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最高奖励100万元 福建出台若干措施支持首发经济

www.ijjnews.com   东南网  2025-04-05 09:20
  

福建举办福品首发活动。(资料图)

近日,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财政厅印发了《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支持打造国内外品牌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集聚高地和原创品牌孵化地。省商务厅将于近期下发申报通知,由各设区市商务部门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申报。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开设福建首店。福建首店是指在行业内具有较高代表性、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在福建省内开业的第一家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门店;或以上品牌现有门店通过创新业态、模式或场景升级开设的具有创造性改变、有别于传统门店的创新型门店。对符合条件的福建首店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资金奖励。

支持省内原创潮牌开设首店。省内原创潮牌是指品牌在福建省内创立、发展,总部设立在福建省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特色、达到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本土潮流品牌。支持省内原创潮牌新开设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直营门店,或对其在省内现有的直营门店通过创新业态、模式或场景升级开设具有创造性改变、有别于传统门店的创新型门店,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资金奖励。

支持品牌首发首秀活动。支持国内外品牌、原创品牌及商业运营商等有关单位在省内举办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首发、首秀活动,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不超过实际投入的5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奖励。

支持首展落地福建举办。对经商务部审批,冠名“世界”“全球”“亚洲”“中国”“国家”“全国”“中华”,且市场化举办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首届在我省落地举办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奖励。

支持打造“福品首发”平台。支持各地常态化开展福品首发首秀首展等活动,聚焦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产品、老字号、区域公共品牌、国货国潮等地方特色福品,打造福品消费场景。支持本省企业在省内外商圈、步行街等消费集聚区新开设或重装升级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福品展示中心,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奖励。

打造城市商业首发经济承接载体。鼓励各地聚焦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供应链提升等方面,积极推动商圈、步行街、大型商超、便民生活圈等开展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培育城市商业首发经济承接载体,打造一批特色零售业创新消费场景,推动零售业态高质量发展。

鼓励各地出台支持措施。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促进首发经济支持措施,加快引进城市首店、丰富品牌首店资源;对商业运营商积极引进落地品牌首店、运营成效较好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支持品牌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培育发展福品品牌首店,支持优质福品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哪些企业可以申报?

据介绍,福建首店申报主体应为福建省内登记注册的法人企业,拥有品牌经营权,门店要在2024年1月1日以来在省内首次开业(或升级重装开业)并持续合法经营满1年。省内原创潮牌申报主体应为省内原创潮牌的品牌企业,门店为品牌企业的直营门店且在2024年1月1日以来在省内首次开业(或升级重装开业)并持续合法经营满1年。

首发首秀活动申报主体应为活动举办单位(包括主办、承办单位),并经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企业或社会组织。申报的活动应为在政策有效期内举办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首发、首秀活动。首展申报主体应为展会举办单位(包括主办、承办单位),并经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企业或社会组织。

福品展示中心申报主体应为福建省内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且为申报的福品展示中心的经营主体;申报的福品展示中心应设置在省内外商圈、步行街、机场等消费集聚区,营业面积不少于300㎡,展销产品应为福建省属地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产品、老字号产品、国货国潮、外贸优品等地方特色福品,销售商品不少于500种,覆盖品牌不少于50家;应在2024年1月1日以来开业(或升级重装开业)并持续合法经营满1年。

标签:首发经济
稿源: 东南网  编辑: 王芳罗丽萍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