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无现金时代的喜与忧 身家都在手机上诈骗高发须慎防

www.ijjnews.com   东南早报  2018-01-23 09:52
  

  近日,一个法国小哥喊话马化腾的视频在微博上刷屏,他希望微信支付能去拯救“落后的法国”。视频中他先是哭诉了一番自己国家的移动支付十分“落后”,喊话腾讯“你为什么不来我们国家开发?”

  2018年的第一天,网络上还热传着这样一段视频:南昌街头一位卖烤红薯的大爷请求顾客尽量付现金,不要扫码支付,老人说不希望扫码的原因是扫了回去还得和儿子结账。

  如今,移动支付已在中国深入人心,连美媒都评价称:移动支付在中国日常商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意味着如果谁还在用现金支付那可能是“OUT”了。在泉州,移动支付究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提供了哪些便利,一些行业是否因此而发生了变革?移动支付背后又是否暗藏着风险?本期封面纵深,将带大家走进泉州的无现金时代。

  二维码乞讨

  处处手机支付 乞丐都用二维码

  当下行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小到路边摊贩、便利店,大到商场、超市乃至农贸市场,只要能用到钱的地方,随处可见一张张收款二维码,如今越来越多的泉州人不带钱包,只要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出门乘车、吃饭、购物扫一扫就万事OK了。根据支付宝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200万家线下店铺接入支付宝付款,就连小商贩、快递、菜市场等原本现金支付程度较高的生活场景,也在不断接入无现金支付。

  调查

  零售商

  扫码支付还不够 无人支付渐流行

  在市区涂门街一家连锁超市内,30岁的李女士带着两岁半的女儿买完东西,走到一台自助收银机前,每样物品都放在机台前过一遍,总价计算出来后,她拿出手机在屏幕前扫一扫,就完成了结账,整个过程就1分多钟。

  该超市仓收部负责人吴女士介绍,2016年3月,超市开通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功能,2017年5月,超市推出自助收银机,进一步方便顾客购物。“支付宝或微信扫码经常有优惠奖励活动,吸引更多顾客使用。”吴女士说,目前约70%顾客选择扫码支付,以往每个人工收银台每天要备零钱约1000元(10元以下,其中以1元居多),现在只有四五百元。

  而自2017年8月泉州首家无人超市落户安溪后,无人支付也在泉州市区悄然流行。

  东美菜市场,越来越多的市民使用移动支付

  菜市场

  菜摊皆有二维码 阿婆卖菜用得溜

  在市区东美菜市场一蔬菜摊位前,摊主是位头发斑白的阿婆,正拿出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卡片让顾客扫码支付5元的菜钱。

  阿婆姓詹,今年63岁,在菜市场卖菜20多年。她说还好她识些字,会用智能手机,一年多前开始学用扫码支付。而詹阿婆在自己进货时也要用移动支付,“如果不迎合顾客需求,那就没人找她买菜”。

  在菜市场逛一圈,每个摊位都在显眼位置贴着或摆放着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摊主们说,从去年年初起大家在菜市场陆续使用起移动支付,大家都说“要跟上时代脚步”“不担心假钱或找错钱”。

  乞讨者

  若没零钱可扫码 感叹乞讨成本高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在北京,一名乞讨者面前的纸板上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还真别说,咱泉州的乞讨人员也开始与时俱进了。

  前几天,记者经过市区关帝庙,一名乞讨人员凑上来,他是来自安徽的王师傅,来泉州18年,因患有小儿麻痹症,找不到工作,只能来乞讨。

  记者称自己没带钱包,更没有零钱,王师傅指着对面一老伯说:“老陈,把你的二维码拿出来!”

  只见老伯从衣服内袋里掏出了微信和支付宝两张二维码:“你扫钱给我,我再跟大家分。”现场有七八名乞讨人员,大多来自安徽、江西、河南等地,他们的乞讨盆里只有零星的硬币和1元纸币。

  老陈来自江西,今年65岁,他没有手机,也不会用,二维码来自儿子的手机,扫码后钱转给了儿子。他说,一天里也就两三个人会扫他的二维码,多的有5元、10元。

  王师傅感叹,现在现金难讨,花钱买手机最少也要四五百元,每月网络费要用掉几十元,这扫码乞讨成本投资太高了。

  市区涂门街一家超市的刷卡、扫码支付通道

  中青年

  带上手机任我刷 习惯无现金状态

  44岁的黄女士去年以来在商场购物都是用手机支付。她说,现在自己唯一需要用到零钱的地方,就是偶尔乘坐公交车。

  市民陈小姐今年25岁,从她的生活来看,已完全处于无现金状态。每天扫码选一辆共享单车去上班,半路上遇到早餐工程用手机买早餐。中午和同事出去吃完饭,不用问半天谁有零钱,直接用手机AA制结账,方便利落。

