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报告解读之“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推进高级化现代化
市委报告指出,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紧抓实体不放松,坚持依靠创新强实体、围绕产业造生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加速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报告摘要
把牢产业结构优化主方向。立足“4341”现代产业格局,把科技赋能、数字变革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主攻方向,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个占比;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围绕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全力做优存量、做精增量,为产业提级拓展空间支撑。
解读
把牢结构优化方向 做强企业发展矩阵
立足晋江当前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市委报告指出,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化转型。围绕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聚焦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应用场景,持续推进全链条全流程升级。
为此,晋江将探索实施“链长制”,“揭榜挂帅”攻坚产业链断点堵点环节,全力打造3000亿级鞋服产业,1000亿级纺织、建材、食品产业,全面筑牢传统优势产业根基。
“主要还是强化统筹集中力量推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统筹推进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培育引进一批高水平补链、强链、延链项目,提高在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把控力和竞争力。”晋江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产业链竞争,一方面要全,另一方面要强,有不可替代性,“产业链补强需要更加精细化,提升稳定性和竞争质量。”
不仅如此,在新兴产业领域,晋江将探索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六大“两新”基地载体依托,打造未来新增长极;同时,晋江计划推动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产业价值链“两端攀升”。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晋江将着重做强企业发展矩阵,厚植企业扎根土壤。
针对龙头企业,晋江要留根扩能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生态链中的核心,能够带动上下游发展,面对当前龙头企业自身发展和升级需要,通过鼓励其立足晋江进一步投资包括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等新型产业体系,有利于其持续扎根晋江,也有利于新型产业结构的形成。
此外,晋江还提出培基育苗成长型企业,鼓励成长型企业对标龙头开展“五个创新”,引导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小批量定制企业规范转型,常态化推进产能对接,布局一批中小企业微工业园区,打造一批OEM/ODM示范企业,逐步形成一批新头部企业。
拓宽发展新空间 加快绿色转型
随着产业企业的持续发展,当前晋江产业空间发展也已经迈入集约化阶段,需要进一步强化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围绕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全力做优存量、做精增量,为产业提级拓展空间支撑。
“应该说,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晋江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健全土地盘活机制、集约利用机制,破解土地资源要素瓶颈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提升工业园区能级成为首要动作,而作为产业企业集中高地,经济开发区能级的提升势在必行。
为此,晋江将突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主阵地、主引擎作用,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一区多园”运行机制,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数字化升级、专业化运营,推行亩均效益准入倒逼机制,加强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加快园区提容增效,积极争创国家级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快盘活闲置空间,晋江还深入实施“五年双万”计划,精细测算存量空间效益,健全土地利用考核评价和监管机制,腾挪清退落后产能,下决心整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多措并举推进老旧工业园区连片改造提升,建设一批新型产业社区、“专精特新”产业园。
“一方面是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另一方面是提升新增供地集约利用水平,通过建立‘亩产效益’为导向的机制,考核土地出效益,从而让有限的土地资源流转到优质的产业企业、项目、人才等优质资源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晋江还将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引导企业用好碳排放交易市场,推动高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 柯国笠)
- 市委报告解读之“着力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向县域治理现代化阔步迈进2021/07/30
- 市委报告解读之“着力优化民生福祉”:办好民生实事 让百姓幸福看得见2021/07/30
- 主播播报:从“爱拼”到“智拼”2021/07/30
- 中共晋江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主席团第二、三、四次会议2021/07/3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