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安踏联手清华 力争5年实现“豹变”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1-06-22 18:30
  

  21日,安踏集团与清华大学在北京正式对外宣布,双方联合创立的“清华大学-安踏集团运动时尚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将联动清华大学多院系跨学科资源,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行业创新平台,通过前瞻性运动科技研发与创新成果市场转化的深度融合,力争未来5年,在材料、设计、人才、行业研究等四个方面实现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突破,助力中国运动品牌以创新驱动增长,参与世界舞台的竞争。

  有业内专家指出,国产运动品牌在过去经历了粗放式发展,如今已经进入精耕细作期,创新变革特别是基础性创新和原创创新,将是包括安踏在内的中国品牌超越国际领先品牌站在最高点,真正成为世界品牌的唯一路径。

  强强联合夯实科技创新原生力

  据悉,安踏集团与清华大学此次的合作基于共同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是中国体育产业产学研联合攻关行业创新课题的一次有益探索。双方将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在艺术设计、材料科学、化学工程、运动医学及人体工程学等多个院系的优势资源,以及安踏在运动鞋服品牌、制造、渠道、供应链方面的经验与能力,共同推动新材料、新面料和新设计在运动装备领域的创新应用。

  双方将在四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双方将进行专注于专业运动科技材料的研发,研发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材料及面料科技;专注于全球设计资源的整合,通过开展全球创新设计大赛等手段,推动我国专业运动装备原创设计水平的提升;专注于为行业的专业研发及设计人才提供培训与发展平台;专注于为行业发展提供前沿及趋势性研究。

  “安踏和清华大学通过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体育产业构建国际品牌和全球影响力。”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联合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清华的设计与科创实力,为体育用品的创新设计研发提供一体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安踏集团副总裁李苏表示,在当下跨学科融合创新趋势下,携手清华多学科合作,也成为安踏布局未来、夯实科研土壤、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动作。

  事实上,早在此前,安踏就和北京体育大学、中山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众多高校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合作。

  不仅是安踏,国内品牌中,匹克牵手西安理工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李宁牵手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在纺织面料、鞋服材料等领域展开合作。

  不同于以往品牌关注面料等中后段创新,安踏此次牵手清华,不仅是两大领域绝对领先资源的对接,更从基础创新、跨学科创新等领域,率先开启行业原创性创新的新起点。

  “作为国内最优质的高校,清华大学集聚国内外优质人才,在艺术、科研等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表示,此次双方将共同推动新材料、新面料、创新设计等在体育用品领域的创新应用,用自主创新助力国货崛起。

  对安踏而言,此次携手清华大学的合作全面而深入,也率先在行业开启基础研究与原创设计领域的又一标志性里程碑。紧抓基础性材料、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基础性研究对原创设计、专业运动产品的决定性作用,发掘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是安踏自我变革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在全球的研发和设计能力,这是一个最真切的期待,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李玲表示。

  仍在追赶先行者的中国体育产业

  作为行业代表性专家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呈现的调研数据显示,当前在材质创新、设计赋能、结构创新、交叉学科等方面,国产品牌在多年的发展追赶后,总体仍然稍显落后。

  “清华与安踏成立联合创新中心,不仅要推进双方的具体项目落地合作,更要携手推动体育用品行业中国产运动品牌在科研创新、跨学科融合发展方面的进步。”赵超表示,当前,国内体育用品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新研发,特别是跨学科的创新,成为包括安踏在内的行业企业进一步发展,乃至超越国际领先品牌的重要路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表示,一直以来,国内院校,特别是美术院系对鞋服制造业的认知并不充分,“我们需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产业创新推动尽责任。”

  从历史发展的沿革来看,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仅过30余年。而且,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在早期都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粗放型发展。

  “快速发展期是在2014年、2015年以后,在此之前,很多中国品牌的创新是跟随性的。”赵超介绍。

  2005年,安踏运动研发科学实验室成立,成为国内行业首家获国家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该中心致力于运动产品核心科技的研发,开展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工程学等在运动产品上的应用研究。超过300位专家在此工作,硕士和博士学历占比接近90%。

