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小平台大空间 小体量大潜能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9-07-05 08:12
  

  一个社群,一场沙龙,一个项目,一群年轻一代企业家,勾勒出灵源街道近年来的发展轨迹——

小平台大空间 小体量大潜能

  历经8个月时间,12个优秀毕业设计项目成功落地,2个项目有机会获企业“天使基金”支持并投产……

  日前,由晋江市灵源街道、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和福大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首期“菁英领航+”校地协同创新实验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有意思的是,这份答卷的背后,有一个人才社群,即“菁英领航+”社群。借由这个平台,一个个项目在一家家企业的年轻一代手中开始孕育,慢慢孵化,渐渐成长……

  圈粉:年轻一代企业家社群“升温”

  “‘你最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而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一句普希金表达爱意的情话,被几个大小伙子用在表白一个社群,不仅不违和,还有些感人。

  3月27日,在灵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7位青年企业家走上讲台做分享。表面上看着像一场“菁英领航+”三周年总结沙龙,仔细一听倒像某大型告白活动。

  就连平日里被朋友戏谑不懂“说爱”的90后旺瓜食品“少当家”翁柏鸿也一改常态,上台动情地分享起自己同“菁英领航+”的“恋爱”故事。

  随着故事的展开,时针拨回2016年8月5日,灵源举办第一期“菁英领航+”沙龙活动,当时翁柏鸿就在现场。“像是参加了场‘集体相亲’活动,当时没看对眼,没发言,更没放心上。”说起“第一次”的接触,翁柏鸿脸上是轻松的。

  但在当时,灵源街道的一班人却一点儿也不轻松。

  灵源街道党工委书记苏振发表示,这场“相亲”是灵源为破解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单身”的无助,特意策划推出的系列主题沙龙活动,想借由该平台,汇聚人心智力,推进企业发展。

  然而,费尽心力、响锣重鼓地办了两期大沙龙,反响并不如预期。“越来越难圈人了。”灵源街道人才办副主任李其旦回忆起当时,脸上还有一丝无奈。

  问题出在哪呢?通过大量走访,街道发现,辖内产业类型较分散,企业数量并不多,且大多是小微型企业,这种“大而全”的沙龙模式针对性较弱,并不适合当下灵源企业实际。

  如何变“大而全”为“小而灵”?街道在探索中明晰了三点,即以创二代和年轻的小微企业主为主,除每季度办一场大沙龙外,每两周再举办一次7到15人的菁英小沙龙,以年轻一代企业家关注的话题为内容来办沙龙。

  此举果然奏效。慢慢地,年轻一代企业家成了沙龙主导者,他们对沙龙的关注持续升温,也乐意将自己的困惑和知识储备拿到沙龙上来谈,一个企业家扁平化互助学习组织初步成型。

  去年3月1日晚,针对翁柏鸿提出的“面对热点,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小沙龙开到了翁柏鸿的办公室,大家就翁柏鸿抛出的问题,做互诊和案例分析。

  “大家很愿意分享和输出,他们一个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逼着我不得不去思考与反思,从中收获了很多。”回忆那一晚,翁柏鸿印象深刻。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项目到多个项目,渐渐地,越来越多像翁柏鸿一样的年轻一代企业家在沙龙中得到成长,并被成功“圈粉”。而以“互为智囊,共享智库”为定位的“菁英领航+”人才社群,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长壮大。

  3年来,“菁英领航+”共举办9期大沙龙和48辑菁英小沙龙,人才社群的朋友圈已有超百位年轻一代企业家。

  可贵的是,“菁英领航+”人才社群不仅具备了“圈人”能力,更凭借成员间的“吸引力”,成功促成了一个个合作项目的诞生与孵化——

  跨界:当石墨烯、抑菌、皮革三方“偶遇”

  “从国外回来,我很迷茫。”蓝光节能科技负责人李晓峰回到家乡创业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直到2018年7月,他在三创园里偶遇了一期“菁英领航+”沙龙活动。

  一个月后,与厦大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有对接合作的李晓峰突发奇想——石墨烯的散热技术运用在皮革产品中是否可行?他将这一想法丢进了“菁英领航+”微信群,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一下子便引来了热议。

  隔天下午,他的办公室门就被推开了。走进来的是灵源街道人才办的洪志贤,同行的还有拓普旺生物科技的何水洞及源泰皮革的陈振富。

  同行者有何特殊之处?何水洞,手握欧洲行业顶级认证的防霉技术,还有着一家国家级防霉实验室;陈振富,拥有专业皮革生产技术。而李晓峰,身后有着石墨烯技术资源。

  这是一场“临时起意”的小沙龙,三方碰撞的结果是,致力孵化解决皮革市场难题的石墨烯散热抑菌皮革项目。

  随着沟通深入,聊到兴头上的三人发现,多方跨界合作的石墨烯散热抑菌皮革项目,短期内市场化程度还较低。

  那么,没有回报的尝试是否值得做?

