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晋江时政 >>正文

本地人更加留恋 外地人更加向往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11-10 10:09
  

  ——从新型城镇化看晋江的“小而美”

  晋江新闻网11月10日讯 “来来来,土鸡汤上桌啦!”不久前,晋江紫帽片区首个安置回迁小区——紫湖山庄小区,卓世杰正忙得不亦乐乎,一盘盘菜肴热腾腾出锅,一家五口其乐融融地围坐庆祝“乔迁新居”。

  片区改造前,卓世杰一家住在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石头房,周边房子盖得密,采光不好,村里路窄,停车是个大难题。“现在好了,新房住得很舒服,学校、公园都很近,安置房的地段比商品房还好呢。”卓世杰的欣喜溢于言表。

  卓世杰是晋江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受益者。近年来,晋江先后启动16个组团片区的旧城改建和棚户区改造,至今已改造超过1300万平方米,建成65个现代小区,新建改造21个公园,共有15万老城居民先后脱离杂乱的“城中村”。

  城镇化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晋江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吹响“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领军,传承发展‘晋江经验’”的号角。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晋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出了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正如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所说,晋江将持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让本地人更加留恋、外地人更加向往,让晋江成为更多人可托付终身的“人生选择”。

  聚人气 本地外来一个样

  “城里乡村一个样,本地外来一个样”。贵州人任达树和卓世杰一样,也是晋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的受益者。

  19年前,任达树第一次踏上晋江土地,成为佶龙机械公司的钳工。在与企业一同成长的时光里,他坚持不懈打磨提升技能,获得了钳工高级技师资格证书,更成为福建省劳动模范。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晋江在全国县级出台首份《优秀人才认定标准》,任达树获评第四类人才,不仅每月有2000元工作津贴,还可享受10万元的购房补贴。“晋江这座城市的‘拼’劲吸引了我,而她对外来工的诚意和厚待则让我想留下来。”最近,任达树忙着看房子,想把在老家的妻儿接来团聚,这样一家人就真正在晋江扎根了。

  在孩子上学的事上,任达树也不担心。晋江全市公办学校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零门槛开放,孩子可以和本地孩子一样就近上学。如今,晋江的外地学生已达21.26万人,占在校生的59.79%,91.4%的外来学生就读公办学校,可同等享受12年免费义务教育。

  有温度的城市,召唤有梦想、爱打拼的人。一年中2/3的时间待在晋江,1/3的时间待在北京,这是段力民近5年来的生活状态。作为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兼晋江院院长,段力民带领近30名省级专家走访了300多家鞋企,已为安踏、361°等190多家晋江鞋服企业提供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优化、新材料开发等多项技术支持,成为晋江鞋企的“智慧大脑”。

  为吸引大批外来人才纷至沓来,晋江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出台1+N系列人才政策,“海峡计划”“领航计划”等给予优秀人才最高80万元购房补贴、每年每人最高18万元津贴;入驻创业团队最高可享受超3000万元创业资助;建设人才公寓1200多套,累计为100多名优秀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大批“候鸟专家”“星期天工程师”深耕晋江,不同层次人才在这片热土上“安居乐业”。

  作为民营经济强市,晋江聚集了100多万外来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相差不多。对于这支“生力军”,晋江明确提出,要让新晋江人“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与本地人享受“同城同待遇”。“来了都是晋江人,晋江都是一家人。”解决外来人口本地化,晋江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全国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为外来工提供30项市民待遇;为企业员工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房等保障性住房;率先实现异地高考;率先推动新农合跨省结报……

  “晋江以事业、待遇、感情和环境留人的种种举措让人感觉到城市的温度,我觉得很窝心。”段力民感慨道:在这里的生活更有“奔头”。

  宜人居 城市乡村一体化

  2017年,晋江市城镇化率已达到66.1%,建成区面积达109平方公里。城镇化不止体现在数字的变化上,它改变的除了城乡形态,更有生活质量。

  宽阔笔直的道路、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一度因生产瓷砖导致环境恶化的磁灶镇如今已是天蓝水清。

  “老窝天天住,老友常相伴,老底不愁花。”这“吉祥三宝”是大埔村敬老院生活的生动写照,这里向全村老人提供全免费的托老服务,让大家安度晚年。除了敬老院的“夕阳红”,村里整齐划一的别墅群和绿意盎然的环境,更让人对大埔村民的幸福生活艳羡不已。

