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防控新冠疫情 晋江在行动 >> 晋江在行动 >>正文

新晋江人同心战“疫”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2-05-26 09:53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新晋江人向“疫”而行,同心战“疫”,共护家园,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抗疫故事,为打赢疫情歼灭战积极贡献力量。

  为真实记录广大新晋江人在战“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和守望相助的战“疫”情怀,充分展现晋江这座爱心城市的温度,按照晋江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由晋江市政协牵头主办,晋江市委宣传部、晋江市总工会、晋江市工商联、晋江市慈善总会、晋江市民政局、晋江市人社局、晋江市商务局、晋江团市委、晋江市妇联及晋江各镇街协办,晋江市作家协会承办《抗疫征程中的新晋江人》专题报道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笔为锋、翰墨寄情,用心用情创作了一批新晋江人抗疫主题作品,用文艺致敬“最美逆行者”。自5月5日起,本报分四期进行刊发,现刊发第四期,以飨读者。

  以家人之名

  蔡培均 

  3月31日晚11时,大风突袭,晋江经济开发区的体育场核酸采集点横栏被吹倒一地,红色帐篷只剩光秃秃的搭盖。面对这一片狼藉,开发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四片区志愿者负责人刘清国果断向片区防控负责人报告,一方面着手启动备用采集点,召集人手收拾现场搬往新厂房布置。另一方面赶紧对接流程,发布通告把原定的凌晨采样推迟。就这样马不停蹄赶在凌晨4点前布置完成。来不及缓口气的刘清国套上“大白”站上核酸信息录入点位,又是一阵繁重而紧张的信息录入,直到中午2点多才把1.5万多人的核酸采集完。  

  像这样昼夜连轴转,在疫情时几乎是常态,而刘清国始终坚持在岗,冲锋一线,最早来最晚撤,直到场地消杀完才走。他经常说:“医生在前方做贡献,我们在家的后方更要做好防线。”来自永春的他把晋江当成后半生的依靠,是泉州工匠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2020年大年初二志愿支援柒牌爱心车间组建,从选址确定、改造车间、筹备物资等全程参与,保供救急。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负重前行。”在开发区一片区婴童园的抗疫战场,骄阳如火,吴主火、郑盛派戴着口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全副武装地忙碌着。“您好,请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提前打开预约码……”“您好,请保持一米线,把小孩口罩戴好……”疫情以来已经参加十几轮核酸采集服务,连续一个多月、每天连轴转十多个小时的他们喊哑了嗓子、熬红了眼睛,还是一站到底,不离不弃。其中来自江西的吴主火已经58岁了,2020年回家过年时还主动参加当地的抗疫工作。来自德化的郑盛派是名“80后”,来晋江快20年的他早已把晋江当成“自己的家”,在疫情还不明朗,各方消息满天飞时,他积极安抚员工情绪,协助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他说每次看着员工们核酸采集完笑着走出去,说“你们辛苦了”,是他一天最开心的事,仿佛疲惫不已的身躯又注入了新的力量。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使命担当。”来自三力总工车间的雷宏权说,疫情之下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应该尽己所能地出一份力。他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来自四川的他来晋江已经21年了,以积分优待在晋江买房安居,儿子在晋江高考顺利考上厦门高校,还娶了晋江媳妇,所以他经常笑着说“打工打着把自己卖给了晋江,也把儿子托付给了晋江”。对晋江充满感恩和感激的雷宏权第一时间参与抗疫工作。疫情期间,他从黑夜到白天,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坚持每天在现场清理消毒完后,回家进门前再次小心翼翼地进行换装、全身消毒……只因家里爱人重病5年多,身体抵抗力弱。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这一个被打乱的春天,无数的新晋江人和晋江人携手奔赴守护,他们就像一缕微光,汇成爱的星空,照亮了这座城市,疫情会结束,但爱和感恩不会止步。

  可爱的“楼长”

  陈金土

  2022年疫情期间的晋江陈埭江浦社区,叶伟国与广大社区志愿者一起,服务在疫情一线,在“网格化”的住宅楼栋里,全力担负起为6000多名业主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工作。

  当起“跑腿员”

  随着防控级别的升级,所在小区于3月19日被划为封控区。平时跑惯了的叶伟国,顿时失去了“自由”。叶伟国是一名楼长,身处封控状态,他迅速调整思路,转换角色,带头从最琐屑的事情做起。

