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为晋江“亮灯”:一座值得托付终身的文明宜居城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7-11-20 11:37
  

送医下乡

  不忘初心坚持为民创城 群众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更多了

  近年来,晋江始终坚持创建文明城市的落脚点是为民创城,每年都把群众关切、反映热烈的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和“民生微实事”予以完成,提升群众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让“让本地人留恋,让外地人向往”成为现实。

  每天清晨,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与头顶的“晋江蓝”与周边的“晋江绿”亲切地打声招呼;骑上公共自行车去上班,身着橘色工作服的环卫保洁人员为干净整洁的路面增添了一抹鲜亮的颜色;一眼望去,宽敞的道路畅通无阻,人行道两侧的“红马甲”送来一个灿烂的微笑;下班休闲锻炼不再走远路,带着老人、孩子,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就是绝佳去处;夜幕降临,买张“白菜价”门票,到“大美晋江”惠民舞台接受文化的熏陶……这是晋江市民小林的平凡一天。

  为了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晋江结合世中运申办,规划新建、改造提升了一批体育场馆,市民休闲健身将有更多去处。

  晋江也在改善交通状况,促导绿色出行方式上下工夫。先后投放6000辆城市公共自行车,增设28公里自行车道;投用公共停车位740个、新能源公共汽车200部,整治交通事故多发点18个,构建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既提高了公交出行率,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同时,进一步强化治安防控,建设5.5万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采集标注社会类视频监控探头12万余个,布下守护群众安全的“天罗地网”,“两抢”警情从1.78天1起降至平均每9天1起,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晋江推进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新建32个养老机构,引进树兰医疗、拔萃双语等一批国际化高端医疗、教育配套,让群众在创城行动中更具获得感。

  晋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把缓民所急、解民所忧、喜民所得系在心间,正是这沉甸甸的责任与关怀长成了沉甸甸的创城果实,这座城市在收获荣誉的同时,也得到了群众对她的真情。

小朋友参观五店市传统街区家风家训馆

  老百姓的期许就是动力 创城永远在路上

  为民创城,创城为民。全国文明城市三年一届,如今,晋江晋升“全国文明城市”,大家在为晋江点赞的同时,对自己、对晋江也有了更多期许。

  市民柯先生表示:“今后我们每个人更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做一个合格的文明晋江人,不给家乡丢脸,为家乡的文明城市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市民张女士认为: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完备、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更在于市民素质的提升、人的文明。晋江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是全方位的,此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实至名归。她希望晋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内涵,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好更美。另外,希望人的素质更加文明,让“本地人留恋,外来人向往”更深入人心。

  全国文明城市既是荣誉,更是标准。今后,创建工作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还是坚持不懈、常态长效?这是摆在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面前的一个问题。

  晋江的回答是——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青阳街道和梅岭街道作为城市的中心城区,是创城主战场。青阳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王荣誉表示,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代表着对他们努力的肯定。不过,青阳在市政设施方面欠账多,还有很多城中村、老旧小区,城市管理、市民素质也有不足,青阳将以此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城市治理、市民素质有新提高。

  梅岭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洪琼琼表示,梅岭将继续以“全国文明城市”为标杆,继续推动市容市貌、基础建设、城市治理、市民素质等工作的提升,有效落实创城工作常态化,坚持不懈抓创城。

  为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开展,晋江市委文明办等部门还将制定两份关于创城考评的文件,对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考评其创城职能的履行情况;对街道及各镇,主要考评其辖区环境卫生、市容管理、农贸市场“三项秩序”和道德建设、学校周边、文体设施“三个要件”。考评结果将定期通报并通过媒体公布。此外,将把约谈与效能问责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有奖有罚和正反两向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文明城市的创建,目的是让群众受益得实惠,让城市更美丽、人民更幸福。晋江走出了“为民建城,为民管城,为民创城”的“创城之路”,将永远在路上。

  梅庭社区志愿者清理“牛皮癣”

  (记者_林心怡 沈茜 董瑞婷 郑翔 陈巧玲 董严军 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全国文明城市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