  做!三人几乎都没多想,就将手握到了一起。

  “做石墨烯皮革本身就很新鲜,很有趣。”陈振富笑着回忆,当时我们三方看中的是发展趋势,共同拿出资源、时间、精力去推动,期待项目的最终落地。

  三方干事创业的那股劲,也收获了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晋江)研究院、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助力。项目确认后仅过去一周,厦大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就为拓普旺生物科技和源泰皮革送来了一块石墨烯样品。

  2019年3月,在多方的努力下,石墨烯散热抑菌皮革有了最新的研发样品。

  石墨烯散热抑菌皮革项目的孵化落地,并非特例。据悉,“菁英领航+”成立以来,共促成抗菌无纺布、抗菌陶土、节能污泥泵等6个跨界融合项目。

  不止于推动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社群的触角还不断延伸,通过沙龙研讨、企业集中梳理、高校企业之间互访等多种形式,又一幅蓝图缓缓铺开——

  平台:企业高校孵出“坚果侠”

  你见过造型可爱,既好玩又能开坚果的玩具吗?

  4月30日,在厦门美术博物馆一楼展厅,一款名为“咔兹/坚果侠”设计产品首次亮相,就聚焦了众多目光。

  这款由首期“菁英领航+”校地协同创新实验营孵化的新玩意,是一款横跨食品与玩具两个领域的新产品,也将旺瓜食品和力利玩具两家企业牵到了一起。

  “从聊着玩,到玩真的,不过一年时间。”力利玩具的许铭煌回忆,故事还要从去年6月的“助推校地,共创新域”主题大沙龙说起。当天,福大晋江科教园与灵源街道的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灵源街道技术转化中心”挂牌成立。

  也在那场沙龙上,许铭煌抛出了“如何破解学生设计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并提出搭建“菁英领航+”校地合作平台的想法,即以学生毕业设计为切入,引导高校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了解产业的整体情况,在加深双方了解的情况下孵化最可能推向市场的产品。

  这就是创新实验营的雏形。从去年6月签约到去年10月10日企业入校路演宣讲推介,再到10月17日首期“菁英领航+”校地协同创新实验营开营,4个月的时间里,校地企三方频繁沟通互动,不仅让合作内容更加明确,也梳理出了创新实验营推进过程中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不限制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企业需要从甲方身份切换到提供资源的乙方角色,服务好学生的设计需求。”在一次次探讨中,许铭煌与社群小伙伴有了共识。

  这份来自参营企业方的满满诚意,也收获了学生的芳心。开营后不久,50多名福大厦门工艺美院的大四学生就报名参与了项目,并踏上了晋江产业认知之旅。

  比起点对点、单家企业与院校的校企合作,创新实验营借“菁英领航+”平台串联起了不同类型的企业,而学生在了解到多行业拳头技术后,也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和创意。

  有了这样的基础,由福大厦门工艺美院学生设计的毕业作品“咔兹/坚果侠”的落地也就水到渠成。

  福大厦门工艺美院设计系主任洪歆慧表示,创新实验营与其他校企合作项目最大的不同是企业“创二代”作为企业导师的参与。“创二代们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眼界去理解包容学生的设计,这让企业与学生心理更接近了。”

  而在许铭煌看来,比起短期的项目回报,企业更看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的探索与成长。“我希望这个模式成为晋江与高校知识圈融合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固定,对于晋江未来的整个知识流动会有很强的正向反馈。”

  不到一年时间,首期创新实验营就成功孵化出11个优秀毕业作品。

  以社群圈人才,搭平台创项目,短短三年,“菁英领航+”迈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不仅如此,“菁英领航+”还把沙龙开到了灵源以外的一些镇街,也圈进了不少其他街镇的年轻一代企业家。

  互联网浪潮下,一个社群一个平台的成长,带动的不仅是人才的成长、企业的成长,更促进了灵源街道的成长。2018年,灵源街道完成规上产值25.07亿元,比增22.9%;全社会固投3.56亿元,比增29.6%;财政收入2.57亿元,比增6.71%。近三年来,灵源街道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展现出了“小体量,大潜能”的良好态势。

  灵源街道办事处主任陈高攀表示,灵源街道是一个年轻的街道,辖内企业并不多,产业类型多样,借由“菁英领航+”沙龙系列平台,灵源产业生态由劣转优,展现出蓬勃生机。

  未来,灵源街道将坚持围绕做优做强人才工作,助推“菁英领航+”走出灵源,不断壮大“创二代”朋友圈,扩容“人才智库”,提升人才效应;同时,积极策划,为企业寻找合作对接点,跟进落实,探索创业生态链和共享实验室联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记者_林伊婷)

标签:晋江经验|壮丽70年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