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新政细则将公布 有机奶粉望成争夺焦点
中新网北京8月1日电 尽管奶粉新政已于今年6月份颁布,但真正的实施细则还未出台。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新政细则出台后,围绕有机奶粉市场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日前表示,奶粉新政二级文件和相关配套细则已基本成形,接下来还要继续征求意见。需要明确的是,2016年10月1日只是企业的品牌和配方开始注册的时间,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品牌的注册时限是到2018年1月1日。
乳业专家李茂银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奶粉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毛利快速下降,恶性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渠道商愿意选择稀缺资源产品。因此,未来有机奶粉和羊奶粉将成为奶粉行业差异化产品的争夺热点。
目前国内现有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注册制以后,配方大概只剩500多个,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将会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市场有机奶粉共有33个品牌,国外品牌有27个,国内有6个。其中有出口国和进口国双重认证的有机奶粉品牌有21个,全球同步销售的仅有美国的贝欧莱、澳大利亚的贝拉米、欧洲的特福芬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而专门针对中国市场销售的有机奶粉有17个品牌,其中有7个品牌仅有中国有机认证,不乏国内知名乳品企业旗下的有机产品。
目前各大乳品企业纷纷加大的中国市场的争夺力度,除了上述进口有机奶粉发力外,国内乳品企业蒙牛、圣元、澳优、贝因美等也纷纷进军有机奶粉市场。
对于有机奶粉目前的销售渠道,贝欧莱中国总代理有关负责人徐劲松表示,主要包括高端超市、母婴店、专门销售有机产品的超市、电商四个渠道。目前销售有机奶粉的高端超市场有赛特、BHG、华润Ole’等,这类超市考虑到高端消费人群需求,都会选择有机奶粉进入。其次,定位比较高端的母婴店也是有机奶粉销售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丽家宝贝的有机奶粉会比较多。
此外,还有一类专门销售有机产品的连锁超市或单店,受美国全食超市影响,也会选择有机奶粉售卖,但这个渠道目前在中国的销量并不是太大。除了上述三个渠道外,电商也是有机奶粉的主要销售渠道,一类是有机奶粉的官方旗舰店,另一个就是网上母婴店。一般很多消费者在第一次购买后,陆续会选择更方便的电商进行重复购买。
徐劲松透露,在上述四个渠道中,母婴店和高端超市占的比重较大,紧随其后的是电商。按照当前的趋势来看,母婴店仍然是未来有机奶粉的主要销售渠道。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有机奶粉与普通奶粉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安全性有更大的保障。因为有机奶生产须从牧草种植、投喂饲料等环节严格要求,不能使用化肥农药,水源、土壤不能到污染,奶牛养殖中也不能使用激素等,苛刻的生产条件使得奶粉的安全性更高。
业内人士表示,有机奶粉的生产成本一般比非有机奶粉要高20%左右,原因是生产规模没有那么大,目前中国整个有机奶粉市场的总规模只有30个亿,未来制约有机奶粉的因素最主要就是产能。
据了解,消费者对于有机奶粉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目前中国婴幼儿食品的有机率不足5%,而在国外有机率达到15%。由于有机奶粉接受的人群在逐渐增加,而供应却受到限制,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有机奶粉的稀缺性将成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点。
徐劲松透露,过去有机奶粉一般是在一二线的大城市,目前出现渠道下沉迹象。在大连、苏州、青岛、即墨等三、四线市场有机奶粉卖的也比较好。按照国外消费趋势来看,从婴幼儿非有机食品转向有机的比率越来越高,而从有机转向非有机食品的消费人群几乎为零。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家长给婴幼儿选择有机食品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近几年来增长开始大面积放缓,五年内增长速度在5%-7%。而未来的5到10年里,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将在中国保持快速增长。到2020年有机奶粉有望做到80-100亿,增长速度将达到33%,远高于奶粉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记者 石岩)
- 部分雅贝氏不合格奶粉流入闽 厂家已被责令停产2016/07/22
- “史上最严”奶粉配方新政全解读:抑制非理性涨价2016/06/09
- 石狮两小学生发明新型奶粉勺 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6/05/2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