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福建省国企营业收入8935亿元 改革尚需突出重围
日前,全省国资督管工作会议举行,会上透露的数字令人振奋——去年,全省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35亿元,利润总额445亿元,均同比增长16%,省属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均高于全国央企和地方国企平均水平,厦门建发、省能源集团、金龙汽车、三钢集团等6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成绩殊为不易,这是各家省属国企锐意改革的成果。
纵观2016年,省属国企亮点不少:投资集团发起设立的海峡金桥保险公司填补了福建省保险法人机构的空白;能源集团退出牛栏山煤矿等4对矿井,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交通集团牵头设立全省首家豪华邮轮公司;汽车集团全年整车产销突破20万辆;电子集团牵引投资近千亿元的厦门联芯集成电路等项目开建或投产;船舶集团承接3艘军工船订单,军品订单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在改革和转型发展方面亦取得新进展。一些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和资本运作焕发新生机——如中旅集团与华闽集团合并设立旅游集团,打造福建省旅游产业龙头;新龙马与国能电动汽车瑞典公司完成重组,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工集团、招标集团积极推进整体上市等。一些企业则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如三钢集团和中国武夷携手“出海”,与肯尼亚企业签署《钢铁厂项目合作意向书》,计划建设一期年产60万吨轧钢生产线。还有一些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方面卓有建树,星瑞格数据库、东南DX3、海上风电安装船、铝合金公交车身等一批新产品去年投放市场,成为各家企业的新增长点。
尽管“成绩单”足够亮眼,但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福建省省属国企要想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要去攻克。
首先,规模不大、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几乎是福建省国企的通病。没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也寥寥无几,足够说明问题。要做强做大省属国企,除需推进一批牵动全局的重大项目外,还需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一方面,要围绕福建省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等三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基础设施行业进行资源配置和重组整合,放大国资功能;另一方面,培育龙头企业,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专业化重组;此外,还要抓住当前部分行业不景气的有利时机,强化并购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
当前,福建省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数据显示,当前,省属企业中创新型企业仅24个,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5%以上的依然屈指可数。建立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显得分外紧迫。在此基础上,各家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集中优势资源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行业进口替代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力,关键在企业主业。有关专家认为,这些年,福建省不少省属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并未随规模、资产与效益同步提升,原因就在于扩充规模、扩大资产的同时,没能突出主业。据记者了解,目前,大多数省属国企的主业都在3个以上,个别企业涉及行业甚至多达十几个。而在国际国内市场,凡是有竞争力、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企业,无一不是一项主业格外突出的。当然,确定主业要经科学分析、认真测算、严格对标,要有项目支撑、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确定了主业,就要有守业的定力,不能因暂时困难或市场周期性调整“左右摇摆”。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业内人士认为,福建省要将改制上市作为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推动有条件的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推进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同时,也要推动省属企业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多元化。此外,也要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探索资本有效运营模式,推动试点企业向股权管理、流动增值和优化布局等综合资本运营功能转变。
2017年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施工年”、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年,福建省国资系统和各家省属国企不能错过“窗口期”,要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赢得蓬勃活力和后发优势。
(记者 林侃)
- 厦门多个部门一把手拟调整 涵盖政府部门以及国企干部2017/02/21
- 山西副省长批国企养闲官:有的单位处级有一两千人2017/02/14
- 湖北一国企公款买烟 为逃避检查将“yan”写入菜单2016/12/13
- 权威解读《实施意见》 厦门国企改革新政出炉2016/11/2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