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转变政府职能 晋江惠民利企“出实招”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12-24 08:03
  

强服务 准政策 活机制

  核心提示: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

  毋庸置疑,改革创新已成推动发展的共识。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晋江越来越意识到,唯有改革创新才是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如何改革创新?完善顶层设计、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

  推行公立医院改革、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审批服务体系、开放落户限制;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创新金融服务、简化“两证办理”……近几年,晋江“不遗余力”进行服务举措创新,密集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大刀阔斧”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让群众享受更便利的公共服务,让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扶,为助推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服务

  群众受益企业“减负”

  服务行业有句耳熟能详的话——“顾客是上帝”。在晋江主政者眼里,群众和企业就是“上帝”,着力构建提升群众幸福感和企业满意度的服务型政府,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

  生病了,不仅能报销而且好报销;出事了,一个电话便召来城市网格管理员;需办事,快速审批让你省麻烦……如何提升政府服务?晋江致力于“做减法”——减少管理,减少环节,减少手续,减少层级,减少行政成本,让群众、企业成为最直接的受益人。

  以“格”为基础的新型人际关系,正在晋江悄然流行。这种全新社会单位的出现,缘于一项社会管理的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

  村道积水、煤气更换、厝边斗嘴、夫妻不和……在磁灶东山,“#88热线”覆盖全村,已成为村民的“星级服务管家”,堪称“村级110”。

  #88便民热线是东山村投用的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中的一项服务功能。群众在生活上有任何需要,拨打热线可直接连通服务总机,由总机指挥专职的网格管理员去处理问题,对腿脚不便或独居老人来说,只要一个电话,网格员就能变身“帮办”。

  近年来,晋江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村(社区)已达314个,便捷的村级服务走进了千家万户。

  除了“贴心”的公共服务,群众还可在“家门口”享受到高端的医疗资源和快捷“结报”服务。

  吴女士因患乳腺恶性肿瘤,先后八次在泉州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花费了10.7万元。新农合服务中心在吴女士住院登记后即启动了审核流程,她出院的第一时间便领到了即时结报的5.23万元。原来办报销,往返新农合与医院至少要跑10多趟,如今都省了。

  帮助吴女士应对“看病难”的坚强“后盾”,是惠及近百万群众的新农合政策和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晋江在全省率先开通市内定点医院一般住院即时结报工作以及泉州范围内定点医院和14家省级定点医院异地即时结报工作,拿着一张社保卡,在省内看病再也不用“先垫钱、再报销”了。

  审批办件的繁简、快慢,是群众、企业对政府服务效能最直观的感受。

  陈埭镇西霞美村的黄阿丽是一位九旬老人,两年前从香港回到家乡,由于股骨断裂,行动不便的她迟迟没有办理户籍手续,没有身份证,生活诸多不便。前不久,陈埭便民中心公安窗口户籍民警上门为黄阿婆办理了身份证,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上门服务”“家门口办件”的便利得益于陈埭镇推行的“强镇扩权”改革,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推进“简政放权”,陈埭已承接市级下放的事权148项,近8万群众和大批企业办事不用老往市区跑了。

  用“马上就办”来形容晋江审批服务的效率再合适不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45号窗口”就是一个典型。这个窗口能够“一条龙”服务企业兑现鼓励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企业只需到窗口申报,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政策兑现审批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审核流程和承诺时限等内容,材料齐全后,相关部门可协作办理。

  “窗口帮助企业对接优惠政策,架起了政企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安海镇一民企负责人许辉明在窗口办理“赴海外参加展会”相关的政策资金补助后感触颇深,“对企业来说,没有效率就没有利润,而这里的效率,堪比企业。”

  为了让群企办事更方便,今年10月以来,晋江开展全市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工作,目前全市权力清单中224项行政许可事项、 461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或8个分中心,实行标准化管理,审批环节压缩到5个以内,审批时限控制在法定时限60%以内,审批即办率达80.36%。

