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蔡长谈家族: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热心慈善
说起东石镇蔡长谈家族,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慈善之家。长期以来,他们热心教育、帮扶病困、敬老爱老,鼓励见义勇为。从蔡长谈到蔡石码、蔡芙蓉伉俪,再到蔡文雄及其子女,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在一家四代人身上薪火相传。此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是蔡长谈身体力行传承的家庭美德。
老人离世
子孙捐出其节省下的130万元
日前,被厝边亲切地称为“谈伯”的蔡长谈因病离世,享龄92岁。遵照蔡长谈老人遗愿,其子孙将他生前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130万元,捐给晋江市见义勇为基金、晋江市侨联精准扶贫基金、东石镇慈善总会和东石镇第四社区老人会。
“他从小就是在苦水里泡大的,所以特别关心穷人,有点钱都捐出来帮助人。”说起父亲的这个遗愿,儿子蔡石码深有感触。蔡石码介绍,父亲从小就很艰苦,下地种田、上山劳动,起早贪黑,还经常吃不饱。1949年后,蔡长谈成了家,进了纺织厂当工人,先后生了6个孩子。“他一个人养8口人,一个月工资30多块,只能省吃俭用。”蔡石码说,为了补贴家用,父亲上班之余还经常通过骑自行车载客、手工染衣服等赚点“外快”。“米饭不够吃,就吃地瓜、米糠、树叶和野菜,生活很苦。”
蔡石码回忆,改革开放后,遇上好政策,他们家族凭借在纺织厂当工人的经验,开起了纺织厂和服装厂,生意慢慢做大,陆续创建了嘉耀集团和东纶集团等公司。生活富裕以后,蔡长谈依旧教育子孙要保持艰苦奋斗、节约不浪费的作风。
“爷爷一直很节省,不喜欢我们饭菜煮太多,剩饭剩菜从来都不舍得倒掉。”孙子蔡文雄感叹,爷爷节俭的习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在创业上教育后人要艰苦奋斗、生活上要勤俭节约外,乐于助人、热心慈善也是蔡长谈一直在做的事,并深刻影响着后人。儿媳蔡芙蓉回忆,公公为人非常和善。“在家庭贫困时,他就经常帮助别人,后来生活好了,子孙给他的生活费他都节省下来,别人有困难找到他,能帮的他都尽量帮。”蔡芙蓉说。
记者了解到,即便到了80多岁高龄,蔡长谈老人还经常前往慰问病困群众。2012年,看到本报报道东石镇龟湖村一个贫困小伙子出车祸正向社会筹集善款,87岁的蔡长谈老人从东石赶到小伙子就医的安海医院,给他送去了1.5万元。2013年,听说灵源街道小浯塘社区一个9岁的孩子没了父亲,母亲又双目失明,蔡长谈在子孙搀扶下,亲自给他送去了2万元爱心款。“爷爷这样热心助人的事迹还很多。”蔡文雄感叹道。
热心慈善 薪火相传
受蔡长谈的影响,长期以来,蔡石码、蔡芙蓉伉俪和蔡文雄都十分热心社会慈善事业,并带动下一代一起参与。
在蔡长谈家里,摆满了各级单位、学校、团体、个人送来的“尊师敬老”“惠泽乡里”“兴学育才”“济困助残”“热心公益”等感谢牌匾,有的是崭新的,有的已经褪色模糊。虽然牌匾上时间不同,内容各异,但每一块都诉说着他们行善济困的优良美德。
据悉,2002年,东石成立慈善基金会时,蔡石码、蔡芙蓉伉俪就捐资50万元,并且带动一大批亲朋好友捐资。后来,两人又捐资30万元成立了助学基金。2006年,蔡文雄出资100万元以父母名字命名设立侨声中学“蔡石码蔡芙蓉伉俪助学基金会”,至今已资助困难学子1000多人。2009年,蔡文雄又捐资100万元设立晋江一中嘉耀助学基金。2013年,晋江市成立见义勇为基金时,蔡石码捐资100万元给予支持。2015年,蔡文雄出资成立侨声中学蔡长谈家族助学基金会,2016年又成立福建嘉耀外来工子女助学基金,这也是晋江市首个外来工助学资金。2017年东石镇慈善会换届,嘉耀集团又捐资50万元爱心款,用于支持东石镇慈善事业发展。
此外,蔡长谈家族还积极捐资建校舍,并将爱心惠及社区老人、困难户、环卫工、困难病患等群体。据不完全统计,蔡长谈家族已为社会捐助爱心超千万元。蔡石码、蔡芙蓉伉俪曾获晋江市“慈善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
在多次慰问困难户、帮扶贫困学生行动中,蔡文雄也会带上自己的子侄,让他们也一起参与。“虽然下一代有的还在上学,但我们希望通过带领他们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继续延续我们家族的这个传统。”蔡文雄说。
(记者_许春)
- 东石镇召开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8/01/08
- 东石菌江黄氏后人 将清康熙圣旨捐赠给晋江博物馆2018/01/07
- “中国伞都”伞业展览馆正式运行2017/12/13
- 东石田园15公里徒步活动昨日举行2018/01/0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