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宁德——中国扶贫的闽东样本
宁德:30年扶贫攻坚换新颜
旧貌换新颜的背后,是宁德人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丰富实践,其涓滴成流聚沙成塔的韧性执着,是中国致力消除贫困的生动缩影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溪邳村的连家船民以前在海上飘摇讨生活、陆上住破旧住房的旧景(图上资料图片)、受益于“造福工程”的福安市溪邳村连家船民新村(图下左)、福安市溪邳村村民江松彬,是村里较早一批大学生,后回村发展养殖业,如今年收入近10万元(图下右)(拼版图片9 月9日摄)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亢 项开来 郭圻)
宁德,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人口340万。过去,由于交通极为不便,人们一说起这,脑海中往往只有五个字:老、少、边、岛、贫。
作为中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曾经因经济落后而被称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
30年来,宁德始终以坚韧的精神“拔穷根,挪穷窝”,从培育“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脱贫精神到统筹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从加强脱贫一线的核心力量到整合资源形成社会合力,书写出“至贫能富”的追赶样本——按照国定贫困线标准,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下降到如今的11.3万人,农民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从300多元增至1.13万元。
如今的宁德,铁路、公路、海路四通八达;村庄秀美、民生殷实、乡邻和睦,正将贫困落后翻页为历史。
新家园:山民下山船民上岸
地无三尺平。交通曾是宁德发展最大的瓶颈,去省会福州原先要花4个多小时,如今经高速公路仅需1小时。驱车行驶在寿宁县下党乡修竹溪畔的水泥公路上,路边可见溪水潺潺,沿溪而建的民居白墙青瓦,整洁清爽。而在1988年,下党乡还是闽东地区4个不通公路乡之一。
历史上“逐山林而居”的畲族是闽东的困难群体,畲族群众对“困于山中、因路而穷”的感受尤为深切。福鼎市柏洋畲族村,30年前70%村民散居在不通水电路的自然村。利用福建省扶贫搬迁的“造福工程”契机,柏洋村从山上迁到平地,通水、通电、通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如今漫步柏洋,家家门口绿树红花,有如公园,村里还建起敬老院、幼儿园、文化中心。
同样受益于“造福工程”,霍童溪畔的九都镇九仙畲族村旧貌换新颜。28年前,一场泥石流致全村31人遇难,村民钟郑英失去了10位亲人。1988年钟郑英一家搬到如今的新村安顿,刚开始全家四口人一年才收10担粮。如今两个孩子都已成家,家里电视、冰箱一应俱全。
“全镇还有六七个偏远自然村需要搬迁,我们计划5年内完成。”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九都镇党委书记陈良生说。
“以船为家、海上漂泊”的连家船民,是闽东另一个困难群体。他们常年踡缩在船上狭小空间,腿弯曲变形,被人称为“曲蹄”,受尽歧视。山民下山的同时,连家船民也陆续上岸。2013年,溪邳村最后一批船民上岸定居。至此,宁德市2.5万连家船民已全部实现上岸定居梦,海上漂泊终成闽东连家船民往事。
“小时候住在海上,特别是台风天,海浪翻滚,小船像一片落叶,特别无助。”福安市溪邳村村民江松彬,14岁时随父母上岸定居,成为村里较早一批大学生,后回村养殖海产,如今家里盖了三层小楼,年收入近10万元。
30年前,渴望摆脱贫困的闽东人有三大愿望:修建温州到福州沿海铁路、开发三都澳50万吨良港、建设中心城市。
如今,“闽东老少边,公路绕山边。铁路沾点边,坐车一路颠”的苦楚已成历史:104国道纵贯全境,福宁、罗宁、宁武高速公路连接南北、拓展腹地,100%的行政村通上水泥路,农村水泥公路达3200公里,年内实现“县县通高速”;温福铁路、合福高铁相继开通,衢宁铁路宁德段正式开工;沙埕、三沙、漳湾等港口建设紧锣密鼓。宁德的交通设施实现了从严重滞后到基本适应再向适度超前的梯次转变。
新农业:茶香果甜“金山银山”
秋阳明媚,福安松罗乡千亩高优葡萄园比低海拔乡镇晚熟了一个月,引来大批游客现场采摘。基地门口,一箱箱葡萄装车等待运往厦门福州等地。“5A品质的每斤9元,差点的也能卖到每斤5元。”友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金发告诉记者,这个葡萄园按“公司+农户”模式经营,有200多户农民加入,户均年收入近10万元。