  在小区门口设置出入检查点,是费力气的事,也容易“得罪人”,因非常时期的进出会卡得严,难免有人会因此“发泄”脾气;上门进行核酸采集、配送生活物资和卫生消杀,技术难度不大,但需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进行,一天下来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但这一切都没有难倒叶伟国。

  或许,做一件事不难,但长久地去做,并且要做好,就不是件容易之事了。面对860多名的住户人员,叶伟国当起了“跑腿员”,要落实政府的防控要求,又要准确无误地将各类物资分送到小区的每个角落,为大家提供“保姆式”的生活保障服务。一段时间下来,即使穿着防护服,许多居民都能认出这位可爱的楼长。在他的带动下,志愿队伍不断壮大,爱心人士汇聚一起,为疫情下的封控区迎来了一缕缕阳光。

  有意思的是,叶伟国将自己所学的医学医药知识运用到防控工作中,“因地制宜”地与住户们分享交流医学知识,“因势利导”地进行防控宣传,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收获良好效果,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拾金不昧的急救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伟国在疫情期间的出色表现,并非一时一刻的行动,而是来自于长期的积累。

  2009年,叶伟国从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毕业,在校期间就被《东南快报》评为“校园爱心大使”。毕业后,他来到厦门急救中心,担任急救员的工作。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塑料袋挂在急救车的左后视镜上,刚开始以为是同事忘了带回家的物品,接着发现是一笔巨款,他赶快通过法律手段,将巨款如数还给准备用来治病的失主。这样的善举得到了《厦门晚报》的报道。现在,作为丰泽万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叶伟国,依旧善行不断,这次的志愿服务只是其中的“片段”而已。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叶伟国年过而立,是南安市眉山乡人,他有着一长串的社会职务:漳州市南安商会第二届理事、南安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南安市眉山商会监事等,已牵头组织了五届“眉山乡篮球联赛”。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组织眉山乡植树活动,作为泉州若水志愿者服务团队主要成员,连续多年参加入贫困乡慰问送物资活动,新冠疫情期间组织公司员工给小学、村委会、医院免费赠送消毒物资。

  “被需值”的别样呈现

  林娜

  壬寅年疫情肆虐的春天,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严防死守、众志成城,与病毒赛跑,与疫情抗争,以行动践行“被需值”理念,递交出一份完美的人生答卷。

  他们是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中以新晋江人为主体的辅导员队伍。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坐落于晋江市博览大道西侧,这里花团锦簇、云蒸霞蔚,到处弥散着青春的勃勃生机。校园一隅,一方硕大的文化石上,镌刻着“被需值”三个红字。这就是学院原创的“被需值”教育理念主题园。“努力被需要,提升被需值”,他们这样倡导,也这样践行。

  这样一群学生最熟悉的人,他们24小时在校园里昼夜守护,精准信息摸排、核酸采样组织、心理问题疏导、生活难题解决,一趟趟校园四处的奔波,一通通嘘寒问暖的电话,一个个紧急响应的深夜……

  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官如香,自毕业后到晋江入职已10年,她在内心确认:这个洋溢着爱拼敢赢精神的城市,就是她的第二故乡。自泉州疫情暴发以来,她带领学院学工队伍45名辅导员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守护着4422名学生的平安,共同筑起了校园疫情防控的铁壁铜墙。

  “妈妈,你可以放一天假陪陪我吗?我想你了!”就是这样一句稚嫩而渴求的声音,这样一声爱的追问,精准地触碰了她内心柔软的部分。然而,官如香照样没有时间回复。就是这样坚强而柔软的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当夜深人静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宿舍时,她也会想念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人;但当想到学生需要她,学工队伍需要她,又瞬息充满能量。

  “被需值”教育理念指的是一个社会主体被另外一个社会主体所需要的价值,它已成为一个社会主体的价值尺度和标准。延展开来,当社会需要你担负责任、奉献力量的时候,这就要求你义无反顾地投入,无私无畏地担当。

  “抗疫需要我,啥也别说了。”3月20日晚,商学院党支部书记罗晶伟在工作群里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当即报名参加西园街道的第三批志愿者,驶援陈埭镇溪边村的抗疫工作。在近30℃的高温下,一身“大白”密不透风,再加上他600多度的近视,给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然而,每次听到服务对象发自内心的一声“谢谢”,他就感觉所有的付出值了。

