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7天 晋江一线名师送冲刺锦囊
晋江新闻网5月31日讯 一眨眼,距离2018年高考仅剩7天,考生、老师及家长都进入了一级备考状态。在临上“战场”的最后冲刺阶段,考生怎么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如何调节考前心理?作为“后勤部长”的考生家长,又该如何助孩子一臂之力……为此,本报特邀晋江一中高三年段长石陵华为考生们带来考前“干货”,帮助考生全力冲刺。
调整成高考模式
将知识内化成得分手段
“最后这一周的黄金冲刺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习、生活的节奏调整到高考模式。”在5月的最后两天,晋江一中高三考生迎来了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考试——校质检,学生们端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攻克每一道考题。教室后方一句句激奋人心的口号,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高考脚步的临近,以及考生们必胜的信心。
“这三年,大大小小的考试无数次,特别是进入高三年段,每一次考试,学生们都当作是在高考,认真地对待。考前的最后一次校质检,我们称之为‘信心考试’,一方面是想给考生树立信心,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适应高考模式。”石陵华告诉记者,整个高三年,学校都很注重调整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特别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完全是按照高考的模式进行。
在石陵华看来,进入最后一周的冲刺阶段,更多的是靠学生自我消化,整合知识点,将这几年的知识、能力内化成得分手段,并保持做题手感。为了让考生们能够更有效地复习,在进入二轮复习时,晋江一中高三年段老师就精心推出了六种训练,包括审题、解选择题、不同题型、克服非智力因素影响、解题规范化及针对某些知识点掌握欠熟练的集中训练。
“调整成高考模式也是有技巧的,不必刻意去改变生活习惯。”石段长举例说,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科目考试顺序安排复习时间,让自己的身心提前适应,进入状态。比如上午可以复习语文及文理综,下午大概3点20分的时候,可以锻炼英语听力,适应一下该科目考试时的状态。
回顾往年,总有些考生想要抓住这最后的冲刺时间,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开起了“夜车”,结果反而适得其反,白天的时候无精打采,恶性循环,学习效率低下又伤身体,得不偿失。对此,石陵华表示:“在这冲刺阶段,我们都会建议考生将晚上休息时间提前至11点前,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隔天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复习知识。”
“学习好、身体好、心态好,保证这‘三好’,高考就变得轻松多了。”石段长说,目前考生已进入纯自主复习阶段,老师们不会过多干涉学生复习计划,学生有疑问的话随时可以找老师解答。考生要充分利用最后这几天,很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然后以轻松的姿态迎接考试。
“远离”孩子的学习
对孩子的关心保持平常心
高考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是一场人生大考,而对于考生家长来说,同样是一场“硬仗”。所有家长都希望能够为孩子做一些事,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同时不会让孩子有压力。如何扮演好“后勤部长”便成了很多家长关注的焦点。
“我们能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希望,有些家长太过心急,一见面就问考几分,复习得怎么样了。这样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石陵华告诉记者,最近,晋江一中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模式,考生家长可以前来学校,为孩子送点吃的,或与孩子进行亲情对话,不聊高考的事,只分享一些生活趣事,放松一下考生的情绪。
针对有些家长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对于孩子的关心几乎都超越了平时,变得特别关心起来。在石陵华看来,这对孩子而言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这会让每天精神处于紧绷的考生们感觉有所负担。石陵华还提到,有些家长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总会把内心的焦虑和紧张表现在脸上,传染给了考生,从而也影响了考生的心理状态及情绪。这一点,家长需要多多注意。
此外,在石陵华看来,家长要当好“后勤部长”,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轻松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们要多一些笑容,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相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减压”,让考生以阳光的姿态去迎接高考。
“总之,家长不要过多去干涉孩子的学习计划,把孩子的学习的安排交给孩子自己和学校,对孩子的关心要保持‘平常心’,做一个对孩子有帮助的‘后勤部长’。”石陵华说道。
(记者_蔡红亮 董严军 文图)
- 从制度上保证公平!全国体育统一高考首次接受第三方评估2018/05/29
- 今年福建高考外语听力用光盘播放 播放室安装视频监控2018/05/29
- 首批00后就要高考了 1.5万名厦门考生中不少是2000年出生2018/05/29
- 《2018年晋江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出炉2018/05/2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