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蔡书剑:醉心谱牒文化研究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2-05-18 09:27
  

  初夏,一场细雨过后,晋江市东石镇镇区的十郎纪念楼前,花木郁郁苍苍,玉兰花瓣被雨打落散了一地。蔡书剑匆匆走过,无心欣赏。他急着上楼,去看族谱的修缮情况。

  蔡书剑今年59岁,与民俗文化、谱牒文化打交道却已有40多年。自18岁接触谱牒文化以后,他40年如一日醉心其中,将业余时间都倾注当中,历年来,出版了谱牒文化相关的书籍,又有多篇地方志、谱牒论文发表于史志、谱牒杂志。如今,他正忙于《东石玉井房蔡氏族谱》的校正工作。

  收藏书契见证两岸贸易发展

  蔡书剑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东石人。1981年,在家人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谱牒文化。“当时家中长辈在修族谱,耳濡目染之下,也对族谱的内容产生了兴趣。”自此,蔡书剑打开了一扇门,他不仅从中了解了家族的历史,也了解了谱牒文化对于亲缘关系的重要性,“谱牒作为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是凝聚着先祖文明的精神纽带,展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根。”后来,蔡书剑加入晋江市谱牒民俗学会,参与谱牒文化研究。

  蔡书剑家族的七世祖蔡文由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前往台湾,后率5位兄弟联手经营,居住于嘉义县布袋栈寮东安村,于嘉庆年间创办“源利”商号,拥有99艘对台贸易的大帆船,创办有典当、药材、布厂、盐埕等,富甲一方。其家人往返台湾东石,留下了大量对台贸易的实物资料。

  因为自小接触谱牒文化,蔡书剑对于家族历史和地方历史都比较上心。他收藏保存了其家族先辈对台贸易的大量实物资料,相关书契跨度近200年,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对台贸易有着极大的意义。

  2010年,《晋江文化丛书(第5辑)》(套装共6册)出版,其中的《东石源利族人徙台货殖书契》一书就是由蔡书剑与蔡长安合著完成的。在这一册中,引录东石源利族人在台湾开发时的相关书信、契约、字据,概以尊重历史原貌为准则,皆以原样抄录。书里收录的书信、契约、字据、印章,全部都是蔡书剑提供的。

  “2008年开始着手编著这本书,为了将这横跨百年的书契做较有条理的整理,我们特别将这些书契做了分类,将往来两岸的书信(其中包括贸易书信)称为‘信’;将购置房地产、厂肆、份的凭据称为‘字’;将结账、互借钱银凭据称为‘单’;将对鱼媪、商号、厂肆管理相关契据称为‘契约’等。”蔡书剑说,为了尊重历史,该书还原抄录了100多份书契、几十方印章。

  醉心地方民俗文化及谱牒文化

  蔡书剑醉心于民俗文化及谱牒文化,哪怕家中生意繁忙,他也总是抽时间去查证和研究。这些年来,他不仅担任晋江市地方志学会理事、连任数届晋江市谱牒民俗学会副会长,参与各种谱牒文化研究、交流,还与蔡长质等人发起创办了《仁和里》地方文化刊物。至今,《仁和里》已经出到第12期,里面主要刊登关于东石地方文化民俗等相关文章。

  如今,蔡书剑正参与其家族《东石玉井房蔡氏族谱》的修缮工作。从东石玉井蔡氏肇基始祖蔡十郎开始,东石玉井房蔡氏传衍至今六百余年。2019年,《东石玉井房蔡氏族谱》准备重修。这对于一个繁衍了数万人、人员遍布东南亚的家族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情。2019年的端午节当天,《东石玉井房蔡氏族谱》进行了隆重的启笔仪式,蔡书剑负责部分材料的收集、核对。

  在蔡书剑看来,修缮族谱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事情,但是现在很多地方修谱越来越简化,只记录了各代各房各户的名字及生卒时间,没有人物的基本简介,成了单纯的“生死簿”,想要从中获得更多信息比较难。“我曾经在内坑一个村的族谱里,看到里面记载了某某将榨甘蔗的工具引进村里,带动了村里制糖业的发展;也曾经看过东石一个村的族谱里记载着其先祖最先种蚝的事情。这些不仅是个人的历史,也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因此,当《东石玉井房蔡氏族谱》准备重修时,他就开始走访老人,记录老人的口述,收集查证各种信息,然后和修谱的主笔蔡耀曾一起探讨。

  为了方便研究与工作,蔡书剑在家中一楼和三楼都设置了书房。“经常有爱好地方民俗文化的朋友来访,为了不打扰家人,我就在一楼又设了一处书房,在楼下泡茶话仙,不管畅谈到多晚都不怕打扰到家人。”如今,没有朋友来访的时候,蔡书剑一有空就坐在一楼书房角落的书桌前进行紧张的校对、核查工作,他手中的《东石玉井房蔡氏族谱》初稿中,每一页都有他用红笔标注的内容。“《东石玉井房蔡氏族谱》计划将于今年的10月份圆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记者 黄海莲、吴清华 通讯员 洪尚妙、陈华南 采写)

标签:晚晴人物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谢飞明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