   准政策

   转变职能助企脱困

  转变政府职能,既要服务创新,也需政策引导。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产业转型是逆市突围的唯一出路;转型升级,需要充足的人、财、物等要素保障。素有政企互动优良传统的晋江,践行“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坚持政策引导,将历年产业扶持政策重新梳理整合,涵盖改制上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商贸服务业、股权投资等方面,构筑完整的政策体系,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回应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帮扶。

  创新转型,核心在人才。人才哪里来?晋江进一步完善政策,构建全省“含金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人才政策1+N体系,从创业扶持、人才津贴、住房保障、学术活动资助、重大专项配套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

  “在晋江这片热土,我找到了挥洒才能的平台,每天的工作状态都像‘打了鸡血’。”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工作的博士汪凤翔,来晋江不到一年,已组建起了一支拥有14人的团队,占地200平方米、功率范围300千瓦的实验室也已投入使用,与相关企业的联合科研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实验室研究的大功率伺服电机系统完成后将服务晋江企业。

  强劲的政策磁场,为人才创业创新注入了“强心剂”,像汪凤翔一样的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目前,在晋江工作的博士人才已达128位。今年,晋江新认定优秀人才426名,四年来累计发放人才津补贴达5048.7万元,购房补贴达305万元。

  企业转型必然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局面,钱从哪里来?晋江着力深化金融改革,构建全方位的金融政策体系,帮助企业应对融资困境。

  在陈埭经营软件公司的丁先生最近通过“保险贷”从晋江农商行获得了一笔近百万元的贷款,“我们小企业在银行那里很难取得保证类贷款,多亏有政府信用做背书,可算解了燃眉之急。”

  “保险贷”是晋江创新政银保合作模式后进行的一项探索,有力解决了企业融资难、抵押难的问题,降低了贷款准入门槛,目前已放贷金额达310万元。除了“保险贷”,晋江还在金融创新上推广“年审制”“无间贷”“助成贷”。此外,晋江设立规模5亿元的产业创投引导基金,鼓励多家银行发放股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已超17亿元。

  对企业而言,资金就是“血脉”,在经济下行中,政策“输血”可谓“雪中送炭”。

   活机制

   改革激活发展动力

  如何真正惠民利企,除了政策先行、服务配套,体制机制的优化完善也必不可少。晋江着力深化改革,在制度构建上创新求变,让更多群众受益,让企业发展焕发新活力。

  身处城市,户口是享有福利和权利的“许可证”。如何让百万外来人口成为“新晋江人”,晋江户籍制度改革打开了一道幸福之门。

  贵州籍务工人员刘兴荣近日拿到了和本地市民一样的户口本。之前,在青阳务工的刘先生把妻儿接到身边,眼看孩子要读小学了,他便动了迁户口的念头,刚开始想着买房落户,却苦于积蓄不够,向有关部门打听后才知道,以他的条件,无房也能落户。

  拆除户籍制度藩篱,晋江在全省率先出台流动人口落户管理实施意见,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明确无房也可落户,如今已迁入流动人口20543人;持有居住证的200多万外来人口,还可享受30项市民待遇。

  在民生领域,晋江能啃下户籍制度改革这块“硬骨头”。在经济领域,晋江也注重创新突破,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产业转型的活力。

  今年来,晋江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实行“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最大程度实现企业注册便利化。目前,晋江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1万家,比去年年底增加23.16%。

  “以前开公司要跑多个部门、办多个证照,时间又长,现在只要一个窗口、一份材料就能办结,还多了个免费公章和电子营业执照,方便多了。”常来市场监管窗口办件的小张深有感触。

  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登记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电子营业执照具备与纸质营业执照同等法律效力,企业可利用电子营业执照作为身份认证,进行网上查验、“网上工商”业务办理等。截至11月底,晋江已有248家企业领取电子营业执照。

  转型升级,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保障。在晋江,主政者始终站在百姓和企业的角度思变,强服务、准政策、健机制,有效激发发展活力,但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内驱力”,改革创新没有终点,晋江可以探索的,还有很多。

  (记者_陈维曦 林文婧)

标签:新理念|新动力|惠民利企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