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监管 买得舒心吃得放心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也是晋江城市品质提升的见证,更是晋江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的缩影——
全链条监管 买得舒心吃得放心
日前,晋江市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网络订餐食安封签首次亮相,这也意味着今后网络订餐取餐,食品将进行二次封装,有效防止外卖食品在送餐过程中受到污染,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从以前只能土里刨食到如今网络订餐都可以监管,晋江从“田头”到“舌头”实行“一品一码”追溯源头监管,从手机上实时查看“明厨亮灶”加工全过程,实行全链条全监管,守护“舌尖”安全,让市民买得舒心、吃得放心。
菜市场幸福曲: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清晨6时,曾井综合市场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便民亭检测员朱天才带上一个采集袋、一张采样单、一支笔等“装备”后,便扎进拥挤的人群中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快检员就是要尽快把检测结果公布于市,不然大家买完菜才看到就没意义了。”朱天才说,食品安全便民亭一天必须抽检50批次样品,并在上午8时30分前对所有检测结果记录存档、公示于市场内的LED显示屏上,同时把数据汇总发送给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去年,晋江建立10个食品安全便民亭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曾井综合市场快检室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曾井综合市场检测室有三台检测机器,可以对果蔬农残、粮食重金属、瘦肉精、孔雀石绿、抗生素、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等40多个项目进行快速检测。
日常农产品有专业的快检室保驾护航,这对幼时的朱天才来说是件难以想象的事:“以前的市场是农民自发到街头巷尾摆摊,挤不说,环境也差,不像现在市场有专门的排水沟,头顶还有遮雨棚遮雨。”上世纪90年代,孩童的朱天才常跟着家人外出买菜,因为环境差,买菜时都不敢穿漂亮的衣服和鞋子,且市场上像如今常见的荷兰豆、长豆等一些外地菜,连影子都见不着。
“那时候,特别盼望能够有个大的市场,将商户们安排在市场内,不仅便于管理,也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心的环境。”朱天才介绍说,2009年,他到曾井综合市场工作,一开始做市场管理,8年前才正式进入快检领域。
快检工作并不好做,因为商家、摊贩总是担心被查被罚,经常拒绝提供样品。朱天才回忆,当时的快检全靠“走到皮鞋烂、磨到脚皮烂”的“笨方法”取得商贩的信任。朱天才的同事李文文也深有同感。“有一天,我们在快检中查出一商家的银耳二氧化硫超标,我们要求商家将同批次的银耳下架销毁。周边商家、买菜的市民亲眼看见一大袋的银耳被销毁。从那时起,渐渐有人主动拿着产品来检测,也有不少人都等着我们检测结果公布后才放心地去买菜。”
随着市民食品安全意识一点一滴地提高,朱天才心里特别高兴。早在五年前,晋江就开始着重打造食品安全快检示范点,曾井综合市场就是其中的示范点之一。快检结果快速发布,让曾井综合市场的商贩们也尝到了甜头,产品有了“身份证”,来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每天带着新鲜安全的食品回家,幸福感油然而生。
为了让市民吃得更加安心放心,除了市场快检点日日检外,晋江还率先采购配置泉州地区首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让其在全市范围轮班巡回,穿梭于各镇街的农贸市场、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进行随机检测。此外,每个镇街还配备了专业快检箱进行不定时随机抽检。逐步建立起的“三级快检”体系,提升了晋江食品安全科学监管能力。
批发市场安全曲:
“一品一码”追溯源头
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在晋江市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柯永顺看来,除了日益完善的快检机制外,打造“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食品源头、食品生产环节、流通餐饮环节的监管也是推进晋江食品安全向好的大事之一。
夜晚的池店禾富农贸城灯火通明,52岁的黄家平每晚都要在自家店铺边记录货物数量,边拿着手机在泉州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上输入货物情况。在水果批发行业打拼三十几年的他说,自从水果有了“身份证”后,一切安心了不少。
上世纪80年代,刚满20岁的黄家平在亲戚的带领下开始卖起水果。“那时候没有网络,更别说‘一品一码’追溯了!”黄家平笑着说,水果是从亲戚家采摘的,而所谓的店铺就是自己扁担一挑,两担子走街串巷地卖。对于水果从哪儿来,从来没人问起,能吃得上水果就已经是很开心的事了。
