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2019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昨日闭营 两岸青少年依依惜别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9-07-29 08:47
  

感受同根文化 从陌生到相知

  晋江新闻网7月29日讯 “我还会再回来的,因为这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地方。”昨日上午,2019年“寻根之旅”夏令营——台湾地区青少年福建省晋江营闭营仪式在晋江金井镇文头酒店举行,来自金门金城中学初三毕业生李沛珊动情地说。

  用共同的语言,唱着熟悉的歌曲,从陌生到相识,从羞涩到惜别……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时间,但来自金门的36名学生和金井毓英中学的18名学生同行、同吃、同玩,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7天的结伴交流,小伙伴们走了,却将友谊的种子留在晋江,共同架起了两岸青少年交流的“连心桥”。

  联谊沟通

  从陌生到相知

  “你好,我叫李沛珊。”“你好,我叫苏凤。”22日下午开营仪式上,在团队分组破冰拓展训练活动中,两岸的青少年们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相互了解。

  青少年的世界总是充满简单、纯真与快乐,只需几分钟的相互介绍,几个互动小游戏,他们就已经熟悉得仿佛是许久未见的好朋友。在当天的晚餐中,他们便相互夹菜、相谈甚欢,一起说说笑笑,举杯庆祝,热闹的画面充满了两岸隔不断的骨肉亲情。

  “以前也来过晋江,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跟着同学们过来。”李沛珊笑着说,和以往跟着父母来旅游不同,这一次,她跟着晋江的小伙伴住进了他们的家里,感受到了晋江的生活日常,感受到了晋江人的热情。“这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地方,虽然一开始大家都很陌生,但接触后却让人感觉是认识很久的好朋友,很亲切。”

  一物一景

  感受同根文化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泉州市侨联、晋江市侨联、金井镇人民政府承办。夏令营课程内容紧扣“汉语、文化、寻根”主题,以增进台湾地区青少年对国情的认知、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感情认同为主线,根据台湾地区青少年的特点,精心设计内容,将课堂教学、文化考察和参观访问三者有机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拓展训练,学习中国武术、剪纸、诗词、陶艺制作、古城定向、制作船模,参观开元寺、闽台缘博物馆、五店市、永春,以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陶艺、纸织画和制香等,让两岸青少年在一物一景中感受同根文化。

  出生在金门,但妈妈却是晋江金井人,今年14岁的傅臻慈每年的暑假都会跟着妈妈来到金井待上一段时间。“两岸一家亲,我觉得两岸的同学并没有什么差别,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傅臻慈笑着说,妈妈经常告诉她,晋江也有她的祖根,要说有什么不同,可能就是用手机打字的方式不同吧。

  金门金城中学带队老师杨弘安对于“寻根之旅”也感受颇深,他说,在这一周的时间里,除了感受到晋江发展迅速及各项基础建设的健全外,更难能可贵的是晋江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保留了城市中重要文化灵魂。在各大景点参观中,看到了不同年龄的学生练习着以流利的英文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了深厚的城市认同感,看见晋江为了2020年世中运做足了准备,充满了迎接世界的活力。

  “在这趟行程中,主办单位特别安排了与毓英中学学生的交流,看着两岸的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慢慢建立起情谊,并在城市的各个景点中留下共同的足迹与回忆,体验了晋江的日常,并从日常生活的点滴感受文化的浓缩,也凝聚了两岸学子之间的友谊。”杨弘安说,来了晋江之后才知道,晋江和金门早在宋朝就有紧密的联结,朱熹也曾为两地留下了海滨邹鲁的美名。如今,两岸同饮一江水,深深地期盼这趟的交流后,两岸的同学能珍惜所建立的情谊,在未来保持联系,进一步拉近彼此距离。

  闭营仪式上,金门金城中学同学们以一首优美的合唱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曾经陌生的两岸学子紧紧相拥。7天的夏令营活动,为两岸青少年搭起了一座连接海峡的无形桥梁,让年轻人的心彼此贴得更近,成为难舍难分的朋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播撒在年轻人心中的友谊种子必会开花结果,迎接海峡两岸更美好的明天。

  (记者_蔡培仁 文图)

标签:寻根之旅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