  “安踏从2005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次为标志性节点,我们开始特别重视自主创新。”李玲在采访中表示,“应该说这个行业陆陆续续都发展了一些变化,有很多的中国品牌,如我们的友商李宁、匹克、特步等,近两年,其实在研发领域会投入很多的力量。”

  在多个品牌的集中催动下,近几年,安踏的“A-Flash⁃lite”、匹克的“态极”、361°的“Quickfoam”、中乔体育的巭科技等鞋底科技的大热,带动相关强势、高价值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喜爱。

  尽管如此,以上科技仍然集中在“超临界发泡”材料领域,未能突破阿迪达斯一直大热的“踩屎感”的“爆米花”大底,而背后,该材料又都指向著名的国外材料产商巴斯夫。

  “能像国际品牌一样不断推出行业首创的科技、技术、设计,是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乃至超越的重要标志。”一名球鞋爱好者、评测师在评测时这般说。

  龙头带动变革推动行业创新『豹变』

  没有品牌不懂创新带来的好处。

  在创新驱动下,安踏包括A-FLASH⁃LITE氢科技、C37科技、A-FLASH⁃FOAM、安踏冰肤科技、炽热科技等搭载安踏重要科技的鞋服产品,总体售卖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双(件),给安踏带来超过130亿元销售额。

  公开数据显示,运动科学实验室已累计为安踏集团申请国家专利超1800项,科技产品占比达80%以上。李苏表示,安踏是目前拥有专利最多的中国体育用品品牌,“我们为创造消费者价值而创新。”

  不仅是产品层面,在生产智造环节,车间生产智能化、制鞋设备自主创新、物流园一体化作业、工业互联网构建、大数据应用……安踏也在用科技创新实现全链条重塑。

  历年来,安踏集团每年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成本的5%以上,居行业领先水平。2019年,安踏集团的研发投入达7.89亿元,位列中国体育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首位。未来5年,安踏集团将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

  国产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也在利好品牌加大科研投入,利用创新带动新增长。

  赵超表示,国产体育用品行业进入了精耕细作期,历经行业调整后,国内品牌从2015年进入整合升级阶段,同时迎来全民体育消费时代。

  当前,在国货崛起的驱动下,叠加消费者消费力的进一步提升及运动需求的觉醒,体育用品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黄金赛道。

  “近两年,越来越多消费者懂得什么叫专业运动,运动用品消费趋势越来越细分、专业化,对专业运动的市场培养正迎来非常好的发展时机。”李玲分析,现在有很多人说体育用品行业是不是在潮流化,“其实在追求好看的同时,还要坚持对专业运动的坚守。”

  市场也在催生在运动产品方面的科技研发投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品牌还比较年轻。希望通过我们的参与,带动整个行业在运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更多,让国内消费者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懂得健康跟运动科技紧密相关。”李玲认为,“一定要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带动整个行业领先国际。”

  “希望在运动用品、运动科学领域,真正能够实现中国品牌的强大突破。”李玲坦言,“这是国内体育用品品牌过去多年的短板,也是我们未来的市场机会与挑战。”

  李苏则透露,安踏把科研创新放在全局高度、战略层面,提出创新愿景和战略。到2035年,安踏创新实力要达到全球行业领先水平,让科研创新成为安踏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要成为国际顶尖的品牌就一定要有比肩国际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不断投入科技创新与研发,形成集团全球资源的前瞻性研发、快速转化的实用型研发与整合社会学术资源的产学研合作三重研发模式是安踏未来走向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表示,“联合清华大学共同进行前瞻性研究,期待能够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对运动装备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突破,赋能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为行业的原创性、创新性提供动力,提升中国品牌的全球视野和行业格局,在体育用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上实现价值层级的跃升。”

  (记者 柯国笠)

标签:安踏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