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民间职业演员的 【高甲人生 】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11-28 09:10
朱建识表演 《磕碑》 。
朱建识:想演一辈子戏 留一点名声
出生于1981年的朱建识,16岁在龙湖晋江小艺星高甲剧团训练班开始学戏,多年来一直 活跃在晋江民间戏剧的舞台上。从做演员开始,朱建识主要就是演花脸、老生,还拜师高甲戏 的非遗传承人姚道成。此次比赛,以表演姚道成的经典剧目《磕碑》,参加武老生行当民间职业 组比赛获金奖。
《磕碑》这一出戏,也是出自杨家将题材的剧目之一,讲述的是杨继业兵败两狼山,既无援 兵又有追兵、经丧子之痛濒临绝境之时,却仍慷慨激昂、与三军将士同袍相惜。该戏表演风格 苍凉悲壮,完整表演要50分钟,相当需要体力,这次参赛因为时间有限,朱建识只表演了其中的 四分之一。
“《磕碑》中最难的是情感爆发力要强,作为演员只有深入把握剧情,进入角色,体会他的内 心世界,才能将人物表演好。”朱建识说,这一出戏他以前找姚道成老师学习过,但有几年没有 演该剧目,此次为了比赛,又再一次深入学习,在排练中,也听取了不少老师、同仁的意见,有了 很大的收获。
“我们有的时候,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缺点。这一次为了泉州参赛,参赛选手都是一起排 练,在排练过程中,大家受益匪浅。”朱建识说,民间职业剧团演员比较少参加专业性的比赛,因 此平时主要是自己钻研揣摩角色,模仿优秀的演员,不懂的就勤问,像他尤其喜欢京剧和梨园 戏,没有演出的时候,经常看这两个剧种的演出。
“我从小就很爱看戏,即使看不懂在演什么,但是总要从头追到尾,感觉戏里的演员很威 武。当了演员之后,我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演员,不断地磨炼自己。拜师姚道成之后,他 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艺无止境,我们一辈子都研究不完,只希望能 通过一辈子的努力,演到演不动,期望能够在舞台上留一点名声。”
据了解,2011年,朱建识作为小百花高甲戏剧团的演员参加泉州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会 演,获得二等奖。
陈烽华、许晴雯:对戏越演越深爱
一边是情爱,一边是忠孝,该如何抉择?如果娶的老婆刚好是自己 杀父仇人之女,该怎么办?《情鸾仇凤》中充满紧张的矛盾剧情冲突,尤其 是演员有不少内心冲突的戏份,陈烽华、许晴雯这一对年轻的夫妻档,凭 该剧的经典片段,分别在泉州首届高甲戏行当比赛中获民间职业组武小 生的金奖、大旦行当的银奖。
陈烽华出生于1982年,老家是永和茂亭。1998年,进入泉州市打城 戏实验剧团训练班。
“报名进打城戏时,正值青春期,比较叛逆又好动,很喜欢打城戏中 的武打、武术、杂技、魔术。后来,越学越喜欢。打城戏剧团经营不下去, 我就回到晋江,进入了民营高甲剧团。”陈烽华说,他从打城戏实验剧团 出来后,进入了新大福高甲剧团,今年加入小百花高甲剧团。
陈烽华是一位比较全面的演员,每年的下乡演出在 300 多场以上。 此次比赛,他以精湛的演技获得金奖。
他说:“近20年来活跃在乡村草台,能够上专业舞台的机会不多。最 令一个演员感到喜悦的其实不是观众的掌声,而是终于越来越明白戏曲 的奥妙,对于戏曲的认知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厚。”
而和陈烽华一起搭档的是他的妻子许晴雯,许晴雯12岁读小学的时 候,就跟随着舅舅施养尝、舅妈洪金喜学戏,几乎是在戏班里长大的,戏 就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刚开始学戏的时候很辛苦,经常哭,比我大的学员们都会跑来安慰 我。后来开始演戏,和陈烽华经常演夫妻,便自然而然在一起了。”许晴 雯笑着说,老公陈烽华上台演出特别认真,和自己老公搭戏,其实并不轻 松,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做不好,下台就会“挨批”。
此次到泉州参加比赛,许晴雯也是受老公的鼓舞。“平时比较少上专 业的舞台,我也希望能通过这次比赛来提升自己。”
标签:民间|职业|演员|高甲戏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杰拉德告别职业足坛 “红军”传奇成为回忆2016/11/25
- 闽清“民间故宫”宏琳厝 将涅槃重生2016/11/23
- 晋台民间交流协会举行成立五周年暨第二届理事会就职典礼2016/11/19
- 2016年晋江新型职业农民开始申报2016/11/19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
活动抢先看
热点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