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健身热潮红利多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8-08-14 18:04
  

  新华社济南8月13日电 题:健身热潮红利多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几年来,以跑步为代表的健身热潮席卷大江南北,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体育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名夜跑团教练,张悦宁接触过不少运动项目,2014年开始系统地跑步和去健身房训练。他在购买装备上舍得花钱,一双运动鞋1000多块,一年下来要4至5双,运动衣一年下来也要很多套。

  如今,张悦宁肌肉结实了很多,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同时他发现个人的体育消费结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以前买装备青睐国外名牌,现在则更愿意尝试国货。很多国产品牌的鞋服质量都不错,周围很多跑友都穿国货,物美价廉。”张悦宁说。

  记者还采访了解到,以最流行的跑步为例,除鞋子外,诸如运动饮品、可穿戴设备等附属装备也逐渐成为“标配”。

  张悦宁说,健身时间长了,对运动装备的品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可能主要是鞋子,现在需要的品类很多,比如补充体能的运动饮品、防护运动损伤的装备,还有帮助科学运动和运动社交的设备如运动手表,以及做有氧运动时的压缩衣、压缩裤等,“用这些产品的健身人士越来越多,有些还需要量身定制”。

  瞅准了运动健身已成为生活新风尚这一趋势,健身器材制造商舒华体育于2017年推出智能健身房解决方案,2018年在上海体博会上推出了智能体育公园。品牌总监王伟伟说,智能体育公园可监测器材使用人流,为合理布局器材及调配开放时间提供依据;可以有效收集居民健身数据,以此对群众进行针对性的健身运动指导。目前一个公园正在建设,一个等待开工。

  健身人群的增加,也催生了一批健身俱乐部和健身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州市市区健身健美俱乐部有80家左右,比2016年增长了约30%。

  福建省健身健美协会秘书长侯海祥说,2017年到健身房健身的人次数比2016年增长约30%,目前健身者人均年消费在5000元左右,较前两年有大幅增长。

  同时,健身人士的注意力也从单纯的装备转移到有品质的服务上。张悦宁说:“以前看谁穿了什么、用了什么,现在健身圈交流的是哪个健身房环境好,哪里的教练水平高、服务有特色,更愿意把钱花在个性化的服务上。”

  以往,受限于季节性与地域性要求,冰雪运动只能是少数时段的享受。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冰雪产业崛起,冰雪爱好者也有了更多选择。

  沈阳人安东杰是滑雪发烧友,每年冬天都会到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大概从12月到次年2月,中间来来回回十余趟,累计滑雪1个月。

  去年,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哈尔滨万达宝马娱雪乐园开业,全年恒温零下5摄氏度,拥有6条不同坡度雪道,全天可容纳3000人畅快滑雪,内含1.5万平方米的超大娱雪区,可以全年游乐。

  “哈尔滨这个室内雪场基本打乱了我的生活。”安东杰笑着说。他夏天会来哈尔滨滑雪三四次,延续一整年的滑雪乐趣,这让他感到很过瘾。“以后我可能还会去别的城市的室内滑雪场试试。”他说。

  哈尔滨万达城管理公司总经理曲明介绍,哈尔滨万达宝马娱雪乐园自2017年6月30日首次迎客,至今已接待游客累计约30万人次。

  眼看着北京冬奥会筹办热度渐涨,在山东,奥运会最大器材供应商——泰山体育专注研发便于大众健身尤其是冰雪健身的产品,目前已经研制出不受温度影响的人工冰雪产品,使冰雪爱好者一年四季都能“滑雪”。

  今年4月,泰山体育第一家用人工冰雪产品装备起来的俱乐部——“三翼冰雪俱乐部”在济南开张。董事长卞志良说,他们正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冰雪俱乐部,助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这也为泰山体育进军冬季运动产品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民小康。健身热潮不断,体育产业必将受益,一个个奔跑的身影正汇聚成助推健康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

  (记者 吴书光 刘旸 王君宝)

标签:健身|全民健身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