做了十几年流动水果摊贩后,黄家平开起水果批发店。这几年,开始有人向他提问:“有人问我货从哪里来,有没有检验报告,是否农药超标?”2009年,他尝到找不到水果进货源的苦头。由于货品被检测出了农残,黄家平只能寻找上家询问情况,然而上家也是从别处渠道购置的货品,当时并未能及时提供相关凭证,找不到源头的黄家平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批次的货被销毁。“当时我就在想,要是在进货渠道上层层把关,知道货品的来源,我就不用白白承担这么大的损失。”
去年6月,泉州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正式上线,黄家平赶紧注册了账号,拥有属于自己的信息追溯主体码诞生后,顾客只要扫一扫就能详见水果产地、水果进购情况、供货企业等信息,水果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对待平台上传的信息,黄家平不敢马虎,因为在同年3月,福建省就已正式实施《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对追溯食品生产经营者上传虚假信息的,最高将处2万元罚款,没有及时上传信息甚至有可能吊销营业执照。
“一品一码”追溯体系的出现,让商家愈发规范经营。不少农产品在进入农贸市场、商超等场所都贴有追溯码,如今市民只要扫一扫标签上的二维码,就能找到农产品源头何处和去向,大家心里就有数。
厨房重地进行曲
“明厨亮灶”实时监控
2016年,晋江市委、市政府公布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实施校园“明厨亮灶”工程赫然在列。经过精心布设,晋江先后在全市30所学校50家食堂的关键区域布设云摄像头,通过实时直播的“网络厨房”模式向师生及家长开放。2017年,该项工程继续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并且范围从学校扩大到了社会餐饮经营单位。
今年年初,晋江继续推进“明厨亮灶”升级,让更多市民参与到“互联网+厨房”的全天候无死角监督行列, “因为食品安全就是民生工程,食品安全监管就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政治任务。要让市民买得舒心、吃得放心。”柯永顺说。
首批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的季延中学,彼时孩子正读高一年级的陈德兴十分高兴。“这对于家长们来说简直是福音!”孩子入学时,除教学质量外,陈德兴也颇为关心学校食堂煮出来的饭菜是否安全,他组建家长微信群,让食堂经营者拍摄每日菜品。2016年11月,首批校园“明厨亮灶”工程正式启用,陈德兴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透过手机看到食堂后厨的场景。“那是在早上10时许,家长群里有位家长上传了一张二维码,告诉我们扫一扫就能看学校食堂后厨。我们夫妻俩窝在沙发上打开视频,果真能清楚看到厨房后台,心里放心多了。”
晋江一中也是晋江首批装有“明厨亮灶”工程的学校。“从农产品的到来到洗切煮再到送到每一位学生手上,整个过程我们是公开透明的。”晋江一中第一食堂负责人陈嘉奖说,不仅是源头坚持每批录入平台接受相关部门、市民群众的监管,食品操作过程也必须全程接受监管。
时间回溯到2013年,那时晋江一中的第一食堂刚翻新不久,彼时陈嘉奖刚进入学校食堂工作,崭新的食堂干净整洁,但他发现仍有些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不是忘了戴帽子,就是没好好清理打扫厨房。“有了这些摄像头,家长可随时随地打开查看。”陈嘉奖说,多了一双“眼睛”,可以让工作人员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现在,只要一进厨房,工作人员身上的“装备”一定是配齐的,谁也不敢漏。
如今,晋江在建设“明厨亮灶”工程的过程中,逐步将食品安全监管从“被动”转向“主动”,在各方监督下,学校、食堂经营者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品安全操作。截至去年年底,晋江已建成“明厨亮灶”学校食堂455个、集体配餐企业21家,在泉州地区率先实现全市各类学校和集体配餐企业“明厨亮灶”全覆盖。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乎大局。随着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改善,从吃得饱到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变化的是老百姓对一日三餐的取舍,不变的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笃定追求。这是晋江改革发展成果的最好印证,也是改革脚步永不停歇的力量源泉。
(记者_许洋洋)
- 晋江人民调解员庄茹娟:退而不休 调解有一套2019/07/01
- 尚志中学老师张文云 从教25载 援藏“再出发”2019/06/25
- 向海而生 向海而兴 蓝色经济再扬帆2019/06/24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福建2019/06/2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