  疫情期间,学院施行“不进不出”的封闭式管理,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刘炳南组建的志愿理发和康复理疗队伍,为师生解决了“头顶”大事。3月26日下午,刘炳南和他的团队开始为师生们理发,为抗疫一线的老师提供肩颈理疗。疫情期间,共服务了50多个教职员工,其中还有几个教职工的小朋友。

  “学生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要在。”建筑学院团总支书记黄宇翔说。疫情发生后,本该在家养伤的黄宇翔不顾远在湖南家人的反对,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全身心投入学校的防疫工作,完成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逆行”。由于人手紧缺,工作任务繁重,宿舍楼层较高,为节省送餐时间,黄宇翔还与学院教师发明了滑轮组装置。这一装置不仅提高了送餐效率,还体现了建筑学院的专业特色。

  我们是新晋江人!

  吴清华

  晋江是一座与外来人口渊源深厚的城市。作为福建省内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县级市,长久以来,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到此谋生。近年来,在疫情形势严峻时期,部分外地人员滞留在了晋江,预料之外的“生活停摆”让他们的生活多少有些不便,是等待还是与本地人一起携手“战疫”?晋江市保利来橡塑工贸有限公司EVA造粒厂的团队成员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发挥主人翁精神,我们是新晋江人!

  保利来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西滨镇,是一家专业的EVA造粒制造企业。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公司董事长蔡文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在疫情期间捐款12.5万元。此外,他们的团队里还涌现了一批积极参与抗疫工作的新晋江人,厂长刘耀、干劲十足的“00后”志愿者……良好的企业文化,造就优秀的企业。在领导层的带领下,保利来公司从个人到团队,抗疫决心被彻底点燃。

  本轮疫情暴发后,厂长刘耀第一时间安排2名员工作为志愿者协助核酸采样工作,为社区核酸检测点送去矿泉水、红牛、牛奶、泡面等物资。管控期间,他又代表公司,买了矿泉水、红牛、牛奶、泡面等物资慰问疫情防控卡点工作人员和海滨社区工作人员。

  早在2020年第一次新冠疫情暴发时,他就做过志愿者,今年,也是他做志愿者的第三个年头。有过电话接个不停,凌晨两点还要组织做核酸的经历;有过做志愿者时汗水浸湿全身、手指被汗水泡到发白、裤子上汗水变为白色晶体的经历……但刘耀表示,“我与晋江共成长共进退。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晋江也是我们的家。”1987年,刘耀出生于四川,这已是他来晋江的第12个年头。他回忆说,23岁毕业后,他带着梦想来到晋江,也希望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得知招募志愿者驰援陈埭镇时,保利来公司用10分钟快速集结5名员工作为志愿者奔赴陈埭镇西坂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感受到公司、相关驻村工作人员的关怀和温暖后,不少员工纷纷在群里发出“我想要报名当志愿者”的消息,短短几分钟便有10多人积极报名,最后明确为5人。经过培训后,大家便立即到岗,支撑起抗原检测协助、生活物资配送及出入口值守等重点环节的有效运转。

  “为了回馈志愿者们,在他们回来后,公司为他们举办了简单的迎接仪式,并在每人工资照发的基础上,给予每人一天500元的额外奖励。”刘耀说。4月2日至17日期间,志愿者们坚守在抗疫一线。在三班倒的志愿服务岗位上,有时,凌晨两点接到通知说支援的物资到了,他们便立刻起床搬货;有时虽上的是夜班,但午间看到需要帮忙时,他们也会牺牲休息时间主动出来工作……

  今年18岁的余金塘正是5人中的一员,他说,“4月2日晚,我坐在前往高风险地区的陈埭镇西坂村的车上,内心没有一点害怕,反而因为可以贡献一份力而感到很激动。直到4月18日,眼看着西坂村热闹起来,我们也得到了西坂村村民的赞扬和认可,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家齐心协力共筑防护堡垒,除了一线工作人员和基层的志愿者们,还有这些可敬可爱的新晋江人,他们主动跨前,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区、为群众无私奉献、担当有为。

  共同守护一座城

  周金水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晋江广济医院54岁的顾秀珍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前往一线参与核酸采样,持续奋战20多天,不曾缺席。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年纪那么大还要坚守岗位,冲锋在抗疫一线?顾秀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疫情面前,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没有区别,我时刻听从组织的号召!年龄不是问题,工作状态才见真章!

