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谱写新时代福建发展新篇章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7-11-17 16:18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分组讨论发言摘登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民生建设

  □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尤猛军

  党的十九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一次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在盘点分析我省发展的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围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围绕补齐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围绕贯彻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发展增实力,夯实民生保障根基。我们将充分发挥“五区叠加”历史性机遇,坚持抓招商、促发展,推动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坚持抓扶持、促实体,用最好的政策推动企业技改、扶持企业上市,培育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是抓治理促提升,让群众共享“有福之州”。一方面,加快老城提升。全力推进城区水系综合治理、连片旧屋区改造、交通拥堵整治、“绿化福州”建设,让福州水更清、路更畅、城更美。另一方面,加快长乐滨海新城建设。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提出的“东进南下”战略构想,实现新城老城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三是抓民生补短板,让群众共当“有福之人”。按照福州市委明确的城乡民生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等领域补短板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事业等资源配置,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

  □中共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海沧区委书记 林文生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海沧区将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树牢“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及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

  聚焦实体经济,在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中当先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海沧是身处经济特区中的投资区,有改革创新、实业立区的传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化布局,推动港口物流、机械制造、卫浴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铸造优势产业链条,促进动能有效转换,打造高端前沿的国际一流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强区的换挡升级。

  聚焦和谐共生,在高颜值的生态宜居之城中打头阵。习近平总书记2002年来厦调研时提出跨岛发展,推动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海沧一直是跨岛发展的排头兵,要进一步发挥“山海湖岛城一体”的禀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城乡融合,以建设最美滨海半马赛道为突破,从海入城、河海相接、山海相连,全域拓展海湾城区空间,由南向北串起海湾城区国际形象的主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深入创建文明城区,凝聚敢闯敢创、崇文尚武、文明自强、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不断提升群众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聚焦“八大本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行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这八大执政本领。坚持党管人才,完善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人才政策,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知识结构的高层次人才。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工作实效上,为建设新福建贡献力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十九大精神|发言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