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中国日报:“晋江模式”走向“产城一体”

www.ijjnews.com   中国日报  2014-08-28 16:44
  
在新型城镇化的新阶段,“晋江模式”走向了“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协调并进。
大埔村“发展才是硬道理”标语(胡美东 摄)
晋江市区(施清凉 摄)

  五店市(陈巧玲 摄)

  中国日报讯 1980年代,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在总结农村工业化的道路时,提出了“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相并列。作为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晋江市提出了“三为主”,以民营企业为主、以外资为主、以股份制经济为主。

  及至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主持工作时,特别强调县域发展的重要性。当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队总结晋江经验,提出了“六个坚持”,强调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始终坚持改革发展为主导,始终坚持以诚信为保障,始终坚持晋江文化的拼搏精神,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道路,始终坚持政企互动。

  “习总书记总结的这‘六个始终’可以视为晋江经验的精髓。新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要不断丰富其内涵。”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说,“新型城镇化是晋江经验的新动力、新内涵,它的经验最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新型城镇化的新阶段,“晋江模式”走向了“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协调并进。

  晋江以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内涵,促进人口聚集,带动城市繁荣。结合城市改造,推动126家优质企业退城入园,52家企业转型转产,229家低效污染企业淘汰出局,实现产业集约集聚、转型升级。政府出台了20多份鼓励扶持政策,近三年累计投入政策扶持资金19.75亿元支持企业创新转型,推动“晋江制造”向“晋江智造”转变。目前,全市拥有7个超百亿产业集群、43家上市企业、137枚“国字号”品牌、600家超亿元企业。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晋江结合推进省级服务业综改试点工作,着力布局和培育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教卫生、商贸流通、旅游休闲、娱乐健身、餐饮住宿、市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型业态,引领产业高端发展,提升城市能级。近年来,全市先后布局鞋业鞋材、食品、五金机电、建材家居等8大专业市场,引进传化、普洛斯、菜鸟公司等一批物流龙头;建成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纺织鞋服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培育了洪山文创园、三创园等3大文化创意园区”。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小额贷款、民间借贷公司等一大批金融机构入驻金融聚集区运作,金改先行区效应初步显现。2013年,晋江市完成三产增加值425.1亿元,增长11.8%,增幅首次超二产。

  “园区是城市的一部分,产业要融到城市当中。企业进园区、人进社区,实现产城融合。”晋江市市长刘文儒说。

  在产城融合方面,新拓休闲食品、机械装备、光电信息、时尚服饰、海洋生物等5个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同时严格按照城市新区标准,近年来投入50多亿元高标准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良性互动、转型升级,带动产城融合发展。

  正是这样的产城联动,带动了产业的提升、结构的优化、人才的聚集,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推动了总部回归、企业回迁、税源回流、人气回升。三年来共有232家企业总部、销售中心回归,回归税源20多亿元,形成了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新动力、新增长。

  陈荣法这样展望晋江的未来,“美丽的晋江,幸福的城市”,“宜业、宜居、宜商”。“生态好、百姓富,商务成本低,社会公平、公正,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我们将按照这样的目标推进。”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陈荣法如是说。

  (记者 胡美东 孙力 彭娟 见习记者 刘霄雨)

标签:新型城镇化|晋江模式|产城一体
稿源: 中国日报  编辑: 丁玥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