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党员干部带头破旧俗、树新风—— 做引领新风尚的"头雁"
“我是第123158位移风易俗倡行者……”近日,一个H5传遍福建省晋江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大家纷纷转发“点赞”,全市上下掀起一股树立文明新风尚热潮。
从“黄金新娘”“千万嫁妆”的铺张浪费,到节俭办婚丧嫁娶的新风频见报端,从过去的“土豪”形象到“慈善家”口碑,从“比排场”到“比公益”……晋江市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源于该市一场由党员干部引领的移风易俗行动。
2017年初,按照福建省纪委统一部署,晋江市将严明纪律作为破除遗风陋习的切入口,制度先行、严肃问责、强化监督,紧抓党员干部“关键少数”,助力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遍这个改革开放前沿城镇。
去年以来,晋江市各界人士向慈善总会捐资达2.5亿元,其中七成来源于简办红白喜事节省下来的开支。
寻找成风化人“金钥匙”
改革开放让晋江人富了起来,然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转变当地人“比排场”“好面子”的思想。“输人不输阵”——曾是当地人操办宴席时重要的想法。为了办好红白喜事,一群人在林立的现代化高楼中,搭棚、奏乐、大开宴席。以至于一名晋江籍作家曾自嘲“城市里住着农民”。事实上,热闹非凡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人们付出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无奈。
一时间,“千万嫁妆”“百桌婚宴”攀比成风。为了扭转风气,晋江市于2003年向全市发出“简办俗事,多行善事”的倡议,号召大家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然而,良好的初衷收效甚微。“节过不起”“婚结不起”,甚至连“婚礼都参加不起”。
“有时,一个月要参加20多场宴席,一年礼金就得花去上万元,轮到自家有喜事不请别人也过意不去。”晋江市池店镇唐厝村村干部唐信永坦言,以前大操大办的风气给普通家庭造成了不小负担。
“一面是淳朴的感情受到人情绑架,变了味;一面是陋习作为延续已久的风俗习惯短期内不可能自觉转变。”晋江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姚思明认为,要打破这种风俗,必须有外力介入。
2016年底,福建省纪委收到一封群众来信,信中反映福州市长乐区存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滥发礼金的风气问题。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场自上而下的移风易俗“清风行动”迅速在全省拉开,这也为晋江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树立新风尚要从党员干部抓起!晋江市委主动出击,出台移风易俗行动方案,组建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将7个镇(街道)列为移风易俗工作联系点,由市领导挂钩督促指导。同时,强化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对党员干部违规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行为严肃处理。
以党风推动社风,将反对铺张浪费与发展慈善事业结合。2017年4月,晋江市向全市工商企业界人士发出移风易俗倡议,4000名企业家表态:热心公益、捐资慈善。
结合村居民情,晋江市在村规民约上做文章,融入移风易俗内容,全市各村(社区)陆续通过公议、公订的办法,对喜事宴客的事项、范围、时间、规模等做出具体规定,并成立红白理事会,将推动文明新风与群众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目前,全市395个村(社区)均已制定相关村规民约。
紧盯“关键少数”
“想要‘面子’,没想到却受了处分、丢了‘面子’。”近日,谈起因给儿子操办婚宴受处分,晋江市西园街道烧厝社区居委会委员、妇女主任赖联华懊悔不已。
紧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晋江市纪委提出督促主体责任落实、组织专项督查、突出示范引领、强化执纪问责等4项措施,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并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婚丧喜庆情况报备报告、典型示范、挂钩指导等机制。
“通过报备制度,既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也有利于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晋江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庄祖奇表示。
在此基础上,该市畅通信访渠道,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巡察工作内容,将报备、检查和处理衔接起来,加快问题线索处置,对党员干部违规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发现一例、查处一例、曝光一例。2017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问题9起,给予党纪处分7人。
与此同时,晋江市委、市政府广泛宣传,大力号召,明确63项分解任务,建立起工作联系点等制度。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成风化俗。针对检查过程中“操办方式多样发现难”“人情世故复杂查处难”等问题,该市列出17个共性问题、5个个性问题清单,重点了解镇街一级移风易俗工作部署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限时整改。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渐成风尚。今年1月,磁灶镇前尾村党支部书记陈孟建的家人想按当地习俗为儿子办一场热热闹闹的成人礼,可陈孟建却主张简办。在他的劝说下,家人只简单吃了顿团圆饭,将省下的5000元捐给了村里的养老院。“党员就应当以身作则。”陈孟建说。
新风尚入耳入脑入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晋江,党员干部率先示范践行移风易俗,戒奢崇简的文明风尚正给这座新城吹来阵阵清风。
最近,晋江市陈埭镇党员企业家陈文理,家里喜事连连。经商有成的儿女打算热热闹闹地操办其曾孙周岁宴、孙女结婚宴。谁知,陈文理却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坚持下,这个殷实之家只简单摆了几桌招待亲戚朋友,而办宴省下来的142.8万元,被陈文理捐给村里用于村庄建设和老人福利。获悉记者要采访他,陈文理笑着说:“这没什么,我只是和其他党员一样遵守规定而已。”
实际上,陈文理不是个例。如今,晋江越来越多的党员带头简办红白喜事,还将节约下来的钱款捐资公益。龙湖镇衙口村施养猛为母亲简办90岁寿宴,全家捐资68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建设;西园街道官前社区党支部书记柯火木简办爱子婚事,向社区居委会捐款53万元;安海镇曾埭村党员黄东杨简办父亲生日宴,给全村360多名老人每人发放500元慰问金……如今,“不比排场比公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对此,晋江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龚子猛深有感触:“过去,每逢企业家儿女亲事,人们问得最多的往往是‘办了多少桌’,而现在则常常是问‘捐了多少钱’。”他认为,这几年,晋江各界人士捐赠的善款逐年增加,这与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有很大关系。
党风正则民风淳。社会风气的渐渐好转,让更多普通民众从中受益。“村民嘴上不说,心里却很开心。现在一年下来,每人省下的钱少说有上千元。”东石镇光渺村党支部书记黄东辉笑着说。这个仅有4000多人的村,自从开展移风易俗以来,仅一年多就节约了数百万元。
“婚宴请客拒收‘红包’成了新风尚。”永和镇力争村村干部蔡庆培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各种宴请不再是“人情”枷锁,也不是劳民伤财的“排场秀”了。
移风易俗难在破,重在立,如果单凭破,往往无法持久。为此,晋江市积极推动新文化风尚的形成,让移风易俗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在英林镇嘉排小学,取代流水席庆祝“百年校庆”的是校友畅聊茶话会;在东石镇,取代大摆宴席祭祀的是拔河、跳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一个个闽南传统节日、庆典,变成“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扶贫济困日”,既留住了乡愁、延续了传统,更创造探索出与新城镇、新农村相适应的新生活方式。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找准了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的契合点,既是弘扬时代新风,提高群众获得感,顺应群众期盼,又将纠正‘四风’引向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晋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许仰东说。
(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姚诗斌)
- 内坑28个村修订新版《村规民约》 组建红白理事会2018/06/11
- 紫帽镇刚推进移风易俗 洋店村曾氏三兄弟就带头简办丧事2018/06/08
- 推行“六个一”构建新风尚 金井召开移风易俗工作会2018/06/02
- 安海仁寿村村民简办婚事省钱捐公益2018/06/0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