的产品中,除了有国旗标示的产品外,我们还有其他围绕国旗元素进行设计的产品,这种类型的产品未来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不管未来如何,安踏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体育。目前,我们跟中国奥委会的合作签到了2024年,双方的合作时间内还有三届奥运会。这三届奥运会是非常重要的舞台,能够向外很好地展示安踏的形象。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为中国体育做好服务。
昨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特许商品国旗款运动服装正式亮相。众人瞩目下,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的安踏,让国旗款运动服装从原本只提供给各国家级运动队,到面向普通消费者,实现“国人共享”。而这,在中国尚属首次。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此次联合北京2022冬奥组委会发布特许商品国旗款运动服装,对于安踏意味着什么?安踏将如何运用好这来之不易的权益?在未来,安踏将如何进一步强化与中国体育的联系?针对上述问题,安踏集团执行董事、集团总裁郑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未来安踏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体育事业。
(特派上海记者_王志前)
- 青年艺术家入驻梧林 文那: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做个“神仙殿”2020/07/28
- 小记者习作选登2020/07/28
- 逛吃逛吃逛吃 小记者“嗨翻”食交会2020/07/28
- 战『疫』不停晋江文化场馆线上『火』起来2020/07/28
- 交警:执勤像蒸桑拿 长痘痘成标配2020/07/28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