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人民日报:一双好跑鞋应该长啥样?

www.ijjnews.com   人民日报  2016-04-30 18:46
  

  图①:不同品牌的运动鞋。

  图②:去年7月,马拉松运动员陈盆滨在“100天挑战100场马拉松”活动中,顺利到达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内第100个马拉松终点。

  图③:北京市民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参与跑步运动。 人民视觉

  四月春光明媚,陪伴家人或约上好友到公园里跑步,这种生活方式很潮、很炫,也很受欢迎。然而,在商场逛一圈,找一双合适的跑鞋并不容易:国外品牌价格不菲,动辄上千元;国内品牌虽便宜,却感觉不够“高大上”。不同品牌的跑鞋,“含金量”差别有多大?作为“后来者”的国内运动品牌,能否迎头赶超?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近几家制鞋企业,探寻怎样用“匠人精神”造就好品牌、带动新需求。

  鞋楦不对,怎能“合脚”

  国内运动鞋企业是“后来者”,想要“后来居上”,单靠模仿肯定走不远也走不通,还是得踏踏实实搞品牌研发

  “买到一双满意的跑鞋,我会感觉很幸福。”上海市杨浦区某高校学生、跑步爱好者廖凡对记者说。两年前,在同学影响下,廖凡开始跑步。从每天5公里到10公里再到参加马拉松,他把跑步看成一种“放不下”的生活方式。

  在廖凡眼中,跑鞋之于跑者,就像一位好友。打开鞋柜,他如数家珍:不同的跑鞋,分别适合夜跑、公路跑、场地跑、马拉松等。只是,他的跑鞋全是国外品牌:亚瑟士、安德玛、耐克、新百伦……

  “穿国外品牌的跑鞋实属无奈。”廖凡说,国外品牌跑鞋的性能好,可价格也高。比如亚瑟士的一双专业跑步鞋,起步价就要千元,对于他这样的学生不是一笔小数目。国内品牌的跑鞋虽便宜,但跑友们普遍不太看得上。

  相比国外品牌,国内运动鞋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跟跑者”。国内运动鞋行业起步初期遭遇不少尴尬,例如,用于模拟人脚的鞋楦,是生产运动鞋的必备工具,国内一些企业一度拿皮鞋的鞋楦生产运动鞋,或者用欧美人脚型的鞋楦生产内销的运动鞋。如此产品,怎能合脚?

  在国产品牌运动鞋企业看来,想要“后来居上”,单靠模仿肯定走不远也走不通,还是得踏踏实实搞研发,生产出响当当的“拳头”品牌。一些国产品牌率先完成了从代工、模仿到研发、创新的转型。

  2005年,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运动员几乎清一色穿国外品牌的运动鞋。这不能怪运动员,国产品牌确有差距:如果国产品牌连运动员的脚型都摸不清,就想让运动员穿国产品牌的鞋子,别说运动员心里犯嘀咕,企业自己都没底。

  找到差距就有了努力的方向。2005年,安踏成立运动科学实验室。一年时间内,实验室对联赛运动员的脚型做了一次全覆盖分析,并结合每个人的技术特点,量身打造运动鞋。一年后,95%的国内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穿上安踏的运动鞋。随后的调查显示,运动员对安踏运动鞋的满意度达到93%,高于对国外品牌87%的满意度。

  经过多年追赶,如今国内品牌跑鞋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一双安踏四五百元的跑鞋,不会输给千元左右的国外品牌。”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负责人阮果清很有底气地说,做出如此判断不是“凭感觉”,而是有科学的数据支撑。阮果清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每天跟各种运动鞋打交道,用科学的方法透视每双跑鞋,“明白自己差在哪儿,才知道如何追赶。”

  在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内,一双跑鞋正在经历这样的测试:运动员穿上测试跑鞋,站上跑步机。工作人员在运动员跑步时涉及的重点肌肉处贴上“肌电”探测器,并连接到数据终端。当运动员跑出不同速度时,肌肉发力、受力、冲击等数据实时传递到终端。有了这些数据,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判断跑鞋的支撑、减震等性能。

  “安踏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做好每一双鞋、每一件衣服。”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说,中国自古就有很多匠人,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够坚持、不够自信。国内品牌虽然起步晚,但专心致志做好鞋,一样可以实现赶超。去年,安踏成为首个进入百亿俱乐部的中国运动品牌,销售了4000多万双运动鞋,超过耐克在中国市场的运动鞋销量。

  “第一感觉”,胜在细节

  国外品牌的运动鞋,无论是颜色搭配还是款型设计,总有一些“惊喜”。反观国内品牌鞋,款型设计多属“大路货”,颜色搭配往往有些“俗”

  在商场,是什么吸引消费者走进一家鞋店并做出购买决定?

  “样式新颖,颜色漂亮,穿着舒适。”北京市朝阳区某国企员工林筱回答。

  在林筱看来,不少国内品牌的跑鞋,第一眼就能看出差距。国外品牌的运动鞋,无论是颜色搭配还是款型设计,总有一些“惊喜”。反观国内品牌,款型设计多属“大路货”,颜色搭配往往比较“俗”。

  中国运动鞋需求总量增长的同时,方向也在发生变化,典型表现为“一鞋多用”到“一鞋专用”。人们以前买的跑步鞋,并不只有跑步时穿,而是覆盖了休闲、运动等多种场景。如今,消费者更加关注鞋子的专业性能。款式设计上,人们更加注重外观,相信“第一感觉”。

  国内品牌的运动鞋能否满足需求新变化?

