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泉州动车票依旧难买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4-08-29 09:28
  

  实时查询

  相比福厦始发站泉州站票源仍较少

  泉州动车站购票难的情况真的得到较大缓解了吗?

  8月28日上午,记者通过铁路部门12306售票官网,随机对泉州、厦门、福州三个城市,往深圳、上海等方向的动车余票情况进行了查询。

  28日上午11时起,记者选取了9月16日当天预售有座余票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虽然个别趟次实现了票额共用,但是始发站比经停站余票多、泉州站无票可买的情况仍明显存在。

  其中,厦门始发往上海的动车,厦门站和泉州站有12个车次余票同步。到深圳的前5个车次(经停泉州站时间为8时55分至10时40分),泉州与福州预售一样,但是后面的10多个车次中,福州站D2307、D2309最多有500多张的二等座余票,泉州站则显示无票。

  厦门始发往武汉的动车,有3个车次经停泉州,其中D2232和D3278的余票厦门与泉州同步,D2232有80张二等座位票、D3278有30张一等座位票、463张二等座位票。D3274泉州站无票,但在厦门站,仍有一等座50张、二等座546张。

  28日下午1时20分,记者选取了9月16日厦门始发往重庆的预售有座的余票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厦门始发往重庆,泉州有29张二等座余票,厦门站显示有860张二等座余票。28日下午2时开始预售的厦门站始发途经泉州到北京的动车票共用,两站的余票一等座均为112张,二等座均为771张。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除了共用的趟次,其余不论是厦门或者福州始发的动车,在不同的时间点,往不同方向,始发站厦门、福州的余票,仍比泉州站多得多。

  市场需求

  泉州站日均发送量4年 由2000人飙升到2万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泉州常住人口达812万。2012年,泉州有外来务工人员300多万。在外经商的泉州人有数百万之巨。北上、南下的人流量巨大。比如,有30多万泉州人在深圳工作、经商。与深圳毗邻的香港,有泉州籍同胞70多万,日常往来、探亲、商务极为密切。此外,深圳、香港、澳门等地还是泉州人购物和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作为经济总量连续15年位居福建省第一的城市,泉州民营经济活跃,商务往来频繁。去年,泉州当选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后,四面八方的游客将泉州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推高泉州动车发送和接收的客流量。

  2010年4月,福厦动车泉州站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动车经停泉州站日均达147趟。短短4年间,泉州站日均发送旅客由早前每天2000多人,到目前高峰时达到2万人左右。经常搭乘动车的市民陈先生说,泉州站与其他经停站相比,客流量属于较大的,但始终一票难求,“这动车票是否真的按照客流量大小来分配?”

  票额窘况

  比例不足15%日均147趟仅21趟“票额共用”

  铁路部门解释,以往票额分配,主要根据各大车站客流量和实际上车人数的调查,对沿途各站票额进行适当分配,优先满足始发站,兼顾沿途经停站。一开始,始发站的票,经停站没办法共享;如果提前两天以上买票,也只能买到分配给泉州的票。但在动车发车的24小时内,始发站会再分配一部分票额到经停站。

  目前福建省内开行途经泉州站的始发直通动车组共有29趟,今年春运后,为满足往长三角、珠三角方向旅行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对其中的21趟,其中深圳方向4趟,沪宁杭北方向16趟,汉口方向1趟,实行票额共用,以及福州到厦门区间所有停靠站一体化售票,即从预售期第一天起,始发站与经停站共享票额,不再以“始发站优先、兼顾中间站”原则,自动预售系统在预售期第一天起,在不同时点预发同量票额,如果经停站预售发完,则从其他站点进行自动调配,在发车前的24小时集合各个站点余票,再次进行共用发售。

  事实上,这样的措施,并不足以改善泉州站一票难求的局面。以泉州以北城市往深圳方向的动车为例,日均15趟左右经停泉州,目前泉州动车站所属的南昌铁路局管内的有4趟,可以票额共用,即在福建省内的泉州、福州、厦门等所有站点,在预售期内实现共享,所有站点的余票都是同步、均等。但是剩余的11趟车次,有部分南昌铁路局管外的车次,其票额则由外局配额发售,无法在管内做到票额共用。

  据了解,目前日均停靠泉州的图定动车组列车已达147趟,实现票额共用的仅有21趟,这个比例不足15%。此前,漳州车务段表示,已经将这一情况进行核实并报告给上级,申请对泉州站的票额分配进行倾斜。但截至目前,泉州站的票额配比未得到明显增加。

标签:动车票|难买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邓驯邓驯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