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前夕多地出台楼市新政 全国成交量或均低于预期
九、十月份是楼市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俗称“金九银十”。然而随着多地在节前相继密集发布楼市限购政策,即将到来的小长假中,楼市的销售情况或不容乐观。业内人士指出,今年的九、十月份期间,由于受到房贷利率上升、调控加码的影响,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或均低于预期。
4天9城密集出台新政
自9月22日起,在短短4天内,西安、重庆、南昌、南宁、长沙、贵阳、石家庄、武汉、无锡等9个城市先后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其中有6个城市均实施了限售政策,例如,石家庄新房和二手房在购买五年内不得上市交易;重庆、南昌新房和二手房均纳入限售范围;南宁从原来第三套住房开始限售“升级”到第二套即限售两年;首次加入“限售”阵营的贵阳要求新购商品房满三年才能转让等。
为什么新政大多与“限售”有关?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指出,限售一方面可以杜绝炒房客“快进快出”,防止楼价被进一步托高,另一方面也是有备无患,在楼市下行期间,防止“加杠杆”投资客“抛盘”。由此得出,“稳”是这些新政追求的主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无锡出台的新政是在原有的限购政策上“加码升级”,在暂停向拥有2套及以上本市户籍居民出售新商品房的基础上,要求外地户籍居民家庭购房需提供2年社保或个税证明,此外,对于第二次使用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提出了不低于四成的要求。
“无锡的新政对于公积金贷款政策做出了调整,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目前全国多地的商业银行对贷款政策已经开始收紧,无锡新政对于公积金贷款的收紧,这意味着全国多地的公积金贷款政策也有进一步收紧的趋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本次节前密集发布调控政策的城市,多数都是房价涨幅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国家统计局8月份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中,南昌、西安、长沙、贵阳等城市涨幅排名均处于靠前的位置。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政策内容来看,本轮新政基本上以打击投资需求为主,其目的在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从目标城市上看,这一批调控对象都是房价和交易量上涨的热点城市,也是未来的人口净流入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调控也符合常规。
海南“严政”限购升级
9月29日凌晨,海南省住建厅发布《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两个暂停”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永久停止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四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并停止批准套型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含10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建设。
自2016年2月海南省出台“两个暂停”政策后,海南各市县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对全市商品住宅建设和土地开发进行了调控,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秩序监管和专项整治,曝光、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的企业行为。本次出台的严政是对“两个暂停”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更加坚持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这次深化政策更加全面到位,也是和之前的‘两个暂停’限购政策保持了连贯性,体现出了省政府坚决制止优质资源低水平开发,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开发水平的决心。”三亚市住建局局长黎觉行表示。
“金九银十”风光难再现
每年的九、十月份都是房地产企业寄予厚望的销售节点,但面临着日益加紧的调控政策,“金九银十”的神话还能否持续上演?
数据显示,今年8月底,一、二线热点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均呈现同比下跌的现象。其中,有的城市甚至呈现大幅度下跌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九”首周,全国一线城市整体成交量堪称“惨淡”,平均环比下调20%,其中4个一线城市同比平均下降52%,其中北京环比下调28%,同比跌幅达60%,广州平均环比下调32%,同比跌幅达72%。上海市场环比下调22%,同比跌幅达27%。
与此同时,二线城市环比也下调8%,同比跌幅达32%,南京、杭州、苏州、南昌、福州、济南等二线城市成交量均有所下降。
“从整体来看,今年‘金九’期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均要低于预期。”知名财经评论家张平指出,由于一线、二线城市受到了房贷利率上升、调控加码的影响,成交量放缓,楼市低迷,部分三线城市成交量虽有回升,也难力挽狂澜。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表示,今年的9月、10月,全国房地产市场将持续调控,市场成交量不容乐观。“今年肯定是近3年来最差的一个‘金九银十’。”
张平表示,在未来房地产步入调整阶段后,如果购房者带着投资属性购房,未来风险会越来越大。而对于刚需自住型购房者来说,9月、10月买房恰好是相对较好的时机。
(记者 刘潇潇)
- 楼市聚焦:多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 最高20%2017/09/15
- 楼市聚焦:多家开发商推灵活可变户型2017/09/22
- 厦门楼市迎来土拍“高峰期” 本周五一次性出让岛外7幅地块2017/09/13
- 楼市聚焦:晋江桥南多个纯新盘即将入市2017/09/08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