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安平金墩黄氏家庙:宗祠誉甲泉南 族人英才辈出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12-15 09:03
  

  “晋江宗祠·寻找乡愁”系列报道

  “三门并列”“出砖入石”,家庙的建筑风格,向人们昭示着历史辉煌和家族兴盛;

  “四世一品”“四代一品”,高挂的珍贵牌匾,向人们讲述着书香世家和名士英才。

  这就是晋江安海镇的安平金墩黄氏家庙。在近日举行的迁建落成庆典上,记者走进黄氏家庙,走近黄氏宗亲,矗立在同样的地点,穿越在不同的时光,感受黄氏家庙的历史变迁,追述黄氏名人的传奇故事。

  黄氏家庙:源深泽远誉甲泉南

  安平金墩黄氏家庙位于安海镇区南,居豪光山之正脉,俯瞰溪海之云滔。该祠是泉南著名的祠堂,相继入选《福建名祠》《海峡名祠》《侨乡名祠》《中国宗祠文化博览》。

  黄氏家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后多次扩建,至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黄汝良主持大规模扩展,占地近5亩,并建有闽南祠堂中少见的“接官亭”。崇祯皇帝钦赐的“源深泽远”匾高悬祠堂大厅上,誉甲泉南。

  安平黄氏家庙曾在清初迁界中被毁后又重建。此后宗祠代有修缮。1922年,黄年敬、黄德万、黄嘉万等先贤创办源深小学,祠堂部分用作教室。新中国成立后又作为安海中心小学教学场所,培育了无数学子。1966年,宗祠被全部拆毁,改为中心小学大操场。

  改革开放后,安平金墩海内外族亲缅怀祖德,深感重建宗祠之重要。1993年,由海内外族人同心协力,在奉旨崎原下金二房小宗原址重建了宗庙,仿原“逸炖堂”主体祠宇格式建筑而成,方位仍处在正脉之正范围。原宗祠由主体宗祠殿堂、世德里大门坊、黄汝良纪念楼、源深幼儿园、大石埕等五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

  祠宇经五级台阶而上,建筑为面阔三开间、二进、中天井屋宇。一对青石狮分立两边,前落大门左右置有石鼓。祠堂进门由大门和两阁门组成,实是三门并列。这些规制都是古代出过三品以上士大夫的宗祠方可享受的。前落门庭花心柱楹联“朱子过化之乡文章宜奕世,黄氏卜居此地科第可传家”。台基选用花岗岩巨石铺就,坚实稳固。精美的石雕、木雕钩联贴切,古色古香的大圆镂空床棂,金光闪闪的琉璃瓦,金碧辉煌的礼厅大堂富丽堂皇,蔚为壮观。墙体采用闽南“出砖入石”风格,喻示着家族兴盛、百子千孙。

  2011年,家庙因旧城改造而重建。同年10月,文物部门还组织对安平金墩黄氏原明清时期祠堂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历时一个月,出土辉绿岩古石狮一对、石鼓一对、石麒麟一件、石柱础、石板数十件。值得一提的是,同时出土的还有极其珍贵的宋代安平桥石栏杆一件,刊刻着“当镇旧市周圆舍叁佰贯文造此间愿延福寿”铭文,印证了古代安海的地名沿革和安平桥当年之造价,该物现藏于安海石井书院。

  现今的黄氏家庙是按照明代宗祠独特规制构筑,在建筑上非常讲究。珍藏的明诰赠中宪大夫广东肇庆知府墓道碑、石麒麟等古物,昭示着安平金墩黄氏卓尔不凡的辉煌历史。

  黄氏族人:

  安海望族英才辈出

  “一篇书目传千顷,十则家规韵五言”,八万藏书天下皆识黄虞稷。明末清初的黄虞稷可谓天下闻名,而他就是出自安平金墩黄氏一族。不仅如此,源于黄氏宗族的名人英才还有很多。

  走进黄氏家庙,大厅内牌匾引人注目,有为黄汝良所立的“尚书”“四世一品”,为黄元勋所立的“四代一品”,为黄哲真所立的“经文纬武”,为黄松禄所立的“德厚流光”等匾额。祠堂护厝楼还开辟“黄汝良纪念馆”“黄仰抗倭历史文化馆”。这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黄氏先贤爱国爱乡的浩然正气,以及黄氏宗族的人才辈出。

  安平金墩黄氏的发祥地古称“永安庄”,便是现今的安海镇南滨海金墩码头至白塔以东一带。安平金墩黄氏溯源派属莆阳岸公,郡望江夏,庙号金墩,居地前濒鸿海,傍临安平桥(五里桥),自古就是景色旖旎的佳处。安平金墩派始祖元隐士黄松,元末战乱避居泉州郡城熙春铺。黄松,字本茂,行千一,号天麒,为安平金墩黄氏始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黄松子黄良辅由泉州迁居安平永安庄,育有四子。长子元寿往云南,三子元修迁惠安,次子元裕和四子元嗣衍安平上金、下金两支系。安平金墩黄氏仰赖祖先圣德,经过历代族人的拼搏拓展,族落繁衍昌盛,基业稳固,成为安海望族。

  金墩黄氏敦仁尚德,英才辈出。据资料统计,在明清时期,有文武进士8名,文武举人43名,历代封赠大夫、将军者41人。其中杰出人物有:九世黄仰,抗倭义烈,赠州同治;十世黄汝良,清正廉明,官柱国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十一世黄元勋,官太子太保;又据《安海志》所载,安平金墩黄氏一门入“乡贤文苑”的有黄物备、黄庆贞、黄志龙等17人,隐逸笃行者有黄伯瑞、黄汝封等12人,孝友及其他名人有黄颖、黄维京等8人。其他如解元黄志清被尊为“金玉君子”;黄虞稷学富五车,纂修《大清一统志》,著有《干顷堂书目》,历有盛名。

  (记者_张志耐 秦越 文图)

  征集令

  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在海内外拥有众多乡亲,宗祠文化作为晋江特色文化资源,是晋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台港澳及海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晋江拥有上百个姓氏,称为“家庙”“祠堂”“小宗祠”的宗祠近500座,遍布各个乡村,宗祠文化对晋江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每座宗祠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及文化历史。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寻找乡愁的宗祠巡礼系列报道,展示晋江地域内有特色、有历史的宗祠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

  读者朋友,如果您所在地方的宗祠也有精彩的文化和历史故事,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2003110向我们爆料。

标签:宗祠|乡愁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