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桥长此桥——“国保”单位安平桥的前世今生
从商贸之桥到友谊之桥
安平桥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古代,安平桥作为商贸之桥,对安海的经济、商旅运输、对外贸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安平桥是海内外安海人的乡愁寄托。每一位安海游子无论身处何地,记忆中永远有一座安平桥。
悠悠长桥,巍巍白塔。作为国保单位安平桥的重要附属建筑,白塔耸立在安平桥桥头。它是安海文明的象征,也是安海人的骄傲。它“帮助”安平桥连接着海内外安海人的乡愁记忆。
年龄不同,乡愁记忆也不同,正如海内外安海人对安平桥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安平桥周边也在悄然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围海造田,安海湾水域面积不断缩小,安平桥大部分已经不在水中。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安平桥与诸多附属建筑塔、亭、楼、台先后进行重修,并在石桥两侧清淤,引水恢复“水上桥”风貌。
2011年,安海镇政府结合安海海东鸿塔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加强安平桥综合整治和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安平桥文化的软实力。
2016年,福建省旅游局发布公告,同意批准“泉州安平桥(五里桥)”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成功晋升“4A”的安平桥景区一直在持续地提升、完善,成为安海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也逐渐成为海内外众多游客的观光之地。
未来,安平桥景区该如何提升?安平桥文化如何弘扬?
“安海要打造‘安平古镇,海丝名城’城镇品牌,成为高品质、国际化人文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是,要着力文化内涵提升,让安平桥景区真正实现从公园功能到景区功能的转变,完善各种旅游设施,招商引资实行现代业态管理,使之具备造血功能,除‘三大节庆’及常态化文化活动外,挖掘、开发安海特有的民俗体验旅游项目,通过差异化规划建设,增强旅游吸引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高俊仁说。
据安海文创协会执行会长林荣宗介绍,今年5月,泉州安平桥(五里桥)景区被授予“晋江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年8月,被授予“泉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林荣宗表示,安平桥景区力求通过研学实践,让学员们深入了解安海历史人文,领略安海“安平古镇,海丝名城”的独特魅力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做到游有所得,游有所获,延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实践求真知的优秀教育模式。
“接下来,安平桥景区还将持续丰富景区业态,提升文化内涵,主动承接各项研学实践课堂、拓展体验项目,坚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重要职责,深入挖掘安海历史人文,珍惜贯穿古今的历史长桥这一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广大青少年乃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构建一个宣传推介晋江、安海文化,加强交流合作、涵养文化素养的平台。”林荣宗说。
颜呈礼表示,可以借鉴厦门治理筼筜港经验,引海水进入安平桥景区。这样可以增加安海湾的纳潮量,利用潮汐冲刷,减少安海港的淤积;利用海水海洋生物自净能力改善景区水质及区域生态环境;创造适合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养殖牡蛎固基保护桥墩;让跨海石桥更加名副其实。
安海老文化站长颜昌瑞在参加安平桥景区宣传口号征集时,撰写了好几条口号参加活动,其中有一句“桥长天下无,风光我独有”获评委青睐。安平桥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希望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们常来游览、共同关爱这座历史之桥、文化之桥!
安海老前辈吴松茂家就住在安平桥畔,他对安平桥有着深厚的情感。“小时候,记忆中,水心亭港货船进进出出,码头工人忙碌装卸南北货物,三里街商铺林立,应有尽有,一片繁荣景象。南安踏桥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到三里街办货,到龙山寺行香。儿时夜晚在桥上卧听大海的涛声和遥望浩瀚的星空,深深感受她的神秘和包容。”吴松茂老人回忆道。
“安平桥横卧滔滔大海,见证劳动者的伟大智慧和力量。作为闽南交通要道,她促进商贸发达,经济繁荣,更造就足迹遍天下的安平商人。”吴松茂表示。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石狮市政协文史委委员黄汉瑜表示,希望安海启动古镇名人故居修缮保护,先规划一片保护区,可以从石狮巷开始,长春古厝—四房古厝(桂厝)—伍秉鉴(祠堂)—陈清机故居—林瑞岗林瑞佑故居,形成一条旅游线,引进鼓励民宿从业者来规划开发成旅店客房,打造成安海旅游的一张名片。
“目前,安平桥景区还有一些可以持续提升,如可将它周边的龙山寺、石井书院、三里街及名人古迹做一个资源整合,这样对晋江整体的文旅资源开发、安海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都是有推动作用的。”安平桥景区讲解员刘春霞建议。
安海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安海镇将多措并举继续提升安平桥景区,范围包括安平桥、白塔、三里街(中山南路段)和报恩寺等,增强民俗游览体验,如常态化开展“嗦啰嗹”、水上捉鸭表演等民俗活动,进一步充实内涵提升品位,塑造“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之桥、文化之桥、商贸之桥的形象符号。
2017年11月2日下午,国际中体联主席劳伦特·佩楚卡先生携手夫人克莱丽斯·斯坦因,莅临安海参观安平桥景区。在安平桥上,劳伦特看着如此雄伟壮观的长桥和夕阳美景,发出感慨:“这真是世界瑰宝啊!”劳伦特夫人则动情地说:“我会把这座桥装在心里带回去。”
如今的安平桥也已成为一座友谊之桥、合力之桥,成为安海沟通我国台湾、东南亚及世界的桥梁,它既是文化交流的圣地,也是海外华侨难以忘怀的乡愁所在。
本期策划:记者_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
本期执行:记者_张志耐 林伊婷 林雅芳 秦越 通讯员_吴志源 文图
- 外国人在晋江:“水上捉鸭”记2018/06/25
- 晋江市(安海)第七届两岸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举办2018/06/19
- 安海安平桥畔迎来一场“走心”的环保活动2018/06/11
- 企业家热心捐 百株碧桃落户安平桥景区2018/03/25
- 我省首届花灯艺术展在安平桥景区举行2018/03/0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