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红经济悄然兴起 美女为做好直播累到咳血
厦门一网络主播正在接受培训。
根据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预计2016年网红产业产值接近580亿元人民币,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元的票房金额。“网红经济”再度引发各界关注。那么,厦门有没有“网红”?厦门的“网红经济”又如何?记者为此深入对话厦门多名网红,试图挖掘其背后的产业链。
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化着精致的妆容,靠唱歌、聊天、卖萌“吸粉”无数,他们便是“网红”。记者调查了解到,越来越多“网红从业者”及“网红制造者”在厦门出现,并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
厦门“网红”不少
在素有“作秀大王”之称的比特看来,当前的“网红”一般是指通过移动直播、微博、美拍等方式成名的,这其中,网络主播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且以年轻女性为主。
厦门的美女漫画师吴琼是个“网红”。她毕业于福州大学,从最初在微博上画漫画,到后来教粉丝化妆,在不长的时间里,她的新浪微博粉丝达到了257万人。去年,她开起了自己的传媒公司。
厦门某公司负责人张梦骞,外号“极品大叔”,也是一名全职“网红”。在直播中,他靠“逗比说唱”赢得了不少粉丝。
90后女孩薛婷原是厦门一家餐饮店的店长,3个月前在厦门不二城科技当起了全职“网红”,专门做直播。
厦门目前有多少名“网红”?据在厦门从事艺术培训多年的“小马哥”透露,初步估计,厦门的“网红”数量已超过1000人。厦门风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则告诉记者,当前,厦门的全职“网红”与兼职“网红”的数量比例约为2:3,而他们之中,有在校大学生、白领、医务人员,也有家庭主妇、公司老板,甚至还有电台主持人。
外地企业入厦抢蛋糕
除了“网红”数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网红制造者”也开始涌现。
不久前,广州的魁钺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悄然入驻厦门。据悉,该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娱乐艺人成长平台,以艺人播客为主营业务。据该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当前该公司在厦门签约的“网红”有几十个,每天,主播们都会坐在直播间,或根据计划唱歌、跳舞,或随行跟粉丝互动。
记者了解到,除了魁钺会,目前厦门已有近20家“网红”孵化公司,他们致力于为客户定制或自身量产“网红”。“小马哥”的公司签约网络主播有60多人,大多是通过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挖”来的。厦门美狸美妆相关人士则表示,他们今年将重点培养15个“网红”,为此预计投入1500万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厦门涉及“网红经济”的公司,一方面是类似美图美拍这样的科技公司,诞生多元化的“网红”,另一方面则是美妆平台,培养特定属性的“网红”,此外还有本地的艺人培训公司和模特公司等。据厦门颜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当前,该公司旗下拥有大量模特、演员,他们正考虑将旗下艺人包装成“网红”,为的是尝试“网红”的变现模式。
建议不要蜂拥而入
“网红”这么多,收益如何?记者了解到,和一些人的既有印象不同,他们之中,真正具备令人瞠目的赚钱能力的人并不多。
记者获悉,当前厦门的“网红”分为“自然网红”和“签约网红”。其中,“自然网红”主要通过线上交流、线下互动的方式获得经济收益,“签约网红”主要集中于广告交易和虚拟增值。
厦门魁钺会相关人士介绍,粉丝送主播礼物,主播根据与平台的约定,获得一定比例的收入,有的是30%,高的可以拿到50%。魁钺会主播“白爷”表示,其收入主要和粉丝打赏挂钩。他坦言,多数主播的收入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
比特告诉记者,当前,月入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网红”并不多见,有些高收入也只是炒作出来的。“不少‘网红’都是不赚钱的,过一阵子就会自行消失或被直播平台淘汰。”比特建议,大家不要蜂拥而入。
为了做好直播她累到咳出血
厦门不二城科技的签约主播薛婷是个“新晋网红”,她从事这一职业才4个月。
4个月前,这位90后美女在厦门一家餐饮店当店长。薛婷说,刚开始接触直播时,她有点抵触,“觉得有点low”。但后来经过尝试,她觉得这还是一份可以接受的职业。
她向记者形容刚开始直播时的场景。“为了不冷场,也为了回报粉丝,我不停地讲话、学习新的技能,下直播后甚至出现咳了血,压力大到经常失眠。”薛婷说,为了吸引人气,她一上直播常常就是十几个小时。
直播后,收入如何?薛婷说,收入虽高,但付出也太多了,身体常常吃不消。在她看来,“网红”的收入高低不一,像她这样的高收入,在她所在的公司并不多。
如今,薛婷的直播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每天至少2个小时。因为直播很卖力,薛婷因此收获了不少“真爱粉”———有人连着开了20多个小号,加入了“守护群”。据说,一个“守护”称号的年费是300元。薛婷说,现在她熟练地掌握了很多调动气氛的技能,希望展现给粉丝。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