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养老扶持政策密集落地:让老年人幸福来得更实在
“要因地制宜发展养老服务,分类指导、分类施策”“让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要做‘盆栽’和‘面子’工程,而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在4日召开的全省养老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如何补齐福建省养老事业短板、加快养老事业发展进行热烈讨论。
专业化组织,让社区居民享受“零距离”养老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仅靠政府提供养老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通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地,不断增加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享受更多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
今年5月,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投入使用,受到附近老人欢迎。“连午休的床铺都有,真的太方便、太贴心了!我们早上过来,晚上回家,可以待一整天,休闲、吃住、医疗保健等各种养老服务都有,老人聚在一起热闹又开心。”每天一早,95岁高龄的社区居民卢希炯和84岁的老伴,都会准时到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报到”。老卢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国外,一年才回来一次。在照料中心,不仅环境干净舒适,有丰富的午餐和专业的护理人员,还有十几个老伙伴,老卢不禁赞叹:“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据了解,该中心共占三层楼,包括诊疗咨询中心、餐饮、文化娱乐、休息洗浴、养护等区域,拥有照料床位20余张。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引进福龄金太阳健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服务内容涵盖老人生活照料、膳食供应、保健康复、助餐、助行、助医、助急等。“小区老人如果在家遇到突发状况,打个电话我们15分钟内就上门服务。”金太阳负责人表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专业化组织服务使关怀直达老人身边,让在外打拼的子女没有后顾之忧。
鼓楼区副区长林诚表示,鼓楼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0.8万人,约占全区户籍人口18%。为应对老龄化趋势,鼓楼区近年来累计投入3.6亿元用于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原则,积极打造“15分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在现有4个养老机构、6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区10个街镇至少各规划建成1个街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目前已开放运营4个照料中心,力争9月底前再建成投用6个,实现“一街镇一中心”。
在泉州,专业化服务组织也遍地开花。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居家社区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全面落地,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市城区,基本形成“市级设立信息化平台、县(市、区)设立实体援助服务站、街道设立服务中心、社区设立服务站”四级联动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体系。同时,泉州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市县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采取公办民营方式运营养老机构,目前已有7家通过公办民营方式运营。
探索新路子,让农村老人享受“接地气”养老服务
不仅城里老人可以享受“家门口的养老院”,越来越多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居家养老服务。2013年起,泉州市率先在全省创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项目,并连续五年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5000万元,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45所。
在永安市农村,村民们兴起一种互助养老、抱团养老新模式。政府提供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和场所,空巢老人搭伙入住共同生活,各尽所长互相帮助解决生活照料问题,社会志愿者帮助解决空巢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老人们在这里集中居住、统一食宿、互帮互助,日子过得充实而开心,被村民们称赞为“农村幸福院”“颐老院”。近年来,永安市投入2500多万元,目前已建成颐老院95个,占建制村总数41.7%,受益老人近9000人。
为破解乡镇敬老院床位利用率低,盘活用好乡镇敬老院,福鼎市探索出一条新路子。“通过大力推进运营机制改革,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将有资源优势的乡镇敬老院全部或部分捆绑打包,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由民营企业或社会组织实行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通过市场化运营盘活乡镇敬老院,破解入住率低的困难。”福鼎市副市长肖剑华说,在推进公建民营过程中,政府通过签订合同要求企业预留30%床位给特困人员,入住的特困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承租方护理,剩余床位可由承租方接纳社会对象提高运营效率。目前,该市已建乡镇敬老院15个,入住老人437名,入住率达57%。
当前,福建省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532万,占全省总人口13.7%,据预测,到2050年占比将达到30%。为应对老龄化严峻形势,加快补齐养老事业短板,福建省一系列扶持政策密集落地,打出多套“组合拳”,力争到2020年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让全省老年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
(记者 潘园园)
-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 人均月增发将达到约199元2017/08/05
- 全省养老工作会议召开2017/08/05
- 晋江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缴费率达93.67%2017/07/2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