  补鞋大爷也使用扫码收款

  老年人

  使用手机有难度 觉得用现金踏实

  当然,当下手机的普及率并未达到100%,拥有手机者也不是全都懂得使用移动支付。据统计,占总人口数35%(接近5亿)的老人和小孩,他们很难享受到移动支付的便利。

  70岁的张阿婆在菜市场卖海蛎多年,老主顾不少,一年多来她发现,很多人来找她买海蛎都要问一下:“你这可以扫码付钱吗?”这可把阿婆愁坏了,她不会用智能手机,学了也记不住,无奈之下遇到要移动支付的顾客,她就让别的摊主用手机先代她收钱。记者问为何不让家里晚辈帮她弄部手机扫码,张阿婆说:“怕被人少算钱或骗走钱,还是收现金踏实。”

  很多摊主表示,他们现在还是会用到很多零钱,因为大部分老年人习惯于使用现金买菜购物。

  展望

  预计再过一两个月 公交也可扫码乘车

  去年年底,晋江的公交车率先在泉州地区试运行二维码支付乘车费功能。这一信息让在泉州市区乘坐公交车的乘客羡慕不已。目前泉州中心市区的公交线路还不具备扫码支付的功能,仍旧采用刷卡或投币。

  “积压如山的零钱没地方存放,钱多也头疼。”泉州公交公司中心库房相关负责人蔡先生介绍,公司目前有5个分公司,各分公司将每日收取的票款结算到总公司的中心库房,在分公司环节有的零钱就完成兑换。按目前的线路及经营情况,如果三四天没有兑换,库房的零钱就有40多万元,若是节假日,积压的零钱更多。

  据悉,公司零钱收入占80%左右,除了客户前来兑换,剩下的都要送到银行。以往和公司兑换零钱的客户多有连锁超市、菜市场、个体户等,大客户一次性换零钱上万元,小客户也有上千元。现在固定兑换零钱的客户少很多,兑换数额也不多。“以前都是客户主动上门,现在则要主动去问。”蔡先生坦言。

  市民们注意到,如今穿行于古街小巷的社区巴士“小白”一票制两元,除了刷卡、付现金,也能扫码支付。据悉,“小白”扫码支付占总支付1/6左右。

  搭乘“小白”穿行西街的张先生来自江苏,最近来泉州旅游。他说,这些天他搭“小白”都是扫二维码,坐公交只能投币或刷卡,如果能使用手机扫码支付就好了。

  泉州一卡通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先生表示,公司已成立一个相关工作小组准备推广泉州公交车扫码支付项目,目前中心市区新更换的一批公交车均配备相应的扫码设备,按计划预计今年二三月份公交车将陆续实现扫码乘车。新增扫码支付后,公交车的现金支付、刷IC卡支付方式仍旧保留。

  身家都在手机上 诈骗高发须慎防

  尽管移动支付在消费领域已无孔不入,但一些连带影响正浮出水面。记者从泉州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目前大部分诈骗行为是使用网银、第三方支付等方式转账,ATM直接转账诈骗的比例只有不到5%。告别“零钱时代”的脚步加快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支付方式实施的诈骗手段也渐露头角。反诈骗中心提醒市民,要学会防范各类诈骗,保住自己手机里的“移动财产”。

  虚假WiFi盗取支付卡号和密码

  案例:2015年10月,一市民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在候诊时尝试搜索附近WiFi连接,在找到一个名为“中山医院体检部”的WiFi地址连接之后,发现自己的手机ID被盗,同时还被推送一个网站,他怀疑这是一个诈骗网站,随即报警。

  虚假抢红包软件诱导转账

  案例1:2017年5月8日,市民周某报警称,他在晋江市金井镇加一微信,被对方以“购买微信抢红包软件”的方式诈骗。之后他又在百度上搜索微信抢红包软件的微信号,被他人以同样的方式再度诈骗,共被骗了2768元。

