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生育险和医保要合并 五险将变四险?别误解
社保又迎来大变化!国务院办公厅25日公布意见,要求2019年底前实现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为何生育险和医保要合并?以后是不是“五险一金”变成“四险一金”?职工生育保险待遇会不会受影响?缴费比例会有变化吗?对企业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今年底前实现两险合并实施
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推进两项保险合并实施,实现参保同步登记、基金合并运行、征缴管理一致、监督管理统一、经办服务一体化。2019年底前实现两项保险合并实施。
对于在职职工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同时就参加了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基金并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一征缴,统筹层次一致。生育保险各项待遇改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随着通知的下发,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从试点将全面扩至全国。2017年,重庆等12个城市启动两险合并实施试点。
为何生育险和医保要合并?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生育保险跟医疗保险保障对象和范围有一定重叠,生育中也有一些医疗行为,合并实施后,统一征收经办,生育保险无需再建立一套独立的稽核审查系统,有利于提高经办效率,降低管理运行成本,提升基金的互济能力。
试点的情况也验证了合并实施的效果。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12个城市的基金共济能力、平衡能力远强于非试点的城市;有利于参保扩面,单位和职工只要参加了职工医保,必然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生育保险的运行管理、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
五险以后变成四险了?
陈金甫解释称,说今后“五险一金”变成“四险一金”了,“生育保险取消了”,这实际是误解。生育保险不存在取消的问题,没有取消。这是管理层面上的两项保险合并实施。
记者注意到,上述意见提出“遵循保留险种、保障待遇、统一管理、降低成本的总体思路,推进两项保险合并实施”。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对记者分析, “五险”变“四险”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两险合并实施并不是说两个险种合并为一个险种,而是合并经办管理,生育保险还是存在的。每一个险种对应不同的风险,随着国家鼓励生育,以后生育风险面临加大的压力,所以生育保险还需保留。
3月2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新社记者张宇摄
生育保险待遇会受影响吗?
两项保险合并实施后,到底会不会影响职工所享受的生育保险待遇?
“丝毫不会影响。”陈金甫表示,原有的生育保险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只是在经办上改变了享受的渠道,但没有改变参保范围、没有改变生育保险设定的保障项目和支付水平。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生育保障只会越来越好,不会降低。
上述意见也明确要求,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所需资金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津贴支付期限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期限执行。
缴费比例会有变化吗?
根据意见,按照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之和确定新的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陈金甫举例称,比如原来单位费率,职工医保是7%,生育保险0.6%,这样合并为7.6%,比较简化。
而对于职工个人来说,依然不用缴纳生育保险费,只需要缴纳医保费,缴费比例不会有变化。
对企业有哪些影响?
在受访专家看来,两项保险合并实施经办,更加便于企业参保登记,用人单位将不用再多填一份表格,也少了一道参保缴费手续,减少手续上的麻烦,会减轻用人单位事务性负担。
合并实施后会不会给小微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陈金甫认为,从两项保险合并实施的进程来看,它不仅没有增加小微企业参加生育保险的难度,相反更简化了参保,消除了政策障碍,提升了管理服务能力。
“从12个城市的试点情况来看,生育保险的参保覆盖面扩大了,参保人数比试点前提升了13%左右,”陈金甫说,两项保险的合并实施,在参保应保尽保上,在简化参保登记的过程中间,是发挥了制度效应,能够让更多人“直通车”的就可以参加生育保险了。
(记者 李金磊)
- 福州医保卡使用进入“刷脸”时代 防“跑冒滴漏”2019/02/28
- 福州调整职工医保待遇 普通门诊最高支付限额1万2019/02/22
- 17种抗癌药降价进医保减轻药费负担超75%2019/02/13
- 2月14日至18日福州市医保业务暂停2019/02/1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