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课后延时服务拟再延半小时 何时实施以公布为准

www.ijjnews.com   厦门日报  2018-12-20 11:28
  

  昨日,厦门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透露一个好消息:厦门市教育部门近期拟将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再往后延长半小时。当天,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加强厦门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安全监管,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的审议报告。

  课后延时服务、用餐、校外托管,是这份议案中的三大关键词,也是此次审议的重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表示,经过近一年办理,议案取得很好的成效,但仍要不断完善。

  关键词1

   课后延时

   拟再延半小时何时实施以教育部门公布为准

  今年9月,厦门市一些小学、幼儿园试点推出课后延时服务,大受家长欢迎。不过,审议现场,多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新问题:不少家长反映,课后延时服务结束时间和家长下班时间是一致的,还是赶不上接娃。许多家长提出,课后延时能不能再往后延长点,方便上班族家长赶得上到学校接孩子。

  郭献文表示,目前,厦门市教育部门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拟将课后延时时间再往后延长半小时。也就是说,夏令时段(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课后延时服务延长到18:30,非夏令时段延长到18:00。至于何时实施,以教育部门公布为准。

  目前,全市123所小学、105所幼儿园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试点,2万多名学生参加了课后延时服务,占在校生约19%。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认为,这是个好开头,不过,这个比例显然不高,说明这个服务还有许多可改进的地方。教育部门要好好调研,了解家长需求,把这项服务做得更好、更周到。

  教育局表示,接下来将总结推广各学校的经验做法,逐步推开课后延时服务。目前,托管服务主要以学校教师为主,接下来还将支持学校退休教师、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家长等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厦门市还要建一个专门的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智能服务,未来构想是,学生家长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申请、自动统计、自动编班,平台提供孩子离校告知等。

  关键词2

   用餐

   178所中小学已配建学生食堂

  中午时间并不长,能不能让孩子在学校用餐、休息,免得来回跑?这是部分家长提出的问题,议案也将此列入建议中。

  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要求学校配建食堂,不过,为了更好地关照孩子,厦门市先行一步创新举措,今年6月发通知,要求新建的小学、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要配建学生食堂。鼓励现有学校通过改扩建的方式建设食堂,改善学生午餐的基本条件。目前,全市178所中小学已配建学生食堂。

  食品安全是大事,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问:怎么监管?教育部门答复说,厦门市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留样管理等关键环节都要严管,厨房、配餐间等要装监控摄像,实现“明厨亮灶”,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

  不过,岛内不少学校负责人有苦衷:再怎么挖潜扩容都找不出空间盖食堂,外面配餐到冬天饭菜容易冷,孩子们口味也不一。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公开招标择优遴选有实力、有保障的供餐企业,强化送餐服务保障。

  教育部门表示,目前全市有26所中小学实行配餐服务,供餐企业都要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还要建立学校逐批查验、留样等制度。接下来,要继续强化午餐管理服务,逐步从“吃饱就好”转为“质量与营养并重”。

  关键词3

   校外托管

   管理办法拟明年3月前出台

  校外托班,解决了很多家长的难题,但因为无证无照无监管,成为家长们的心病,也成为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重点。目前,全市1815家校外托管机构,其中85.84%设在居民楼。由于托管场所设在居民楼内,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消防机构不予勘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注册,监管难以到位。

  怎么办?全部取缔肯定不合适,让这么多孩子去哪儿?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认为,校外托班供吃、供睡、供接送,既不是简单的营业场所,也不是培训机构,应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现实情况找出对策,形成机制,强化监管。

  教育部门表示,目前,厦门市正在拟定《关于规范中小学生校外午托机构管理的通知》,拟于明年3月前出台。同时将加大管理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监管信息,让午托机构有序运转。

  (记者 詹文)

标签:延时服务
稿源: 厦门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