  顾秀珍也是这样实践的。自从安平社区被确定为封控区后,顾秀珍被抽调负责该社区第4和第5网格的核酸检测。在安平社区参与采样工作的医护人员中,顾秀珍年纪最大,但她却丝毫不输“后生家”。考虑到年龄问题,大家一开始打算少分配一些工作给她,可是她却固执地拒绝了,非得和大家一样,一视同仁。在她的身上,你看不出丝毫的倦怠与疲惫,更多的是冲劲与干劲,还不时地给年轻小伙加油鼓劲。

  凌晨4点多钟,天还没亮,顾秀珍就早早起床,提前做好核酸检测的相关准备工作,6点就开始入户采样。为了确保核酸采样工作的顺利,她不敢吃早饭,也不敢喝水,只有等到当天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才顾上喝几口水,吃点东西。几天下来,生物钟不自觉地被调整,形成了条件反射,只有在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身体一下子放松,饥渴才会随之袭来。

  “今天的工作顺利完成,勿念。”4月10日中午,完成入户核酸采样工作后,顾秀珍给远在澳大利亚的儿子发了一条微信。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后,为了打消亲人们的忧虑,顾秀珍在工作结束后,都会给他们发去微信,有时也会分享工作中群众的一些暖心举动。

  由于工作原因,顾秀珍一家4口人分别在4个不同的国家工作,被同事称为“联合国家庭”。自从投入抗疫工作后,顾秀珍的爱人和儿女便经常联系她,询问情况。顾秀珍说,她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是“老革命”了,面对复杂的疫情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与应对能力,要相信科学防控,要相信政府的有力领导,让他们放心,不要挂念。有了亲人们背后的强有力支持,顾秀珍工作的干劲更足了。

  连日的入户核酸采样气温都较高,防护服下的汗衫早已湿透一片,顾秀珍依然坚持一户一户敲开门,一个一个完成检测任务。群众见到她上门,纷纷搬出凳子或者拿来水。隔着面罩,沁人心扉的暖意扑面而来……

  近年来,顾秀珍多次参与一线的核酸采样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顾秀珍开动脑筋,积极探索,还自行研制采样工具袋。佩戴上工具袋的那一刻,顾秀珍笑了:工具袋虽然简陋,但却解放了双手,更加轻便了,检测流程也更加方便了。 

  顾秀珍来自辽宁省沈阳市,几个月前才到晋江广济医院工作。作为一名新晋江人,顾秀珍迫不及待地谈起深深吸引她的晋江印象:团结,谦恭,诚信,爱拼敢赢……说到参加核酸采样工作,顾秀珍动情地说,正是在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防控疫情中,大家的热情与齐心协力感染、带动了她。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中,在这样一种浓厚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我也是晋江的一分子,晋江有困难,我肯定也要出一份力。只要有需要,我随时准备上战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共同守护好这座城。”顾秀珍自豪地说。

  陈埭苏厝村“来客”

  柏水     

  九十九溪支流的河水,平静地流淌过晋江市陈埭镇苏厝村。几名妇女相隔站在没过半膝的水边,不紧不慢地搓洗着衣服。

  5月6日,晋江市紫帽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李莉丽,再次来到苏厝村。

  村民苏荣泰正在家门口忙碌着码齐鞋材用的塑料冲板,疫情之后,家里的小生意恢复了正常,这是令他们一家人最开心的事。

  苏荣泰的老婆张培心抱着一周多的小孙子,站在家门口看着老公忙上忙下。见到向自己慢步走来的李莉丽,张培心有点恍惚:“你是?”

  “我是小李啊,没有穿防护服认不出来啦?”李莉丽微笑道,“特别感谢你们在疫情期间的支持,每次过来送试剂和生活物资,你们都为我们准备了一瓶水。”

  张培心笑开了:“是小李啊,哎呀,哪里的话,疫情期间让你们辛苦了,我们配合居家是应该的,很感恩有你们!” 

  3月13日,泉州发生疫情后,晋江也出现了多例阳性患者,其中陈埭镇疫情防控形势尤其严峻。

  位于陈埭镇西南部的苏厝村,村域内交通道路四通八达——机场连接线、双龙路、和平路等市级主干道贯穿全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给苏厝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受周边疫情影响,苏厝村出现了一例阳性病例而被列入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4月2日下午5:30,紫帽镇召集第二批支援陈埭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李莉丽毫不犹豫报了名。

  此次组织需要人员到抗疫一线支援,只给一个小时做准备。李莉丽将平时较少离开身边的6岁幼子交给老公照顾,快速地收拾好行李。临走前,她亲吻幼子的额头,安慰孩子道:“宝宝乖!妈妈去打怪兽了,等妈妈回家,永远爱你!”

