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向着网络强国新时代昂首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综述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7-11-28 10:46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题:向着网络强国新时代昂首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综述

  初冬时节,美丽水乡乌镇再次吸引世界目光。以“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这里开幕,向世界展现中国之变,让世人触摸未来之光。

  中国网信事业的脉搏,日益牵动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心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锐意创新、多措并举,开创了互联网发展、治理新局面,百姓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了更多获得感,网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加速挺进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的视频讲话,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互联网事业的高度关注与殷切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和互联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再到亲自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我国网信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主张:

  ——发展网信事业,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发展网信事业,网络安全是前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发展网信事业,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至关重要。“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

  ——发展网信事业,需加快提升网络强国“加速度”。“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下,各地各部门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出台一系列促进网信事业发展与繁荣的新政策、新举措、新实践,推动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加速挺进。

  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将我国网络安全各项工作带入法治化轨道;《“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出台,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印发,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净网”“剑网”“护苗”等系列治理行动,让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

  依法治理,依规治理,依标治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参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共享共治、全面繁荣,互联网发展新成果令世界惊叹

  2017年11月12日0点0分,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的成交额在数据大屏定格:1682亿元,全球消费者通过支付宝完成的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笔,比去年增长41%。

  这是令世界惊叹的互联网规模: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电子商务交易额约占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39.2%;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81万亿元,位居全球之首;分享经济爆发式增长,网约车日均订单数达2500万单,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过亿……

  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高速通道,网信事业的前进步伐开始与亿万人民的工作生活、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息息相关。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释放着全方位的民生福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着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往,每到纳税申报季,身兼多个企业财务工作的会计柳燕要到办税大厅取号、排队、申报、缴税,费时费力。

  半年前,湖南省国税局全面推行“线上和线下通办,网上与实体融合”新模式,坐在家中,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申报、缴税、验旧、领票所有办税事项。“互联网+政务”的推广,让柳燕深感“信息多跑路”带来的便利。

  万物互联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行,便捷和风险共生。一组代码、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可能导致个人倾家荡产、国家基础设施瘫痪。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五年来,我国通过不断推进网络社会法治建设,重拳整治网络秩序,互联网安全管理不断强化——

  2017年7月至9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组织指导对微信、新浪微博、淘宝网、京东商城等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进行评审,企业违法违规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得到有效整改。

  面向2030年,“网络空间安全”已被确立为电子信息领域的4个重大项目之一,“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多所大学落地,连续4年举办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让网络安全深入人心。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五年来,中国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惠及全世界——

  2017年11月9日,荷兰姑娘汉塔尔·布拉克在鹿特丹骑上一辆摩拜单车,成为摩拜在该国的首位正式骑行者,“共享单车”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百姓出行的选择;“双11”“双12”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北达北极圈、南到新西兰的萤火虫洞……

  正在构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各国人民携手同行,共享网络经济创新发展带来的成果。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向网络强国新时代昂首迈进

  11月26日,就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引起海内外关注。

  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行动计划提出,用5到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成为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

  这份行动计划,让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让中国向网络强国再迈进重要一步。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短短20多年时间,从一条网速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网线出发,如今我国已是拥有7.51亿网民的当之无愧的网络大国。然而,互联网创新能力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等问题,依然成为我国网络和信息化的短板。

  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党的十九大给出了明确的路径: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

  “十九大报告从国家总体宏观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指出下一步推进网信事业发展的重点。”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说,必须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和战略窗口,通过建设网络强国,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劲动力。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蓝图已绘就,奋进更当时。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网络强国建设的步伐坚定有力——

  10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和转型升级。

  11月,工信部印发《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级预警、应急,不仅提高了网络安全等级,而且为网民提供了“护身符”。

  广东省表示,未来计划用3年时间重点推动超过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依托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海南省出台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实现“一张审批网”在村一级的全覆盖,以方便基层群众办事。

  几天前,2017中国移动世界合作伙伴大会上传来了5G网络的大规模商用的时间表。根据中国移动的5G发展时间表,2017年将完成技术试验,2018年开展规模试验,2019年进入预商用阶段,2020年正式进入商用。

  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网络安全深入人心;网信事业全面繁荣,人才培养不断提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正以更自信、更有力、更坚定、更迅疾的步伐,向网络强国新时代昂首迈进。

  (记者 王思北、施雨岑、胡浩)

标签:网信|互联网大会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