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池店江上塔 七旬老人念念不忘的乡愁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3-24 09:49
  

  海丝晋江 记住乡愁

  说到“乡愁”,很多人会想到余光中诗中“一张浅浅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然而对于更多人来说,“乡愁”如席慕蓉诗中所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乡愁”成了一种情怀,即使你身处家乡,但家乡已不是记忆中那片故土,于是也就有了乡愁。76岁高龄的朱永兴老人家住池店溜石村,这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现在楼房越来越高,日子也越来越好,但我还是时常想起小时候家乡的模样,这是我的乡愁。”

  跟随朱永兴老人的回忆,江上塔和南岳古庙不仅是见证晋江海丝文化和历史的文物,也是伴随他成长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儿时小名与“江上塔”有关

  池店江上塔,因位于溜石山上,又名溜石塔。据晋江史书记载:“该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石结构,平面八角,塔尖高擎,共13层。”几年前,晋江加快滨江组团建设,将江上塔建成溜石公园,今天的江上塔,仍伫立于江畔守望晋江。

  江上塔就在刺桐大桥旁,掩映在一片绿荫中。远远望去,它在晋江入海口孤耸如同海天砥柱。走进溜石公园,穿过参天古树,登上弯弯曲曲的步道,这座神秘的古塔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这是一座高约20米的仿楼阁式实心塔。塔底设须弥座,西向设台阶。塔身呈六面,每面都有“菩萨”、“天神”等佛像浮雕。每层有拱石1道,上盖板石出檐,六角雕尖状翘脊,且层层缩进。塔身上是瘦而高的塔刹,其高度几乎与塔身相当。

  雨天,微凉。站在塔下,向北望去,江边错落停靠着近二十只木船,江面上徐徐驶过的一只小木船,和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林木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江上塔又有“文峰塔”之称,虽然在江上塔落成之前,晋江曾出过状元,然而当地人认为江上塔“启了一城文脉”。“它是明清时期,晋江‘文运’的象征。”曾遒在记录泉州风物的《桐阴旧迹诗纪》一书中,盛赞庄俊元修塔之举,并称江上塔所在方位,启发一城文脉。

  据载,在江上塔建成第二年,晋江青阳即出了一名状元庄际昌。相传,他重返故乡时,曾为江上塔撰写碑记:“以溜石属水下流,地稍低,宝盖关锁稍远,乃捐资鸠工,建浮图其上,层塔突巍,与凌霄、宝盖鼎峙为三……以溜石江受西北诸水,得(溜石江)塔而增关锁之脉,皆为吾郡垂休永不赖,开化文明,勒不朽于千百万年。”

  之后,江上塔被毁。至清咸丰、同治年间,清道光进士庄俊元将泉州西门定应宫内宋代石塔构件移建于此,重建江上塔。在庄俊元过世后11年,晋江再出状元。这个状元郎叫吴鲁,为福建清代科举三位文状元中唯一的泉州籍状元,也是福建最后一位状元。吴鲁在光绪十六年(1900)恩科殿试上的一举夺魁,令江上塔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巧合。而在当时,人们无不以为庄际昌和吴鲁得状元,都是江上塔所庇护。

  其实,400多年前,江上塔的落成是为了保护当地人。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明万历间,郡守蔡善继建塔江上,以锁内堂水口。”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蔡善继任郡守,来到溜江一带探访,站在江边,听滚滚涛声,他长叹:“苍茫晋江,险在溜江;溜江一怒,震天动地。何不建塔江上,以镇水口,又能开化文明?”

  朱永兴老人曾见识过溜江的威力。小时候村里到了夏天就发大水,“有个规律:初一、十五‘日斗水’,初九、廿三‘早晚涨’。”朱永兴老人进一步解释,“日斗水”、“早晚涨”都是闽南语说法,“日斗水”指中午涨潮,“早晚涨”顾名思义就是早上和晚上涨潮。

  “一发大水,不少东西都被冲散了,如果要找就得来江上塔。”当时村里有句话叫“死人流不过溜石湾”,“有人被大水冲走了,他的家人就会来江上塔附近找。”朱永兴老人想起那时还是孩子的他,最常到江边去捡被冲散的柴木、枯枝,等天晴后将这些柴木、枯枝晒干再拿来用。朱永兴老人笑说,他的小名“买草”和弟弟的小名“走水”都与此有关。

  江上塔还是座“航标塔”。明清时期,泉州民间贸易发达,泉州码头往来船只进入晋江水域,必经溜江码头,坐落于溜江上的江上塔,见证了当时泉州繁荣的海上贸易。“船只直渡就到泉州第七码头。”朱永兴老人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村就像一座小岛一样,只有过桥或坐船才能到溪头村。”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乡愁|海丝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