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晋江五小小记者欢乐研学 走进闽南文化“大观园”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1-06-02 18:47
  

  晋江新闻网6月2日讯  近日,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小记者走进位于龙湖的来旺良品堂闽南古早味传承基地参观研学。在这里,小记者们犹如走进闽南文化“大观园”,大家通过参观和体验等方式,尽情感受着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怎么样,你是不是也很好奇?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这段“文化旅行”一一向你们诉说。

  走进基地,迎面一堵“百喜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看到眼前墙上众多“喜”字的造型,有的像一个甜甜的微笑,有的像一个可爱的小宝宝,有的像亮闪闪的金元宝,形状丰富,有趣极了,小记者们忍不住惊叹:好气派呀!

  随后大家移步闽南书房。还没走进去,大家就闻到从里面弥漫出来的浓浓书香。整个书房非常安静,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你可以拿上一本喜爱的书,安安静静地坐在那看上半天。当眼睛累了的时候,一抬头你会发现,书房上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随风摆动,煞是好看。

  接下来是参观期待已久的“闽南家文化体验馆”,基地方还贴心地为大家安排了讲解老师。在这里,小记者们了解了闽南人常说的“人生五喜”。还与不少小记者在这里找到了祖辈们家里常见的老物件——奶奶家同款的“古早床”,小时候在爷爷家坐过的“竹圈筐”,浓浓的闽南风,十足的家的味道。

  参观古早味观光工厂时,每个同学都幸运地品尝到了刚做好的风吹饼。那香脆的面饼,可把大家的馋虫都给勾出来了。工作人员似乎也听到了大家的心声,一桌充满闽南特色的午餐早已为大家备好。

  当然,光是品尝还不算,小记者们还想弄明白这闽南古早味是怎么做成的。下午的体验环节,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学习起了润饼菜和手工面线的制作方法。

  润饼菜的制作相对简单,材料有麻粩、葱头糖和润饼皮。先把葱头糖拉长放在润饼皮约三分之一的位置,放下去后把麻粩的包装袋打开,把麻粩放在葱头糖上压得扁一点,再把旁边的角向里折后卷在一起。这样,一个润饼菜就做好了。一口下去,满嘴飘香……

  最后就是闽南人的最爱——面线了。别看面线普普通通,做起来可是需要十几道严格的工序呢。为此,基地还特别请出老板的母亲——手工面线第四代传承人施阿婆,现场教大家如何做面线。在阿婆手把手的教学下,不少小记者很快掌握了手工面线的最终方法。这面线不仅是闽南人的古早味,它还寄托着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它在我们心中却是一段甜甜的回忆,一次难忘的旅程。身为闽南人,我们真骄傲!

  小记者感言

  小郑老师带我们观看了风吹饼的制作过程,看得我们口水直流,如果能吃上一口多好啊!我们的小心愿仿佛被老师猜到了,老师给我们一人分了一片新鲜出炉的风吹饼,大家大快朵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陈心湲(四年8班)

  我做了好久,还是没办法做成面线,而阿婆手中的面团早已变成一条条细细的面线。我心想,真是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

  张涵(四年1班)

  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大家为了闽南文化的传承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要好好学习,把这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丁颖琪(四年7班)

  通过亲手参与体验润饼菜和面线的制作过程,我更加感受到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我们一定要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褪色淡去。

  刘宸骏(四年2班)

  虽然没有做好面线,但我亲身感受到做面线的辛劳,也从中体会到,要做好一件事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丁梓涵(四年3班)

  做面线可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一开始,我发现面团还是很粗糙,根本拉不动。试了好多次,慢慢才熟能生巧。虽然最后拉得不太长,但我依旧很开心。

  林裕杰(四年6班)

  指导记者_张之杰 指导老师_林惠玲

  小记者_吕彦泽 丁铭炀 胡雅滢 丁淯泷 文图

标签:小记者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