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晋江宗祠·寻找乡愁”:陈埭丁氏宗祠 见证回汉民族融合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11-10 09:09
  

  宗祠,亦称家庙、祠堂,是族人祭祖之所在,也是族人重视“祖先”的象征。在泉州地区,各样的宗祠有千千万万,而坐落在陈埭镇岸兜村的丁氏宗祠显得尤为有特色,这座宗祠融合了伊斯兰宗教元素和闽南传统风格,承载了回族与汉族融合的历史和文化。

  据悉,丁氏宗祠是福建省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同时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2006年5月,丁氏宗祠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形建筑回汉文化要素相融

  丁氏宗祠的南北长49.24米,东西宽21.39米,占地面积1052平方米。宗祠内有多处阿拉伯文字及图案浮雕纹饰,体现回汉民族文化融合,花岗岩石墙裙、红砖墙、硬山顶式屋顶、屋脊弯翅呈燕尾形、穿斗式木结构无不体现闽南建筑特色。

  关于这座宗祠的建造,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有位名叫丁福保的人,他从小牧牛,天天抱小牛过江放牧,日久如故,随着小牛的逐渐长大,福保也练就了过人的臂力;某日,福保北上福州打擂台,但过招数回合难取胜,台下的妻子突然喊了一声“抱牛”,福保瞬间反应过来,于是奋力将对手抱起,然后抛下擂台,福保得胜后,便将擂台的杉木搬运回家,并和父辈建造了宗祠。

  在这座宗祠里边走边参观,可感觉出整座建筑别具特色,宗祠两侧的走廊相连接,围绕中堂,形成了一个“回”字形,有意思的是后厅东北削角砌筑,使“回”字“口”部更与汉字书法转角顿笔象形。

  当地老人介绍,这也是丁氏把强烈的民族意识融入宗祠建筑形式中的最好体现。

  神奇装饰“吉祥鸟”图腾

  在丁氏宗祠中厅前楣,可看到一些伊斯兰教元素的装饰和雕刻图案,这些装饰排列工整,中间装饰的是阿拉伯的形象组字画,雕刻精致;两旁连续图案为清真语言和中间的形象组字画,形状像一只鸟。

  88岁的丁桐志介绍,关于这个形似鸟的图案,其形似孔雀的头、凤的尾巴、鸽的身躯、鹰的爪牙,这些都是穆斯林内部的一种吉祥象征,因此称之为“吉祥鸟”。

  丁桐志说,他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吉祥鸟”的传说。据介绍,如今在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都有阿拉伯文组成“吉祥鸟”的组字画,悬挂或装饰于厅堂,其中有吉祥与安宁的寓意。

  据当地其他老人说,丁氏宗祠除了宗教和文化元素之外,也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旧址。祠堂的中堂有一副对联写着:“帝有恩言不愧聚书之裔”,因而人们将这个私塾命名为“聚书小学”,1983年“聚书小学”迁移新校舍。如今,在丁氏宗祠外,一所更大的“聚书小学”也已是多年来教书育人的地方。

  征集令

  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在海内外拥有众多乡亲,宗祠文化作为晋江特色文化资源,是晋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台港澳及海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晋江拥有上百个姓氏,称为“家庙”“祠堂”“小宗祠”的宗祠近500座,遍布各个乡村,宗祠文化对晋江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每座宗祠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及文化历史。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寻找乡愁的宗祠巡礼系列报道,展示晋江地域内有特色、有历史的宗祠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

  读者朋友,如果您所在地方的宗祠也有精彩的文化和历史故事,欢迎拨打新闻热线82003110向我们爆料。

  (记者_王诗伟 董严军 通讯员_高雅雅 文图)

标签:乡愁|宗祠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