松罗全乡葡萄种植面积近7000亩,去年人均收入1.3万元,采访中,有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出现不少“葡萄新房”和“葡萄新娘”。
在友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楼的电子商务室里,四台电脑一字排开,郑凌霄正忙着在网上卖葡萄。“去年5月开始做,一年来网络销量已占总量的15%。”郑凌霄说,他学的是观光农业,一毕业就被父亲叫回来帮忙。
福鼎市叠石乡竹洋村80后青年林文仙,放弃温州一家企业10余万年薪回乡养蜜蜂,通过微信、QQ销售,年销量已有五六千斤,最远卖到内蒙古等地,带动周围乡亲开始养蜜蜂。
与这两位年轻人一样,越来越多人把目光聚焦农村。走在“坦洋工夫”茶发祥地福安市坦洋村,主街两边茶店林立,家家户户忙着茶事。村民郭细金正在和家人忙着挑茶尖,一叶挑一芽,一斤茶青可卖22元。茶里“淘金”,她家一年纯收入3万到4万元,家里早盖起三层小楼。
“村民90%收入来自茶叶,过去拼产量,现在讲品质。”村委会主任胡晨潮告诉本刊记者,一方面引进金牡丹、金观音等高香型品种,在品质上“独树一帜”;另一方面,探索高档茶转型成大众消费品,与旅游相结合,开发伴手礼等产品。
从坦洋村走出来的郭立梅创办了自己的茶叶公司,在村里承包了2000多亩茶园,带动周边100多农户年增收近万元。“今年带着自家产的红茶参加了米兰世界博览会,我最大的愿望是让‘坦洋工夫’茶重新为世界认可。”郭立梅说。
站在寿宁县阳尾村一处山坡高处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架子蔚为壮观,架上爬满葡萄藤,远处林下喂鸡,水库养鱼。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以往没人要的荒山陡坡,如今被“绣出了花”。
“我们是复合型经营,一地多用,一年多熟。”寿宁县天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张恒茂指着一片刚栽植的猕猴桃园说,桃树下的土地可以种三季,第一季是马铃薯,第二季是西瓜和花生,第三季还可以种蔬菜,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
新乡风: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虽不年不节,但福安康厝畲族乡凤洋村文化站站长钟伏龙却身着畲族特色服装,衣襟上绣着“雷、蓝、盘、钟”畲族四大姓氏,提醒畲族后人不忘根本。
在凤洋村畲族民俗展览室里,集中展示着旧时畲家常用品,有扁担楮杖、蓑衣、畲家女服饰,琳琅满目。“贪字劝人莫贪财,财是汗水做得来,酒色两字你莫想,劝郎食酒莫贪杯。”钟伏龙信口唱起一段畲族山歌。多年前他就自发搜集和整理畲族文化,衣、食、住、行、婚、丧、庆等不一而足,如今都被收进《闽东畲族文化全书》。
“首登黄榜自古八闽无双士,帝赐廉名至今华夏第一村”。福安市溪潭镇廉村是开闽进士薛令之的故乡,由唐肃宗亲赐其乡为“廉村”。村口上百株古樟树虬枝峥嵘,撑出一片清凉之地。“这些樟树都上百岁了,最老的得有好几百年。”老支书陈木成说。
历史上的廉村是闽东物流中心,古码头留存至今。顺着古官道,即来到陈氏宗祠的一处支祠。陈木成介绍,“这里刚举办了封谱仪式,从清乾隆年间到现在已修谱13次,上次修谱还是在1986年。”村里的明月祠修缮一新,专门辟为薛令之纪念馆,薛氏后代流散到金门等地,也曾多次来此拜谒。以“廉”为主题,福安市在此设立廉政教育基地,形成明月广场“话廉”、文化长廊“观廉”、明月祠“忆廉”等“十廉”景观。
走进坦洋村,一座青瓦红漆、有着280多年历史的真武古廊桥矗立村口,至今村民仍在这里交易茶叶。村道一旁坐落着清代古民居“横楼”,这里曾是坦洋红茶创始人施光凌创建的“丰泰隆”茶行旧址,现在成了“坦洋工夫”茶历史文化展示馆。
“坦洋工夫”茶有着上百年品牌历史,过去藏在深山少人识。坦洋村村支书李钦说,村里正在打造“坦洋工夫”主题公园,力争把坦洋村建成集生活居住、茶文化展示、古民居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福鼎柏洋村新建的孝文化主题公园,孩子们嬉戏其间,孝亲的传统一直得到很好传承。村里正准备举办孝儿媳评选,由村民投票产生,获评者不仅有物质奖励,还要在村礼堂里的“道德讲堂”上宣讲。村书记王齐周告诉记者,“脱贫离不开文化文明,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 习近平同志帮助福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纪事2015/11/23
- 习近平4天2演讲为世界经济增长困境开哪些良方2015/11/21
-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2015/11/20
- 习主席的54小时APEC时间2015/11/2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