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福建道路运输:服务经济民生能力全面提升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7-09-28 11:06
  

  扶贫攻坚精准发力

  努力补齐离岛交通运输服务短板。省交通运输厅成立海岛交通运输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运管局。计划于2020年前,对常住人口500人以上的离岛开展交通扶贫攻坚工程,实现海岛交通精准扶贫政策全覆盖。选取莆田南日岛、宁德嵛山岛和三都澳岛为首批试点,推进“一岛一议”,今明两年实施交通精准扶贫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4.94亿元,保障海岛群众普遍享有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

  今年6月,全省首个“四好农村路”“运营好”精准扶贫项目——永安市小陶综合运输服务站建成投用,整合客运站、货运站、公交站、公路养护站、村淘站、维修站、检测站、充电站、农技站及保险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租赁车服务中心的“九站三中心”等功能,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实现“网货下村”和“土货进城”的购销双向流通功能。

  改革攻坚实效突出

  道路运输“多证合一”率先启动。按照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利用信息科技手段,积极推动“多证合一”改革,探索将道路运输企业资质、从业人员资格、车辆证等证件融合为一张智能IC卡,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省运管局行政审批事项100%下放到市级运管部门,下放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的60%以内;运管权限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平均服务效率提升47.6%。

  持续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出租汽车改革意见,省直7厅局联合印发网约车实施意见,推行系列经营服务新标准、行业监管新举措。福建为全国首个各设区市均出台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的省份,颁发全国首本经营许可证,组织全国首场从业资格考试,发放全国首本从业资格证,我省网约车行政许可工作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融合转型加速推进

  互联网+道路运输深度融合,新业态竞相涌现。我省无车承运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对税收、物流资源“虹吸效应”初显。省运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办法,首批培育试点企业14家,先后引进好运联联、天地汇等全国物流领军企业,其中好运联联将集团总部由新疆迁至福州,预计年内物流板块营收将达2亿元;天地汇将华东六省一市运营总部和结算中心设在泉州,预计年内营收达10亿元。据统计,试点企业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平均运费降低10%,单车吨位日产量提升2.5倍,单车利润提高1.5倍。2017年1月试点启动至今,试点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达8.6亿元。

  客运转型取得新突破。组建“福建省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建立跨省份长途客运接驳及应急运输保障联动机制。目前,全省共有22家企业加盟,设置7个接驳点,128条线路、237辆长途客运车辆开展接驳运输试点工作。今年初以来,累计安全接驳6000余趟次,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顺畅。

  安全管理成绩斐然

  标准化经验全国推广。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上,全面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标准化。全省道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均呈两位数下降。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印发《2016年“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方案》,明确提出“在总结福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三部局共同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标准化工作”。

  动态监管行业领先。今年初以来,我省持续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出台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平台、两个闭环、三个责任、四项机制”的工作框架,实施精准施策和重点监管,真正实现“车子一动,全程受控”。在交通运输部月度考核中,系统平台综合总得分跃升全国前列,在今年8月的最新月度考核中蝉联全国第一,交通运输部发文推广福建经验。下一步,将把农客、公交、出租汽车纳入动态监管范围,切实提高动态监管实效,确保道路行车安全。

  回首来路,不忘初心;展望未来,继续前进。省运管局将紧紧抓住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不断深化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关键领域改革,保持安全形势稳定,提高群众对运输服务的满意度,继续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的道路运输支撑。

  (记者_黄建芳)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道路运输|民生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蒋妮蒋妮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