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城市调查:公共自行车,想说爱你不容易
图为永久公共自行车开卡业务申请表及张江公共自行车诚信卡。人民网 葛俊俊 摄
出台方案多市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上海:公共自行车租借租还与诚信挂钩
在上海市益江路盛夏路路口的浦东新区公共自行车办理网点,人民网记者观察到,一盏茶的功夫,陆续有三位市民办理了自行车诚信卡,即张江公共自行车诚信卡开卡业务申请。目前,张江诚信卡按积分制方式使用租借车运营模式,卡片初始积分为100分,单次借车时间1小时内归还可加积分1分,每天最多累加2分,每天借还车次数无限制租用。超时未归还则扣除诚信积分。
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停摆一年后重启拟建信用体系
湖北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可谓波折重重。早在2009年,该市就大规模启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成为我国首个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最高峰时,武汉公共自行车一度布点上千个,拥有自行车10万辆,综合排名世界第3。然而在武汉市累计投入3亿元人民币后,由于管理不善,公共自行车项目在运行四年后“停摆”。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车辆损坏过多,部分站点无车可租。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之后,武汉市政府决定参考“杭州模式”——杭州是国内首个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城市,其“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运作模式在各地公共自行车项目中是成功的典范,这种模式由政府投资,依托杭州公交集团公司,由该集团专门成立全资控股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杭州公共自行车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基于此,武汉市政府此次将公共自行车交给国企武汉市环投集团接手。
2015年4月21日,在“停摆”一年后,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终于重启,首批106个站点与市民见面。据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公司(以下简称环投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租车可使用微信扫码、实体卡、手机APP三种方式,极大方便了市民租还车。该负责人表示,武汉公共自行车重启后,目前已建设800多个站点,平均每天出借6万车次,累计已经出借1000万人次。
环投公司督察组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共自行车属于公益性项目,采用的是“无人值守+专人巡查+应急处置”的模式,从早6点到晚22点在站点间不间断巡逻,但由于人员有限等原因,无法保证监督到所有车辆。环投公司表示,将广泛发动市民参与监督:对举报、制止不文明行为的热心市民给予鼓励。同时,武汉市还拟建立公共自行车信用体系,将柔性的道德说教与刚性的规则规范相结合,舆论压力和行政处罚双管齐下,对不文明行为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情节严重的将报送有关执法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对于存在“长时间霸车不还”“其使用过程导致自行车、锁止器等设备破损但不予赔偿”等不文明行为的市民,将把其拉入系统黑名单,中止租车人使用租车卡或租用公共自行车的权利。
成都:暂停投放公共自行车 社区巴士一定程度上已实现全覆盖
而目前,成都则根据具体情况暂时停止投放公共自行车,将公共自行车作为社区巴士的补充,下一步将根据社区巴士运行效果再行研究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据悉,从2012年社区巴士正式运行,至今中心城区已开通社区巴士线路100条,日均载客量接近16万人次,基本实现有需求有条件开行的区域全覆盖。
多方呼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市民骑行要爱惜
北京市民汝女士向记者建议:“我觉得现在公共自行车很方便,如果能给他们加个车棚,多一些爱护就更好了。”
北京的梁先生表示,挡泥板破损、车圈及前叉变形故障最突出,“主要是市民在骑行过程中不爱惜,比如在有高度差的路沿儿横冲直撞。”梁先生说,为了使这些流动的损坏车辆及时得到维修,希望相关主管部门加强车辆巡检力度,在客流量较大的网点开展集中维保。“当然,关键还要市民提高文明素养。”梁先生说。
“我们提倡一辆公共自行车能够在一天内循环使用,公共自行车是公共资源,希望广大市民能做到常借勤还,使公共资源能够更好地运转起来,服务更多的市民。”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芜湖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共自行车分公司副总经理沈晓军则呼吁,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便后期自行车的更新补充。 (肖玲、鲍聪颖、杨志勇、陈立庚、葛俊俊、姚媛、王婕、汪瑞华、邹家骅、李章亮、时雨、慎志远、郭婷婷、童济舟、黄俏华、沈泉池、毛雷、王海云、王军、张龙、张鹏、高增硌、张莉萍、宽容、贾茹等参与采写)
- 厦门-海沧大桥下发现一女尸 具体情况有待调查2016/04/26
- 晋江公共自行车二期启动 每个站点将有免费WiFi2016/04/22
- 泉州410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初定 最快6月底可租2016/04/21
- 国家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大陆人口为13.7349亿人2016/04/2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