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王家七兄弟 醉心提线木偶戏
老大老二提线演唱 老四司鼓 老五敲锣 老六做木偶 老七缝服饰
兄弟在家门口就能搭起一台戏
传承百余年,一家人搭起一台戏。日前,晋江泉美提线木偶被列入晋江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第五代传承人的王家七兄弟,就分别掌握了演奏、演唱、提线表演、木偶制作、服饰缝制等技艺。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晋江东石金瓯村,探访这个木偶世家,揭秘他们与提线木偶的不解情缘。
一家人一台戏
技艺传承上百年
锣鼓响起,木偶登场,随着手指行云流水的操控,一个个提线木偶活灵活现,上演着《赵叨征番》的经典打斗片段。老四王镀担任司鼓,大哥、二哥边提线边演唱,老五负责敲锣,台前台后的各种木偶出自老六之手,木偶身上的服饰则是老七的作品。
据悉,在清朝嘉庆年间,七兄弟的高祖父王绍亮开始拜师学艺,以提线木偶演出为生,后传给儿子王济奔。王济奔苦心钻研提线木偶技艺,以擅长表演“双剑线”而名噪一时。
“‘双剑线’木偶演出,由于线多复杂,不仅对技艺要求高,也很耗费体力。听父亲说曾祖父王济奔后来在一次演出中吐血,倒在了舞台上。”王镀的二哥王祥说,曾祖父呕心沥血钻研木偶技艺的事迹对他们触动很大。
后来,提线木偶技艺从爷爷传给了父亲王世堆。“我父亲7岁就开始演出,不仅学会演奏、演唱、提线,还开始研究怎么做木偶,手抄了20多个剧本和曲谱,他是个特别爱学习和专研的人,还带了不少学生。”王镀说,再加上奶奶精湛的刺绣技艺,他们七兄弟都各自学到了精髓。
为生计而学的技艺
今年列为晋江市“非遗”
泉美提线木偶以第五代传承人为核心成员。说起学艺经过,王家兄弟异口同声地说,“主要是父亲严格。”
王镀主学打鼓,父亲就在鼓上画了一个小圈,让他用铁质的鼓槌对准一点苦练基本功,常常练到手臂都麻木还不敢停下,“为了加深功力,只要有时间我就加紧练习。”
“当时我们兄弟多,父亲担心我们的生计,让我们每个人都要学这门技艺。”老大和老二是双胞胎兄弟,从13岁开始正式学习。父亲教一句,两人跟着唱一句,分不清高低音、抓不准拍子的他们经常被父亲打。“我以为唱得大声就是高音,就扯开嗓子唱,结果父亲的竹板立马就拍了过来,后脑勺立即起一个大包。”王祥扭过脖子,摸着曾经挨板子的位置笑着说。
老七擅长服饰制作,其中刺绣是重点。在父亲指导下,老七拿着奶奶精美的绣品,认真钻研,也掌握了服饰制作的技艺精髓。
随着技艺成熟,兄弟几人跟着父亲在泉州地区频繁演出,还被邀请到厦门、漳州等地出演。“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木偶演出的收入已经不够支撑生活,但我们演出从未停止过。”老五说,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技艺,只要有人邀请,他们都会去演出。如今,演出不再是为了糊口谋生,而是刻在他们身上的家族印记。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技艺,金瓯村山前小学邀请等王家兄弟将提线木偶带进课堂,以校本课的形式在二年级3个班中授课。
“被列入非遗的保护名录,让我们对传承更有信心了。”王镀说,如今,他们的儿孙辈也传承了这项技艺,最小的第七代传承人年仅12岁。“未来,我们希望这项技艺能有更多的孩子来学习,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_许春 秦越 文图)
- “偶韵薪传”2019年布袋木偶戏展演节活动在晋江市戏剧中心永成阁小剧场举行2019/06/13
- 泉州提线木偶戏《闹元宵》亮相央视元宵戏曲晚会2019/02/20
- 我们的节日·元宵 安海布袋木偶戏热闹开演2019/02/19
- 晋江掌中木偶亮相2019年泰国“欢乐春节”2019/02/1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