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铁路总公司:春运5000万人站着回家系误读

www.ijjnews.com   北京青年报  2016-01-25 11:41
  

  “今年春运至少有5000万人次购买了无座火车票。”昨天是春运首日,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营运部副主任黄欣做客中国之声《今天我值班》特别节目,回应了最近社会上关于春运的热点话题。

  针对360浏览器日前发布的5000万人次购买了无座火车票的消息,黄欣表示,此种推算有误,目前铁路仅售出无座车票639万张。

  网曝“5000万人购买无座车票”

  日前,360浏览器发布数据,2016年春节前在360浏览器上购票成功,站票率平均在13%-20%之间,较往年大幅下降,与当前高铁运输方式的普及,及互联网购票方式可以优先选座密切相关。据360浏览器测算,由于互联网购票用户可以选择“席座”,因此站票率会比实际上车情况低,加上春运期间的窗口购票及有用户直接上车后补票等情况,导致实际的铁路客运站票率可能会增高,即在上述数据基础上,再上浮20%-40%左右,个别热门车次和线路有可能更高。

  按照360浏览器测算,春运期间至少会有5000万人次买到无座票。具体到节前情况,春运前一周,火车的站票率上浮明显,高峰时近20%,可见每年春节前一周仍是回家最高峰,而除夕当天站票率明显下滑至10%左右,说明除夕当天车票需求量下降幅度较大。

  目前无座车票售出639万张

  针对5000万的站票,黄欣表示这个数字和实际发生的数据差距比较大。随着近年来铁路建设的加快,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扩充,春节站着回家的旅客在逐年下降,相对前几年来讲,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对于铁路来说,春运毕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特别是紧张线路的高峰时段,仍然难以完全满足旅客出行的需求。虽然铁路部门把全部的潜力都挖掘出来了,把全部的“家底”都用上了,人员也可以说是倾巢出动,但是高峰期的运力缺口仍然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更多旅客春节回家的迫切需要,我们在保证安全并征得旅客同意的前提下,适当发售了一些无座车票,也实在是迫不得已。”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售出的无座车票一共就639万张。为了让更多旅客回家,铁路部门无论是人力上、运力上、设备上的投入都是非常巨大的,铁路一线干部职工春节期间都在坚守岗位、加班加点、超常付出,非常辛苦,许多人过年不能回家。也希望得到广大旅客的理解、支持和鼓励。

  动车二等车厢无座票不超15张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铁路对列车的超员率一直有着严格的控制。目前,北京执行的规定是,高铁列车不允许超员;动车二等座车厢,每节无座票不能超过15张,一等座和商务座不允许出售无座票;对于普通列车,每节硬座车厢有座票和无座票加起来不应超过200张,软座和卧铺车厢都不出售无座票。

  相关新闻

  高铁不出售方便面“味道大影响乘车环境”

  高铁上不出售方便面,让一些旅客感到十分的不便。对于这一问题,黄欣解释,动车组的密封性特别强,而泡方便面味道很大,在动车组列车上,不利于车内的空气质量,影响大多数人的感受,所以铁路在列车上不出售方便面,这也是从侧面引导大家尽量不要在车上吃方便面,共同营造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

  火车上WIFI信号覆盖正在进行技术认证

  在飞驰的火车上何时才能享受到WIFI信号全覆盖呢?黄欣说关于火车上的手机信号和WIFI的问题,“现在通讯运营商也跟我们一道,在火车沿线及部分地区做信号加强的工作,列车上的WIFI也在进行技术方面的认证,但要考虑到与列车的信号控制系统互不干扰等问题。”

  火车票印广告“符合市场规律”

  日前,全国火车票票面广告招商全面启动,每年22亿张的广告量让火车票成为最大的广告投放地,媒体报道后,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些质疑声音。

  黄欣表示,利用机票、车票和门票等票证开设广告业务,是业内的通行做法,火车票既是乘车的凭证,也是传播的媒介,铁路企业在保证车票基本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面向市场适当开展一些广告业务,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自主经营行为,也是铁路企业加快走向市场的具体体现和尝试。

  (文/记者 王薇)

标签:春运|铁总
稿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