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檗谷黄氏祠堂 泉州南门外最大
在晋江,人们谈到祠堂常常说“塘东崎,檗谷大”,此乃对当地两座名祠的誉称,其中“檗谷大”即赞叹檗谷黄氏祠堂规模之大之雄伟。
檗谷黄氏祠堂位于晋江东石镇檗谷村,是福建名祠之一,始建于南宋淳熙癸卯年(公元1183年),故而沿袭了宋代建筑简洁的风格。祠堂占地4.8亩,实体宽21.1米,深44米,高13.74米,门口独有7个大埕,连接一起全长有221米,据称是泉州南门外最大的宗祠。
1 历代族裔数次修缮宋代宗祠保存完好
初见檗谷黄氏宗祠,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宽阔大气之感。宗祠以红黑两色为主,在大面积的红黑色块中点缀了星星点点的少数颜色。屋檐横梁石壁上几乎没有装饰,无花无草,清清朗朗,却不失大气。
黄氏宗祠屹立在檗谷村正中,坐北朝南,由多级大埕、门庭、天井、庑廊、祀厅大堂等组成,祠宇共有76支木柱,整座为抬梁式木构架。据说邻近的岑兜、埔头、龟湖、湖头、深埯等五村的祠堂都是面朝檗谷祠堂而建,故又名“五虎朝金狮”。
祠堂中门与两边门形成三门并,拱门庭上半拱镏金,朱联醒目,中门两边立有大石鼓,喻示家族史上朝官显赫。祠堂主体为二进中天井格式,宽广的天井及庄严肃穆的厅堂令人肃然起敬。祠堂门前有七级大埕名为“七星埕”,第二埕上建有号称“瑞屏”的砖砌照墙一堵;第四埕建有宋式拜亭一座,曰“接官亭”。
檗谷村老人会会长黄居城介绍,祠堂始建至今已有800多年,能够完好保存得益于历代族裔承先继后的数次修缮。民国六年(1917年),旅菲华侨黄秀烺就曾独资沿袭建筑旧体重修宗祠;上世纪60年代,旅菲华侨黄毓统倡议大修,也得到海外侨亲的大力支持;上世纪90年代,宗贤黄秀经又曾捐资重修祠堂、照墙。
2 厅堂上方42块大牌记述先人丰功伟绩
檗谷黄氏宗祠大厅是奉祀先祖的主要场所,厅堂上方悬挂着“父子进士”“宫保宰相”“提督学政”“翰林”“窦桂传芳”“文魁”等42块大牌,据称这些大牌均是檗谷黄氏历代职官所立,记述着檗谷黄氏祖先的丰功伟绩。
“据族谱记载,檗谷黄氏一世祖黄瑀曾为永春县令,后升为监察御史,其六子黄龙则官至龙溪县令,厅堂上其中一块‘父子进士’指的就是二人。”黄居城表示,据记载,黄瑀祖籍为福州长乐,后来与东石仁和里邱氏结婚生子,后人才在东石檗谷开枝散叶,并繁衍开来。
黄居城告诉记者,檗谷黄氏宗祠当时是由二世祖黄龙亲自选择地方兴建的。黄龙断言“此地属‘犀牛望月’,‘大祠堂加上七星埕,子孙科甲文章会出名’”。后来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檗谷村历代后裔达官贵人、书画家、艺匠层出不穷。
据介绍,檗谷黄氏祖先历代为官的有100多人,其中官位最高的为黄景昉,位至宰相。厅堂上写着“窦桂传芳”的大牌,就是状元及第门生刘子壮来等待黄师相时立的,上款写着:“太师相东崖典老夫子胞昆五人科甲名宦。”“窦桂传芳”说的是窦燕山教子有方,五子皆科甲名宦,而宰相黄景昉也是5个兄弟均为科甲名宦。
3 境外后裔近10万人宗祠串起海内外乡情
据檗谷全族族谱统计,清代檗谷黄氏移居台湾的族人有3000人左右,广泛分布于彰化、高雄、桃园、云林、台中、嘉义数十城镇,其中相对集中于台中彰化、鹿港一带。经过六七代人的繁衍,如今居住台湾的檗谷黄氏后裔已有数万人。
黄居城介绍,檗谷黄氏现有后裔近20万人,其中旅居海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就有近10万人,以台湾地区和菲律宾居多。此外,还有迁往广东、浙江及省内漳州、同安、南安等地的宗亲。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宗亲回乡寻根祭祖,檗谷黄氏宗祠也成为串联起海内外黄氏后裔,特别是两岸族人乡情的重要纽带。
今年3月,台湾基隆黄氏宗亲200多年来首次组团回乡寻根祭祖,拉近了两岸族人的血缘亲情;今年9月,台湾嘉义黄氏宗亲组团回乡祭祖,与家乡族人亲切座谈共话乡情。今年来,檗谷宗祠已相继迎来四团回乡祭祖的宗亲,累计接待台湾宗亲150人左右,檗谷黄氏后裔也多次前往台湾与海峡对岸的宗亲开展交流活动。
“宗祠代表着根脉所在,它的存在,便意味着所有檗谷黄氏后裔的‘根’在这里。”黄居城说,一座宗祠就是一个姓氏的体现,是当地氏族繁衍生息的见证,也是当地氏族人文历史的承载体。很多时候,宗祠是一个族群的寄托,它能凝聚各处族群的血脉亲缘。
征集令
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在海内外拥有众多乡亲,宗祠文化作为晋江特色文化资源,是晋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台港澳及海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晋江拥有上百个姓氏,称为“家庙”“祠堂”“小宗祠”的宗祠近500座,遍布各个乡村,宗祠文化对晋江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每座宗祠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及文化历史。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寻找乡愁的宗祠巡礼系列报道,展示晋江地域内有特色、有历史的宗祠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
读者朋友,如果您所在地方的宗祠也有精彩的文化和历史故事,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2003110向我们爆料。
(记者_赖自煌 王家煜 通讯员_黄永和 文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