  案例2:2017年2月24日至25日,市民吴先生用他的微信向微信号为rj181866、微信名为“软件工程室”的人购买自动抢红包软件,对方以需要支付软件购买费用、授权密码费用、保证金、租赁服务器费用等理由,让吴先生通过扫描对方所发送的二维码支付方式支付。吴先生向对方提供的多个账号多次转账,共计人民币7356元。

  混淆收款码和付款码实施诈骗

  案例1:2017年12月16日,骆先生在市区丰泽区收到一条短信,称他所乘坐的深圳航空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他拨打短信中的联系电话与对方联系,被对方以可以退机票款为由进行诈骗。骆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将其微信中付款码中的条形码上面的那串数字告诉对方,接着按对方要求在其微信弹出的支付窗口中输入支付密码,随后他微信所绑定的银行卡账户被转走8900.12元。

  案例2:2017年12月9日,租住在市区泉秀街道的林先生,因想找回自己微信上的聊天记录,在租住处用手机百度输入“微信人工客服电话”,拨打页面上显示的一个联系电话,对方以验证身份信息为由诈骗。他将微信的付款码下面的条码序列号提供给对方,后在微信上将付款密码输入,被转走人民币4999元后,才意识到被骗。

  分析

  有些非法资金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层层转账

  由于移动支付尚未被纳入中国央行清算系统,这使得货币相关部门追踪资本流动轨迹以及监控洗钱和欺诈的难度增大。

  据报道,有些非法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层层转账,甚至还转入一些公司或者网络交易平台账号,之后再由该账号转出到指定的银行卡内。

  对此,中国央行已下令建立一个新的支付清算平台,要求非银行金融机构在2018年夏季之前将网络支付业务接入该平台,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支付平台监管漏洞大尚没有赃款冻结机制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漏洞大,账户开设简单,实名制难以落实,转账取现快捷,及时冻结资金难度大,容易被嫌疑人利用。

  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快速查询、冻结机制,涉案资金一旦转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公安机关要掌握流向,必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的总部查询。

  POS机管理较为混乱不少赃款以此“洗白”

  另外,POS机发放及代理行业较为混乱。目前银联、商业银行及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可发放POS机,不法分子仅需在互联网上提供材料就可以通过各种代理商申请POS机,这些材料往往都是虚假材料,公安机关查询涉案资金流向时,通常找不到POS机的真正使用人。

  据了解,大量诈骗案件资金通过POS机消费“洗白”。

  提醒

  确认来源再扫码谨慎保管付款码

  警方提醒,微信或支付宝的条形码、二维码具有时效性,付款时只需扫一扫,支付过程就完成。此外还有18位数字编码,需要用户点击后才能查看,提供给对方后,就能进行付款。三种付款码功能相同,如果不慎泄露了自己的付款码,应立即联系微信官方紧急冻结账户,并在第一时间报警,微信方面也会努力配合警方调查。

  同时,一定要确认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正规的载体或其他可信赖来源,不要见“码”就刷。对二维码进行扫描时,尽量扫描官方二维码,陌生人通过QQ、微信等提供的二维码不要随意扫描,以防上当受骗。

  为防范移动支付诈骗,应在手机中安装安全类软件,目前市面上的手机软件均具备较完善的安全功能。

  说法

  未来现金会越来越少

  “移动支付是货币发展的重大突破。”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向前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使用移动支付的领域非常广,群体也很多。互联网支付不管是零钱支付还是小额支付都非常方便,在消费模式中,卖方和买方都要与时俱进,否则会被淘汰。移动支付这么便利,对银行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银行没有跟上时代,渐渐地也会被淘汰,相信未来现金会越来越少。

  华大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北婴认为,移动支付有便捷、简单、安全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移动支付使用群体主要还是年轻人,在某一社会层面上,目前还是以现金交易为主,这与人们的知识水平、消费观念、对安全程度的顾虑等有很大关系。每个人支付习惯不同,在消费过程中,商家不能强制客人使用现金还是移动付款,要顾及不会使用的人。

  链接

  央行将规范移动支付市场

  在监管部门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未来的重点工作后,移动支付首先成为监管对象。2017年12月27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及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正式确立条码支付的合法地位。不仅对业务资质要求、规范条码生成等进行明确,也对扫码支付进行了限额管理。据外界分析,此次央行的新规,目的在于规范市场,同时化解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央行也否定了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力烧钱和补贴的行为,促进移动支付回归正常的市场秩序。

(许奕梅 陈小芬 王柏峰 文/图)

标签:诈骗|无现金时代
稿源: 东南早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