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廖伏树:完成好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利用海丝资源提升对外开放量和水平

www.ijjnews.com   中国网  2016-12-08 14:46
  
【摘要】 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推介海丝文化,通过与部门单位的合作,开展有创意的海丝文化活动,做好泉州教育对外合作的工作和推广海丝文化工作。

  深化泉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台湾企业、职业院校与我市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加快引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标准、成功模式和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实施泉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师资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促进泉台合作高校课程对接与学分互认。扩大与台湾技职类院校的合作范围,重点在电子通讯业、现代农业、健康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领域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台湾职业院校管理经验,支持我市高校与台湾有鲜明行业特征的高校联合举办产业特征鲜明、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开展高等职业院校或部分院系委托台湾优质高校管理试点。支持高校引进台湾优秀教师来泉高校任教,对我市高校列入“福建省高校台湾全职教师引进资助计划”的台湾全职教师给予配套政策、经费支持。

  中国网:泉州市是海丝核心区,与海外关系密切,是著名的侨乡,贵局如何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为推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做出努力。

  廖伏树:一带一路是国家的战略部署,泉州作为海丝的先行区和核心区,具有丰富的海丝文化宝贵资源优势。为充分利用好海丝资源优势,我们为海内外学子搭建了以海丝为主题的线上和线下平台。

  首先从宣传和线下活动上做一些努力,创办泉州教育对外开放微网,不定期推送泉州海丝文化,密切联系新闻媒体,宣传推广海丝文化。

  建设“海丝文化”游学基地。通过对“海丝文化”的深入调研,从海洋文化、宗教文化、闽南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雕刻文化、香文化、宗教文化、华侨文化、乡土文化等方面进行游学基地布局。创建“海丝文化”游学线上多平台,线下搭建不少于十个游学基地,将海丝有关的一系列资源串联起来,供海内外学子参观学习。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有着密切的联系。泉州有着辉煌厚重的海丝文化,开放多元的城市人文性格,推动海丝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光荣。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线上线下推广泉州海丝文化。线上与中国网海峡频道建设“海丝文化游学”大型网上平台,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上,向海内外学子推介泉州海丝文化。线下,根据各县(区、市)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建设不少于10个“海丝文化游学”基地,让中外学生到泉州来游学,了解泉州,认识泉州,宣传泉州,让海丝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廖伏树:泉州开元寺门口有这么一对联句“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出自于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之口。在泉州,全世界的主要宗教你都能觅得踪迹。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天主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日本教、拜物教、犹太教……光是短短的一条涂门街,不足一百米,清净寺、佛家寺庙、关帝庙,风格迥异的信仰竟能共处一城。也因此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有着“泉南佛国”之美誉,有中国最大的道教造像老君岩,有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史迹“圣墓”,有中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草庵,还有中国唯一保留祭祀印度教洋山神的白耇庙……你可以触摸那一处处浮雕、碑刻,感受历经岁月洗礼的曲折沧桑;可以流连于泉州海交馆200多座融合各种宗教的神龛,从而表现了在古代时期,泉州的对外开发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也充分体现了,泉州人海一般的壮阔情怀和包容心怀。

  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推介海丝文化,通过与部门单位的合作,开展有创意的海丝文化活动,做好泉州教育对外合作的工作和推广海丝文化工作。通过线上互联网平台,线下主题活动和对外交流合作实践,完成十三五教育发展目标。

  中国网:好的感谢廖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感谢网友的收看!

  廖伏树:感谢中国网!感谢网友们关心支持泉州市教育事业发展!

(记者 郜积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标签:教育|海丝|廖伏树
稿源: 中国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