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优质资源 让群众“上好学”
昨日,全市教育大会召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记者了解到,我市教育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省对市教育督导评估全省第二,教育机会公平包容发展,教育改革先行先试,“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正朝着“上好学”的方向努力。接下来,我市将下大力气补齐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短板,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多渠道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中央、省里明确要求,到2020年,普惠性、公办性质幼儿园就读幼儿占比分别达到85%、50%,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51-55人的班级数控制在15%以内;公办高中90%以上实现省级达标,这些都是硬任务。
我市将多渠道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老城区要结合国有资产盘活、“三旧改造”等腾出办学空间,新城区要严格落实办学设施同步配套,在坚持普惠性、保基本的基础上,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渠道,积极引进国际学校、双语教学、民办学校,完善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满足多元化需求。
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好基础教育。未来我市在基础教育方面的谋篇布局,就是实施高质量发展工程。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建设坚持公益、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具有闽南特色的学前教育供给与服务新体系,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防止“小学化”倾向,以片区优质普惠发展支撑形成区域优质普惠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优质教育名校“一校多区”建设,推动优质校与薄弱校结成实质性的办学联盟,深化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等,进一步均衡城乡师资配置、鼓励名校长交流任职、统筹教科研力量指导帮扶,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加快建设高起点兼具科技、人文、社科、艺体等不同特色的普通高中。
稳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改革”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关键词。按照中央、省里统一部署,我市正在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包括完善小升初招生入学机制、深化中考中招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同时,稳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先在市属中小学校推行,鼓励有条件的县域同步开展试点,对学校和校长取消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聘任、职级管理、绩效奖励金、任职交流等制度,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
此外,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化聘任管理和职称制度改革,对不能胜任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逐步通过转岗、待岗培训、解聘等方式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为优秀编外合同教师创造入编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水平,学校所在地调整公务员工资待遇时,要相应调整教师工资待遇,绩效分配要更多向班主任、名优教师、特教教师等特殊岗位倾斜。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在生活补助、专业成长、评优评先等方面倾斜,让他们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
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正打破校园“边界”,深刻重塑教与学、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我市认真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一场“智慧教育”的变革正席卷而来。
据悉,我市近日已经启动建设智慧教育联盟校,通过这个平台,搭建专递课堂(边远地区、农村学校与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名师课堂、名校同步课堂等,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实现“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网络教学、教研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引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平台等手段,精准分析班级整体情况,学生个性化差异,量身定制学习清单,实现精准教学。普及智慧校园管理,创新智能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老师省心。
(记者 曾聪虹)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战略发展研讨会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召开2019/06/29
- 全面解决“有学上”“上好学”问题 厦门昨召开全市教育大会2019/06/20
- 泉州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2019/04/30
- 美国大学体育特长生招生陷贿赂丑闻 数十社会名流、体育教练等遭起诉2019/03/1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