  “这些变化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埔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吴金程说,大埔村狠心迁走污染的陶瓷企业,将闲置土地和被占公共土地进行整合,建设了占地5.8万平方米的商贸中心和1.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还建成印刷产业基地。

  “我们还以集体现金或土地入股,以及村民自愿入股的形式,依托磁灶镇陶瓷市场建设库房、堆场,搞物流配送,彻底解决农民城镇化后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吴金程说,如今,大埔村的宜居程度与市区毫无区别,已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产城融合,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大埔村的实践正是一个缩影。晋江注重城镇化与工业化“比翼齐飞”,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措施,鼓励企业向城镇集中靠拢,到城镇产业园区安家落户;加快“退二进三”“退城入园”,利用城市更新腾出的产业空间,布局24个专业市场,培育洪山文创园等一批创客空间,引进中科院、中纺院等7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打造三创园、福大科教园等5个科创平台,为产业创新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一样的生活品质。晋江在城市开发中充分体现“城乡一体”理念,着重共建共享,统筹中心市区、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民生资源由城市向农村延伸覆盖,让城更像城、村更像村;推进教育、文体、卫生、市政、社会福利等“五个系列”资源整合,引进树兰医疗、拔萃双语学校;打造“全市15分钟内上高速、市区20分钟内到达任一乡镇”的快速交通圈;11座公园绿意盎然、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4.04%;35座自助图书馆、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让书香满溢……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批特色小镇落地开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开,全面实施厕所革命,点靓灯光夜景,刷新城市颜值;每年投入1亿元,培育最美乡村,塑造更多原生态、乡土味的乡村微景观,在一体发展中推动乡村振兴……

  尚人文 现代传统一城集

  小城市也有大梦想。晋江的新型城镇化,散发着现代与传统相融的人文魅力。

  2017年,意大利撒丁岛奥尔比亚度假村,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宣布“晋江正式获得2020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晋江成为全国首个举办综合性国际赛事的县级市。

  世中运举办权的取得,更是晋江在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进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

  从企业“走出去”,到城市“国际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晋江以国际化视野,积极融入国际产业与人文交流。每年,鞋体博会等各类国际性展会陆续在这里举办;连续4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花落晋江,吸引着全球目光;鞋都陈埭改造升级后,建成了国际鞋纺城,不同国籍的客商络绎不绝来此寻找商机……晋江正在成为世界的晋江。

  晋江不仅有“国际范”的一面,同时还保留着“闽南味”。

  今年,电影《西虹市首富》热映,作为取景地的晋江五店市又火了一把。秋日时分,五店市游人如织,68岁的晋江文史专家粘良图漫步在红砖灰瓦的古厝和中西合璧的番仔楼间,如数家珍地讲述着建筑背后的故事;另一边,南音、木偶戏、高甲戏等非遗文化的表演点缀街区,令人流连。

  “要不是抬头看见前方高楼林立,都忘了这里曾是一处待拆建的城乡接合部,这份‘乡愁记忆’能保留下来,真好。”在城镇化过程中,晋江创新机制,保护改造了这100多处历史建筑,将这里变成一方古建街区,打造了古韵风流的城市“后花园”。

  守住城市的根、文化的魂,晋江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每年投入5000万元文化保护基金,保护全国文保单位,保留修缮10个古建筑群、3000多栋古建筑,打造一批文化地标、文化景观;加快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安平桥和湿地景观,安海镇打造了首个4A级旅游景区,端午节期间,“水上捉鸭”等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晋江还在香港设立木偶艺术传播交流中心,将“非遗”戏剧节目外出巡演转化为演艺业,过去少人问津的“老古董”,如今已走向境外。

  从小就生活在五店市区域的庄怡玲,经拆迁就地安置后,成为五店市街区运营公司的职工,为游客讲解位于这里的庄氏祠堂,“这里有新城也有老街,传统文化和流行时尚彼此交融,充满了人文魅力。作为晋江人,我觉得很幸福。”

  既建好城市,又守住乡村,晋江这座“小而美”的城既让本地人留恋,也让外地人向往。如今,晋江的新型城镇化正追逐着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梦想,向前迈进。

  (记者_陈维曦)

标签:新型城镇化|宜居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旖旎陈旖旎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