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网络直播乱象:老毛病没改好 新问题又来了
在互联网直播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涉及到猎奇,尤其一些网络女主播,更是采用涉黄、性暴露等方式赚取粉丝、钱财。而一些网络男主播,则利用涉黑的语言等制造猎奇视频。偷拍式直播仅仅是目前互联网直播乱象的冰山一角。
要明确直播平台和网络直播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就要杜绝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的现象,建立一套长效的运行机制,依靠政府部门监管、互联网企业平台自我监管、政府和企业联合监管的方式,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
思量片刻,李琛说了句话——“对,我被侵犯了”。
虽然平日里喜欢看真人秀节目,但在李琛看来,那也是“明星赚钱,大家开心”的“把戏”,普通人还是不要掺和进去。李琛完全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竟然成了别人眼里的“男主角”——几个月前,一家直播网站上出现一段视频,内容是:李琛在一家小店里狼吞虎咽吃面条。李琛的朋友告诉他,还能清晰听到他吃面条时发出的“吸溜吸溜”的声音。
初看这段视频,李琛的第一反应是“下巴都要惊掉了”;再看,李琛竟有了些毛骨悚然之感,“当时我下意识地再次看了看周围的一切,不知道哪里还有摄像头”。
类似的直播视频,燃烧了整个网络。
李琛只是众多被直播对象之一。近日再次引爆网络的是,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某网络平台的主播以网约车司机身份,诱导多名空姐暴露个人隐私,并将双方对话在某网络直播平台上直播。
如同电影《楚门的世界》的主人公楚门,生活中被无数摄像机包围着,所有生活都被直播,自己却浑然不知。李琛、空姐等“被直播”的人们,感受的是侵犯甚至是恐惧。
有专家认为,未来10年,屏幕将无处不在,人们的过度分享必将对隐私带来挑战。如今,这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似乎已提前到来。
对于网络直播来说,涉黄涉暴问题尚在整改,侵犯隐私问题又接踵而至。
隐私空间偷拍直播侵权
网络直播到底有多火?去年此时,公众印象中的网络直播平台就那么几家,而且内容除了电竞之外就是美女主持聊天室。到了今年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已超过200家,用户数量也已接近两亿,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展会现场不仅第一次冒出来许多以“直播”“TV”为名的参展单位,一些游戏厂商们也纷纷把自己的直播板块推到最显眼的位置。
直播内容方面,从最初的电竞比赛扩展到泛娱乐,再到教育、电商,一直到专业的垂直领域,最后到“直播深夜卖大饼”“直播睡觉”,千奇百怪,无所不能直播。只有想不到,没有播不了。
而让直播在短时期内爆发的原因之一便是“人人都能当主播”。在熊猫TV首席运营官张菊元看来,“变化无处不在”是互联网的一条规则,用户发现,通过直播,能让个人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比微博微信时代更加凸显,也能更好地满足人性中的窥私欲,那么他们自然会更加热烈地追捧这种形式。
也就是说,打游戏的、住旅店的、喝咖啡的、教室里自习的,甚至是街边驻足的,只要摄像头的管理者愿意,都有可能把实时的视频分享到各大直播网站上。
但是,有这样一个问题——真的没有人在意“被直播者”的意愿吗?
此次空姐被直播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其中最大问题就在于被直播空姐的完全不知情。
被直播的空姐李丽(化名)下班后在首都机场附近通过某打车软件发出订单,某网络直播平台的主播孔某驾车接单。李丽上车后,孔某以后座放有物品为由要求李丽坐在副驾驶座。在行程中,孔某引导李丽聊个人感情生活及公司工作情况。在此过程中,孔某并未告知李丽正在做直播。因为孔某用东西把手机盖起来,李丽也一直没发现。抵达目的地,李丽看到孔某摆弄手机并发现他正在直播,便召集多名女性好友与孔某理论。
事后,孔某向媒体表示,他在接单后会将手机摆放在挡风玻璃中部位置,通过平台手机客户端进行直播。他承认直播时未告知乘客,但否认对乘客进行言语骚扰,并强调未偷拍乘客隐私部位,直播内容均为与乘客正常聊天,“说的话都是为了节目效果,为了搞笑。我说的话比较多,不存在任何变态行为”。当晚,孔某直播与李丽对话时,直播间内观众达到18万左右,“平常一般有3万左右观众”。
针对这样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这已经构成侵权。
“空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偷拍,并且‘被直播’,首先便是隐私权被侵犯。网约车司机在没有告知空姐的前提下,秘密进行偷拍并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出去,是在空姐对拍摄和播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并且在网约车这个相对隐私的空间中进行,这便侵害了空姐的隐私权。”朱巍对记者说,第二是侵犯了表达权,“由于网约车司机存在引导、过激的语言,暗示空姐说出一些不宜公开的话语,使空姐的表达自由受到侵害。这种运用引导的方式套出空姐的信息,实际上就侵害了空姐的表达权”。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