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百播争鸣”时代拐点将至? 直播平台需持证上岗

www.ijjnews.com   北京晨报  2016-09-14 10:38
  

  虽然大多数直播平台尚未从快速增长的蜜月期中惊醒,但一场“最严”监管正在酝酿。在广电总局明确要求“直播机构应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压力下,直播机构“持证上岗”的时代即将开启。行业洗牌已势在必行,中小型直播平台将面临生死考验,“百播争鸣时代”的拐点来得比预期要快得多。

   最严规定 直打直播内容“七寸”

  虽然距离9月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直播通知》”)已有多日,但当北京晨报记者昨日联系映客、优酷、斗鱼等多家直播平台公关负责人询问时,大量直播平台仍对这场“最严”监管反应迟钝。

  《直播通知》规定,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开设互联网直播间以个人网络演艺形式开展直播业务但不持有《许可证》的机构,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上述所列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此次通知很突然,很多平台毫无准备。”易观互动娱乐中心分析师王传珍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相比以前文化部、工信部等针对个别直播平台的整改意见,9月9日的《直播通知》是首次以广电总局名义发布,明确提出“持证上岗”的硬指标,能明显看出监管层对内容监管的决心。

  平台配合 熊猫TV更名熊猫直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显示,截至2016年5月31日,广电总局共颁发588张许可证。这些持证机构包括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网站等。在直播领域,目前只有YY、映客、虎牙等部分平台具备《许可证》,在直播领域发力较晚的搜狐、爱奇艺等平台也都拥有《许可证》,但目前比较火的斗鱼、花椒、熊猫TV等多个平台尚未持证。

  YY公关部表示, YY LIVE已拥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等直播行业相关的许可证件。虎牙直播公关部也表示,平台持有网络视听许可证。

  熊猫TV公关部表示,正在配合广电通知进行调整,平台将更名为“熊猫直播”,产品也会陆续修改。斗鱼TV公关部表示,监管越严,对斗鱼发展越有利。

  也有大量平台选择“不回应”。战旗TV公关部表示,母公司边锋网络一直是合法合规运营的公司,目前平台尚未收到任何正式通知,暂不回应。映客、陌陌、优酷等平台也选择“不回应”。

  重新洗牌 新兴无证平台最尴尬

  与熊猫TV更名相比,尚未取得试听许可证的直播平台处境更尴尬。王传珍认为,许可证的硬性规定,无疑为无序混乱的直播行业竖起一座高墙,推动行业重新洗牌。受影响最大的是拥有一定规模用户和口碑、却尚未取得许可证的平台,原有的内容战略部署被彻底打乱。“花椒准备从全民直播的厮杀中进行内容创新,尝试新闻、综艺及自制内容,却受制于没有许可证,影响较大。熊猫和斗鱼等游戏直播类平台产品发力早,积累了用户和口碑,但因无证而陷入被动。一些发力较晚却持有许可证的平台,反而会脱颖而出。”

  几年前,广电总局整顿视频网站“盒子乱象”时,要求“平台拥有视频牌照”,在客观上遏制了视频网站盲目烧钱扩张的乱象,促进了视频网站的合并。此次新规出台时点与当时类似,预计平台间合作和收购也将大量出现。业内人士分析称,大型直播平台可能会尝试申请或合作的方式获得许可证,一些新兴平台将不得不考虑放弃这块市场。

  新规对大批“网红”又会产生什么影响?王传珍坦言,“牵一发而动全身,传导效应将逐渐体现。”

  (记者 韩元佳)

标签:直播|网络直播
稿源: 北京晨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