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4
连环发问团员争相“抢话筒”
时间:8月6日
地点:新加坡晋江会馆
“到目前为止,您认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又是如何渡过难关的?”“您为什么身处海外,还会时刻想着回报家乡?”“你们现在是成功人士了,还有什么梦想吗?”……
在6日上午的座谈会上,25名交流团团员与新加坡晋江会馆青年团的部分团员“连珠炮”似地发问,世晋青永远荣誉会长洪游奕,会长许清流,候任会长许华芳,常务副会长曾惠萍,晋江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蔡朝阳,副会长柯鸿景、张栋良、张飞云、李丽金轮番“招架”。
子江中学施荣鑫首先向许清流抛出“如何克服遇到的最大困难”的问题,许清流临“问”不乱,一开口就打趣起来。“人生无非就是生老病死,遇到困难想不开就睡一觉,起来再认真想想,困难要去面对,不能逃避。我今年25岁,可不能像小孩子动不动就吵架呀!”许会长的玩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随后,洪游奕“不甘示弱”地接话,“他25岁!我35岁!不同年龄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洪游奕告诫团员们,从小要培养仁和、谦虚的品质,当你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就会有人帮助你。
施荣鑫握紧话筒的手刚松开,就被晋江一中的杨睿“抢”得发问权。“各位认为,我们这个年纪的青少年除了掌握文化课外,还需要学习什么?”
“昨晚看到一篇文章叫作《从生活中去学习》,讲的是一个很穷的小女孩是如何从卖菠萝冰中学会生活的道理的。”许清流说,学习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包括这次来新加坡,如果你们只是走一圈回去就很浪费。你们要用心去看到新加坡这些前辈的用心,看到这些人对家乡的无私奉献。”
“为人处世是人生必学的一堂课。”柯鸿景说,他16岁来到新加坡,学到了一个人品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懂得厚道。“教育=态度+能力+品行,如果没有好的态度,就是社会的负资产;如果有好的态度,又有好的能力,你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柯鸿景的话,让在场年轻人受益匪浅。
现场妙语连珠,时而打趣,时而严肃,每段提问结束,掌声笑声不断。会长们分享的一段段经历、一句句箴言,都让团员们醍醐灌顶,似一轮明月,照亮了迷途的暗地;如一根长柱,敲响了人生的警钟。
“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参加座谈会,会长们用人生经历和感受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教我们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子江中学王燕珊说,她从中学到了懂得感恩便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融入社会。
参观华校 难舍“一日”同学情
镜头5
竹笛“牵线” “爱笛生”秀才艺
时间:8月5日
地点:新加坡中正中学(总校)
对于25名团员而言,在新加坡中正中学(总校)的学习经历令人难忘。数学课上,他们共同钻研三角函数;地理课上,他们在地图上比照着中国与新加坡的距离;实验课上,他们携手探索科学的奥秘;午餐时间,他们以生活趣闻搭配校园美食,很是和谐。
而在交流团中的“爱笛生”——侨声中学陈惟一看来,这更是印象最深的一天。因为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和他一样热爱竹笛的新加坡朋友,更被竹笛文化在海外如此广泛的传播所深深震撼。
“我以为这里的音乐课就是唱歌,没想到一进门,哇!同学们人手一支笛子,在异国他乡看到那么多人在吹笛子,好亲切。”迫不及待入座后,陈惟一迅速“入戏”,拿出自己的笛子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听说新来的中国小伙伴是个“笛子高手”,同学们马上“点歌”让他演奏一曲。
一曲《小幸运》刚吹了个前奏,班里的女生们都尖叫起来,现场俨然变成了陈惟一的“粉丝”见面会!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我的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既为新加坡有广大的笛友感到高兴,又为自己能够为竹笛艺术的传播发扬尽绵薄之力感到自豪。”陈惟一激动地说。
时光飞逝,短暂的结对生活即将结束,孩子们与刚建立起亲密关系的小伙伴们依依惜别。养正中学黄亦陈特地书写了一幅字送给新加坡朋友增禧,子江中学施荣鑫特硬汉地搂着队友符传冠……他们的眼中泛着泪花。“记得微信保持联系。”“我要和你再合照一张。”“一定要来中国找我。”当大巴驶离中正中学,孩子们一边使劲“擦玻璃”道别,一边呼喊着“后会有期!”
- 2016年“情源晋江·新加坡之行”圆满结束2016/08/09
- 第九届“情源晋江”走进新加坡 开始为期5天的交流活动2016/08/05
- “情源晋江·新加坡之行” 文化交流活动昨启动2016/07/30
- “情源晋江·新加坡之行” 笔试结果今日下午公布2016/05/3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