  到达苏厝村后,李莉丽和来自紫帽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陈珊珊组成了搭档,主动投入繁重的抗疫工作中。本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她和搭档一起,每走访一户人家,就加一户人家的微信,最后组建了一个群,方便疫情期间的通知和交流。

  “大家好,我来给你们发试剂了,做完记得拍照发咱们的小群里。”自此,李莉丽清脆的呼喊声也成为村民每日的准点“闹钟”。

  她跑遍网格的每一栋楼房,踏遍每一阶楼梯,敲响每一户家门。白天和黑夜,仿佛失去了分界。凌晨零点卡口的执勤、凌晨5点半的核酸检测,下午各种物资的配送配发,晚上6点半前要统计每一位居民的核酸自测结果及物资发放数量。面对困难群众无菜下锅、需要购药、无口罩出门等问题,李莉丽和搭档都想办法为他们一一解决。

  李莉丽等抗疫人员的付出,群众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有的村民备着一瓶矿泉水就是等待着她们的到来,有的担心她们走夜路特地护送她们到有灯光的大路口……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与付出,苏厝村的抗疫工作取得了成效,一个多月未再出现新增病例,迎来了解封。

  在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晋江人,李莉丽始终牢记组织的嘱托、不负人民的信赖,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护在身后,用汗水和坚忍克服一切困难,书写一名共产党员的“硬核”担当!

  同心战“疫”,为爱逆行

  柯娟娟

  23年前,17岁的他,从安徽初来晋江,是工厂的小职员;23年后,不惑之年的他,成了全国辣椒十佳带头人、晋江闽皖辣椒种植合作联社理事长。

  他就是中共预备党员、新晋江人芮超玉。今年春天,新冠疫情突然席卷泉州,给全市带来了极其严峻的考验,晋江也打响了这场惊心动魄却没有硝烟的艰苦“战疫”。

  3月20日开始,晋江各村镇陆续按下暂停键,多家企业停工停产,全市防疫物资紧缺,形势复杂紧张。

  正值春耕农忙的时节,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深知群众有“菜篮子”供应难题的芮超玉,毫不犹豫舍弃个人利益,主动请战投身一线,并带动老乡们一起参与其中。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芮超玉这位“农业种植大户”整整一个月“舍小家,为大家”的“逆行”之路,就此铺开……

  他先是第一时间里,向所在的内坑镇政府、4个防控卡点,以及多个村委会,送上8000斤慰问蔬菜和价值超5万元的生活物资。紧接着,他继续组织一批批员工和老乡,配合市政府的统一调度,把隔离点的物资进行集中搬运,并多次向疫情封控区捐赠蔬菜,累计达几十万斤。

  不仅如此,芮超玉心系广大菜农的切身利益,积极为他们奔走,解决滞销蔬菜500余吨。整个疫情期间,不论是连夜将物资运送至前方,还是加班加点地在后方做供应储备,都能看到芮超玉带领员工忙碌的身影。

  芮超玉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冲锋在一线,并影响身边的人用实际行动汇聚爱的暖流,彰显了勇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更凸显了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有人曾这样评价芮超玉:“你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但每一次当地有需要,你都毫无保留地挺身而出,与豪爽侠气的本地人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芮超玉笃定地回应道:“我17岁就来到了这里,虽然是异乡人,但晋江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是它给了我人生逆袭的机会,我早已视晋江为家。”

  在芮超玉的眼里,晋江就是块宝地。是晋江的包容和利好导向,让他在创业过程中,顺利地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是晋江本地人的热情助力,农业农村局的绿色通道支持,让他从单打独斗的散户,成功实现了资源整合,走上品牌化经营道路。

  在后疫情时代,良性的土地和金融政策不仅缓解了芮超玉农业公司的资金压力,更是在复工复产后,使“闽皖青椒”的销售渠道得到拓展。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芮超玉的员工和老乡们总能自发地响应政府号召,拧成一股绳,不论是在疫情防控,还是其他社会公益活动中,都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标签:战疫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