  “从99%做到99.99%,高端品牌胜在细节。”安踏总裁郑捷说,国产运动鞋完成“从0到1”的突破后,想要“超车”,必须聚焦新消费,做好每个细节,带来不一般的体验。

  款式设计要“瞻前顾后”。所谓瞻前,就是要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在销量表现好的产品基础上加以改进。同时,研究国外品牌的“爆款”,找到别人款型样式的优势。所谓“顾后”,更多表现为创新。安踏有一批毕业于美术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的团队,他们结合最新流行趋势,拿出走在同行“前排”的创新产品。

  国产品牌的运动鞋,以前可能更多是“瞻前”,而现在“顾后”占比越来越大,逐渐接近行业发展的前沿。

  看得上更要穿得爽。消费者试穿国外品牌的运动鞋时常碰到类似困扰:明明尺码合适,为何前脚掌或足弓处觉得有些挤?原因在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脚型差异。

  鞋子前掌宽度、足弓高度等与脚的匹配性,决定了其舒适性。安踏创新研究中心总监王有承介绍,2010年,安踏开始搜集中国人的脚型库。目前,安踏已在全国各地搜集到4万多脚型。依托脚型库,安踏可以生产出更合中国人脚型的鞋子。

  脚型数据也为销售提供了参考。分析脚型数据发现,北方人前脚掌比南方人更宽。因此,北方地区可以增加宽松型鞋子的订货量,南方地区可以增加修长型鞋子的订货量。

  一双好跑鞋能否具备专业性能,鞋子的大底是关键。想要达到最优效果,研发人员不仅要对各种减震、缓冲材料的性能了如指掌,更要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实现对跑者最好的保护。国产品牌跑鞋大底的短板,也正在研发中逐渐补齐。

  品牌升级,文化无敌

  消费者心中的大牌,一定是引领行业发展、带来美好体验的品牌,要玩出文化、玩出个性甚至玩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疑问:国产运动鞋的品质可以比肩国外品牌,为什么价格只卖到别人的一半甚至更低?

  这就是品牌文化的差距。

  国外品牌到了国内市场,大多定位于高端市场。他们的目标人群购买力较高,对价格相对并不特别敏感,更多考虑品牌文化等因素。比如买一双篮球鞋,会关注是哪位球星在代言该产品。

  由于国内品牌起步晚,品牌文化和国外品牌有差距。一般把目标客户定位于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定价太高不利于销售。

  有机构预测,中国体育产业潜力巨大,未来10年将达到5万亿—7万亿元的规模。尤其是随着消费升级,中高端需求旺盛。国内企业将来有能力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吗?

  客观来看,行业和品牌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拿国内家电行业来说,十几年前国人大多选购国外品牌的家电。国内家电品牌从小家电、低价格起步,现在已有实力推出中高端家电产品。

  品牌升级可以“提速”。以跑鞋为例,技术和设计是品牌的基础,但不是全部。消费者心中的大牌,是引领行业发展、带来美好体验的品牌,要玩出文化、玩出个性甚至玩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陈盆滨,中国极限马拉松运动员,第一个登上美国《户外》杂志封面的中国人。2015年4月,陈盆滨开始“100天挑战100个马拉松”的征程。 2015年7月,陈盆滨到达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内第100个马拉松终点,完成这一壮举。一位跑步圈内的名人、一件跑步圈的盛事,是国内品牌“借势提升”的好机会。

  陈盆滨“100天挑战100个马拉松”起跑前,国内品牌在马拉松跑鞋领域是一片空白。当安踏找到陈盆滨,提出要为他设计马拉松跑鞋时,陈盆滨心里是打鼓的。

  然而,59人次参与的研发团队、84次材料验证测试、500多次的人体测试、数万轮的机器测试后,安踏拿出的“挑战100”跑步鞋,得到陈盆滨的认可:“这双跑鞋就是我朋友中的朋友。”这次牵手不仅让安踏有了一双“更有底气”的跑鞋,而且在跑圈内为安踏赢得关注。

  国内体育产业市场这么大,就像一口咽不下一碗饭一样,靠一个品牌来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也不现实。多几个差异化品牌,就像多几张嘴吃饭,吃得好也吃得快。

  品牌建设可以有一些“拿来主义”。国内运动品牌近几年纷纷加快收购国外高端品牌的步伐。不久前,安踏牵手日本知名功能运动服装品牌迪桑特(Descente),获得该品牌在中国的独家经营权。

  “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刚开始。”丁世忠说,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国内企业提升品牌最大的动力,坚守“做好每一双鞋、每一件衣服”的匠人精神,才能生产出更多过得硬的品牌产品,更好地满足品质化、个性化的消费新需求。

  (记者 王珂)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9日18版)

标签:人民日报|体育产业|安踏
稿源: 人民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