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侨亲蔡金钟先生6日逝世
柴塔村村民:“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
晋江新闻网5月11日讯 昨日,晋江的天气好转了,太阳出来了,可晋江池店柴塔村却笼罩着一股阴云。爱国爱乡菲律宾侨亲蔡金钟先生6日于菲律宾逝世的消息传回了柴塔村,村民们表示:“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
1927年9月,蔡金钟先生出生于柴塔村。1934年,他随母亲离开祖国南渡菲律宾。1948年,蔡金钟和友人合作开设小皮包厂,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后又以其锐利的眼光,向进出口批发贸易、旅游业、酒店业、房地产业等多方发展。
在个人事业稍有成就之后,蔡金钟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推动菲律宾社会的民生发展。1966年,阔别家乡30多年的蔡金钟辗转澳门、拱北等地回到了家乡。
“当时他只有三十几岁,回到村里一看,村里人的出入要靠一座木桥,而且听说只要下雨,小河淹水,桥就会被冲走,村民就要重新修。他很难过,拿出了一万多元来修石桥,并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为‘慧昭桥’。当时一万多元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呀!”曾在菲律宾生活20多年、和蔡金钟先生颇有联系的苏太平先生说,现在这座桥依然在村口的小河上,可是金钟先生却离开了。
蔡金钟先生在世时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捐再多的钱,不如把海内外的农业科技知识带给农民,更有用,更长久。”上世纪70年代,金钟先生再次回到家乡,带给柴塔村村民的是龙眼树苗和他从台湾引进的花生、水稻等农作物优良品种。“当年周边的村民很羡慕我们柴塔的,大家都是靠种地瓜、花生为生,可是我们柴塔有龙眼,每年七八月份就有罐头厂到村里收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龙眼的价格又比较高,真的改善了柴塔村民的生活。”柴塔村老村长卢少林说。
老年人爱戴金钟先生,年轻人也一样爱戴他。“我是1973年出生的,我念书的时候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呢!可是我们念书都是不用钱的。”苏志强先生告诉记者,1982年,蔡金钟先生联合曾清泉、苏看治等乡贤创立了“柴塔村教育基金会”,“从这个基金会成立以来,我们村就没有一个小孩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不仅如此,苏志强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很喜欢到村里的图书馆看书,“那里的书全部都是金钟先生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收罗来的,包罗万象,我后来才知道柴塔村的图书馆是晋江最早的村级图书馆。”
此外,蔡金钟先生还联合几位乡贤重建了柴塔小学(现在的雁塔小学),并修通了一条通向泉州的长约两公里的柴塔村大道,还以母亲的名义,在村里修建了一座慧昭楼作为柴塔卫生院之用。
“在菲律宾的时候,他就非常照顾我们这些乡亲,有什么事情找他都会帮忙,就算是没事他也要组织个聚会,让大家交流一下。金钟先生为我们做的事情太多了,说不完呀!”说到此,苏太平先生顿了顿,“他是无病而终,走时很安详,按照菲律宾的说法,这是修了大德行的。”(记者_曾舟萍)
- “关注双胞胎先心病宝宝”小连江去世2015/05/10
- 不幸事接二连三 内坑后库的可怜母亲很无助2015/04/14
- “亚洲第一巨人”王峰军去世 比姚明高近30厘米2015/04/09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