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东石塔头刘村有栋近百年潮汕古厝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9-06-19 10:06
  

“四点金”式建筑精美晋江罕见

  在晋江市东石镇塔头刘村,屹立着一栋近百年的灰白色淡雅古厝。古厝雕梁画栋、装饰瑰丽,和闽南传统红砖古厝相比,显得很是别致。这是前日记者走基层时,发现的独特一景。“这样的潮汕建筑,在晋江非常罕见。”查看过古厝情况的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感叹道。

  雕梁画栋

  古厝彰显精美

  这栋古厝位于塔头刘村滨海一带,坐东朝西,以前厅、天井、堂屋为中轴,左右各有房间,两侧各带一个护厝。其前厅两侧和护厝前后的房间压角形状如五行中的“金”字。堂屋屋脊两端线脚向外延,呈现的则是燕尾脊状,在潮汕建筑风格中融入了几分闽南味道。“纵观整栋房屋的构造,应该是潮汕民居中的‘四点金’式。”吴金鹏认为。

  据史料记载,潮汕建筑“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此特点在该栋古厝也十分突出。其正门上方贴有多幅精美壁画,两侧屋角以如意云纹和砖画点缀,甚是清雅瑰丽。走进屋内,前厅屋顶的横梁虽经岁月风霜洗礼而显色彩斑驳,但其雕梁画栋间的流光溢彩仍可见一斑。站在天井向上望,刻着菊花等式样的琉璃瓦当翠色欲滴。屋脊上,既有石榴、桃子、凤梨等水果,也有造型夸张的龙、凤、狮子等动物,还有各式鱼虫、花草浮雕。

  “这些都寓意着吉祥如意、长寿聚财。”吴金鹏分析说,石榴代表多子,桃子寓意长寿,凤梨闽南语发音为“旺来”,是聚财之意。而龙、凤、狮子在中华文化中都是瑞兽,之所以造型夸张,是为了展现其凶猛的特质,起到镇宅压胜、趋吉避凶的作用。

  天井四角的滴水兽也很有特色。“从小,长辈就教我们这是蟾蜍、青蛙、加力(鱼)、红花(鱼)。这四种动物的名称在闽南语里也是很押韵的。”今年84岁的房主后人刘声泉笑着说。

  其建筑的精巧之处,还不止这些。如门窗上方的蕉叶纹等装饰,屋脊下的“春、夏、秋、冬”四字隔窗,以及木作中的雕花等,处处彰显着美学价值和人文气息。

  历经百年

  见证时代变迁

  说起房屋的历史,刘声泉告诉记者,这是他祖父刘基尺在1920年建设的,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当时,刘基尺到潮州、汕头等地贩卖花生、糖果、酒醋等食品,见那一带建筑很有特色,就把那里的工人、材料都带了回来,建了这栋房屋。

  “那时候的货币是银元,我父亲非常节俭,省吃俭用才建起了这栋房子。房子建好后,很多人来看,在整个晋江都非常有名。”回忆儿时的场景,刘基尺女儿、今年94岁的刘好难掩激动。她想起了父亲穿着草鞋,背着银元走在经商路上的场景。那时候,走累了的父亲会躺在路旁的田里休息,路上怕漏财,还特地用香葱等菜叶遮盖背篓。

  刘好有个很珍视的信封,里面装着她的医保卡和一张在这栋古厝厅堂前拍的全家福。全家福已经泛白,照片里是刘基尺和他的儿孙们。照片的背景是八扇雕花描金的厅堂门,一派富贵祥和。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塔头刘村成为战备前线,村里住进了一个连的军人,古厝里住进了一个排的士兵。古厝前的广场成为士兵的操练场,古厝里的厅堂和走廊等处,则成为士兵们的休息处。刘声泉说,士兵住进家里后,他们一家人和士兵相处非常和睦。“我母亲常常熬汤给士兵们喝,给他们补衣服。部队做的馒头、饺子也经常拿给我们充饥,军民一家亲。”刘声泉的叔父刘志勇还参加了革命地下工作,是闽中游击队队员,后参与了漳厦战役和东山战役。

  “这栋古厝既体现了房主的家国情怀,也是晋江人勇于拼搏、开放包容的见证。”吴金鹏说,晋江人到外地经商有成后,都喜欢回乡建房,并把异地文化带回来,追求文化的差异性,如不少华侨回乡建设的番仔楼、洋楼等,这栋潮汕特色民居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记者了解到,塔头刘村是2019年晋江市乡村记忆乡村文化建设对象之一,该栋建筑正是塔头刘村该项目的建设点。下一步,东石镇将联合塔头刘村对该栋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并结合乡村记忆乡村文化进行陈列布展,一方面更好地保护该栋特色建筑,另一方面也让古厝焕发新生机。

  (记者_许春 秦越 文图)

标签:东石|塔头刘|潮汕古厝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