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旧时传统农具“砻” 成了他的收藏品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11-08 10:23
  

  

  晋江新闻网11月8日讯 随着农业机械化全面推进,过去对农民来说不可或缺的传统碾米农具早已被淘汰,如今几近消失。前不久,晋江世茂御龙湾古玩文化街一家古玩收藏店的老板王先生从德化淘来一台民国时期手工木制的砻(与“龙”同音),收藏起来放在店里留作纪念,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传统的农俗文化。

  前日,记者走进王先生的收藏店,一台状如石磨的木砻静静地待在角落,旧时淳朴的农家气息扑面而来。由于年代已久,有些地方已出现裂痕,还有被虫蛀后留下的小洞洞。木砻主体分为上座和下座,一根长长的弯钩上吊着一盆米斗。上座由坚硬木头半掏空而成,直径约55cm,中间横着一木条固定,稻谷可以直接往里倒;下座似一个圆盘,和上座几乎贴合。

  记者蹲下仔细一看,上下座之间贴合处均有着密密麻麻的细小木齿,王先生介绍,当把弯钩钩住并推动砻盘时,里面的稻谷便开始被碾磨,而破碎的米糠和大米就从这些木齿中排出。

  没有稻谷,王先生倒了些黄豆进去,记者试着把弯钩钩住木砻,缓缓开始顺时针推动砻盘。虽然木砻有近百斤,但推起来并不算吃力,也能感觉到黄豆在摩擦转动之下渐渐开始粉碎。一番简单的体验,竟也让记者感受到了一丝丝收获粮食的快感,令人仿佛看到了过去一个个农民农耕的场景,听到一个个关于农俗的故事。

  “这是我今年9月去德化县水口镇花了2600元淘来的。”王先生说,当时一看到它,就被它深深吸引。买回来后,但凡来看过的人都说很稀奇,就连80多岁的老人看到后也说从没见过。

  “这确实是民国时期的木砻,现在很少见了。”福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齐忠富曾在10月底来晋江参观这条古玩收藏街,偶然看到这个木砻,对它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它的珍贵之处在于,老百姓大多只见过石磨、机械化碾米机,而这种旧时木制的碾米农具确实少见。“本来就少见,加上保存得这么好,就更难得了。”

  据齐忠富介绍,这种木砻在昔日的农家比较普遍,用粗壮的树干加工制作,造型奇特,做工精致。它的木质坚硬,不像普通的杉木质地较软。他认为,当时这木砻可能不只是磨谷去壳,还可以磨豆成粉。

  虽然木砻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作为昔日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传统农具,这些收藏爱好者们仍希望它不要被遗忘,而是以一种民俗品或装饰品放于展厅、院落、民间艺术馆等供大家观赏,可以让人们了解过去的农俗文化,看到祖国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

  (记者_沈茜 村居通讯员_潘增丰 文图)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