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池店这位“90后”女孩不简单 复刻“凤池糖”唤醒乡村振兴原力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1-11-30 15:46
  

  近日,一则好消息让晋江市池店镇的居民们开心不已——在第三届泉州市文化创意产品展暨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中,李五凤池糖正式入驻“央视网选”电商平台。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李五凤池糖”,因明代慈善家李五是池店凤池人,糖的产地在凤池而得名。这款糖不仅是李五发家致富的拳头产品,而且是明代闽南的“中国驰名商标”。

  如今,“凤池糖”得以“重生”,不得不提一名“90后”女生魏煒。

  被李五精神滋养的孩子 盼唤醒乡村振兴的原力

  魏煒是“90后”,大学念的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现为旅游管理硕士,长期从事美丽乡村建设申报、特色小镇赛事活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乡村产业振兴及业态规划、4A景区提升和运营工作,活跃于文旅相关的休闲旅游开发与投资领域。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池店人,特别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助力乡村振兴。”魏煒说,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这几年,她对池店村的现状、资源分布、核心文化、资产闲置、乡村青年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了解。

  最后,魏煒把着眼点落在了李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从小到大,我念书的学校是李五后人捐建的,村里的慈善组织是李五后人捐款而自发形成的,可以说,李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对池店村的滋养已深深融入大家的血脉。其文化渊源是宗族子孙家风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海内外李氏子孙的情感寄托和团结力量所在。”魏煒认为,重燃李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是唤醒乡村振兴的原力,可以在小局域内快速恢复文化拥护、赢得文化认可,并逐渐对外释放出国际化的“海丝精神”和“公益慈善”特性。

  复刻“凤池糖” 打造文旅品牌

  认定李五非遗核心文化后,如何打造凤池文旅品牌,成为魏煒努力寻找的方向。

  在反复思量后,魏煒将目光锁定在“凤池糖”上。“我们都知道李五的‘仁善’文化好,我们想要宣传,想要推广,需要有载体和媒介。”她说,李五的故事很多,与李五相关的文化遗址也很多,但在深入比较后,在明代就已名扬海内外的“凤池糖”是个最好的载体。

  选定了“凤池糖”,如何使“凤池糖”“重生”,则是一件让魏煒颇为头疼的事情。

  池店村人口密度大,以中小型轻工实业为主,村里不仅没有制糖业,更别说甘蔗种植了,可以说“糖文化”在池店已断代许久。魏煒翻了很多记载,跑了洛江、南安、内坑等如今还有较为传统制糖技艺的地方,和制糖老师傅反复探讨研究,终于在2020年“复刻”出了接近古代的“闽派蔗糖”产品。

  在好朋友的帮助下,魏煒为产品制作了两款包装,一款橙红色打底以海丝洛阳桥为主题,一款红色打底以李五木虎故事为主题,并将产品取名“凤池·糖村”。

  文化业态+文化动线 让老村焕发活力

  “‘凤池糖’所用的甘蔗是不是种在池店村?”今年,有不少客户或朋友这样问魏煒。于是,魏煒找朋友在池店村借了一块一亩多的田地,并与国家甘蔗技术中心联系,找来了最好的糖蔗品种进行种植。

  “我决定种植一片甘蔗田,既可以让好奇的朋友来体验制糖的辛劳和乐趣,还可供小朋友研学、体验。大家通过对糖的了解,就能进一步了解李五文化,了解我们闽南的仁善文化。”魏煒说,待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围绕李五文化开发相关产品,如生产康养红糖、茶礼蜜饯、甘蔗酒、红糖面膜等快消品,甚至开发研学教育产品和外延的附属品。“以‘糖’为中心的文化业态和文化动线相结合的模式,吸引更多人走进老村、了解老村,这也将激起村民的乡创热情,让老村焕发活力。”

  “做产品并不是我的强项,但为什么我全心全意来做这项工作,甚至连这这几年的收入也都赔了进来。”魏煒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抛砖引玉,倡导更多人“回流”家乡,一起从事乡创事业。

  记者 曾舟萍 陈巧玲

标签:池店镇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